本书收录了作者十篇回忆性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怀人,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有的记事,如《五猖会》等;有的侧重于议论,如《二十四孝图》。这些看起来“文体大概很杂乱”“环境也不一”的文章其实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游戏、少年成长、青年求学的人生经历,以及青少年时期不断变化的心路历程。这本书里,既有对逝去的人与事的温馨回忆,也有对旧社会旧制度的理性批判。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文化性、思想性等多种属性,甚至含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语文教学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还要让学生接受有关道德情操、爱国主义、文学、美学、哲学等多元化熏陶。这也就是我们屡屡倡导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如何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鼓励和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名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经典名著,饱含着人类的智慧与情感,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在经典名著中,我们能够看到多类典型的人物形象,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精彩绝伦的情节故事,引人深思的至理名言,等等。阅读这些书,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语文技巧和相关知识,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这套“四维阅读”丛书在众多经典名著中取了部分适合广大学生阅读的代表性作品,并对作者、译者的性以及文本的质行了严格考察,充分体现了经典性、可读性和语文性,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能读到真正的好书。
同时,这套书还有四个鲜明的:一是入选作品的类型和层次十分丰富。这些经典书籍,国别不同,时代不同,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却都能找到适合心灵成长和阅读节奏的作品,从而次第发掘各个年龄段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阅读力。二是与语文教学相呼应。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有着与之配套的阅读教学目标,本丛书所选的图书都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在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建立人文底蕴、家国情怀,以及创新精神。三是注重生命质量,重视效率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本丛书将真善美作为核心标准,为读者树立了传导正能量的榜样。四是书前由名师领读,书末由名家撰写评论,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景和内涵,读有所获。
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成为经典,不是所有的眼睛都能发现经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使经典经冬不凋;他们“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使经典历久弥新。大语文时代,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指引,经典,阅读经典。
高兴之余,写了以上的话,是为序。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阅读链接
风筝
灯下漫笔
娜拉走后怎样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读书杂谈
习惯与改革
经验
作文秘诀
说“面子”
论“人言可畏”
一个充实的灵魂/郜元宝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算也在做一点事。
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
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