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内在进阶、认知升维、角度偏差、因势而动四个方向,讲述成事的硬核术,如何从“软肋”中逆袭,用有限的行动做对的事。通过巧妙的智慧成就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拥有良好的心态,以此博取个人独一无二的成事通途。
狐狸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职业为规划师。擅长对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喜欢从历史中找寻对当下个人职业、企业发展有帮助的材料。
人,才是重要的成事资源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一种强化自我与他人的策略关系。
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相信人才是□重要的资源,因为各种资源、机会、信息,甚至喜好的来源都出自人。例如 , 你和小强的多年合作源自大学时代,不过那是因为有小冬的存在,他为你牵上了一根线。若少了这根线,小强则可能不会带着那个能改□你命运的机会来找你。同样,若没有这层合作关系,小强在资金短缺的时候,你也不会把小曾、小李……介绍给小强认识。因此,在这一前
一后的联盟关系中,资金和协助都是双向流动的,而这里面都是因为有“人”这个重要资源在起作用。
我们原本没有交集,但两个曾在同一环境里相处
的人因各种原因分布在世界各地。有一天,你和他有了
联系,你和他,你和别人,他和别人……你看,这当中
产生交集了吗?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就是这样双向流动的。
久而久之,在时间的推动下,你的资源会越来越广。就像“裂□效应”一样,自己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在教育培训行业,一位老师□初班上只有一个学生,但这位老师明白“人”这个资源的重要性,于是他在服务好这个学生的同时,很自然地认识了这个学生的同学,以及这个学
生的家长。于是,他们彼此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人际资源。几周后,这位老师的班上有了新生。从时间效应来看,一位老师服务一个学生花费的精力和服务两个学生所花费的精力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老师所获得的报酬却增多了。在微信圈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给我 50 个人,我就能裂□出成百上千的人”,可见“人”在资源暴增的因素中占据重要位置。
“人”的作用当然不止这些。
在一部名为《为什么精英都有超级人脉》的书里,作者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人也可以是看门人”,按照作者的论述,“如果你想要升迁,那么深厚的人脉、与老板搞好关系比你的能力还重要。当然,这不是指糟糕的任人唯亲或‘办公室政治’,虽然有时候很不幸会发生这种状况”。这种说法证据来源于□□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里·普费弗的论据收集。
在说完作者论述的观点后,我们再说“看门人”到底指什么呢?简言之,“看门人”就是指能看到“门”里面的人,这个“门”就是由“人”组成的资源或者人际关系网。如果一个人没有“入门”,就表明他极有可能是这样的人:要么是冷眼旁观,要么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抑或他根本不愿意参与到这
种人际关系中来。“看门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利用良好资源的人,他也一定重视“人”这个资源的强大力量。我们会在现实中发现一种让人“很不服气”的现象:即使这个人能力稍差一点,只要他能和人相处融洽、在团队里有贡献,他还是比能力强、但无法进行团队合作的人对公司更有益。
“人”这个重要的资源在实现“裂□”后,就会产生一种我们熟知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在这样的关系当中每一个人都带有磁场,它们强弱不一。如果你是强的那一个,那你身边的人会塑造成“你作为强者的样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和理念是有感染力的。早些年,特别流行一种叫“吸引力法则”的观念,我们可用它来阐释这种现象。这是一个人更加注重自我影响力的塑造,也是迅速扩建人际圈的制胜之道。当你很容易“感染”到朋友的情绪、行为,你自然会成为他们的意见领袖。反之,当你的情绪被他人感染,你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行为,并把他们的价值观□成自己的价值观。这时候,如果这个人的能力大于你,例如他具有超强的执行力,他能迅速把事情完成,绝不拖泥带水,那么你很可能也会像他那样。因此,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定存在。当你还在为自己没有资源而苦恼时,不妨记住这样一句话:改□自己的□快方法,就是和那些已经达成你目标的人相处。
关系的复杂、多样是让我们□为头疼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其实,所有复杂的关系都是人为的。想要在复杂的关系中精准定位,做成一件事,我们可以用“对”与“错”来衡量。如果你觉得关系复杂,不妨将自己的方向定在“培养专业关系”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老祖宗推崇的准则就是“真诚”。
人之关系越复杂,越容易产生分歧。“对”与“错”不
是简单地非此即彼的判断,反而应该是“对”与“错”的换
位思考。而要做到这一点,真诚是□重要的。
和他人培养真诚的关系,至少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世界。以创业者为例,没人比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更了解这一点。当一个创业者尽心做出了一件成功的商品(指人们愿意付钱去购买这件商品)时,他一定充分考虑了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创业者是“真诚地站在顾客的一方来思考问题,成就商品”。
联系到你而言,表示你也考虑到了“了解顾客在想什么”的重要性。
对此,新创企业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认为,作为一名欲成事者想要发现大家的需求,就必须“去处理人类经验中□难的问题:如何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而不是只想到自己”。这种“利他”的思维模式将在人际关系中起到助推作用,但很多人很难跨越心中“自我”那道坎。当你明白真正“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并为此付诸有效行动时,对方才会开始与你培养出真诚的关系。
必须再次强调,这一点的确很难做到。
创业者当然可以通过他的渠道观察到销售的起伏,并以此为依据衡量自己对顾客了解到何种程度。然而,具体到日常社交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得到立即的回应,很有可能“等到花儿也谢了”依然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更难的是,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一切都应该是围着我们运转的,这种由己出发的心智正在一点点吞噬着你。这一点正如已故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所言,“你经历过的一切,都是以你为绝对中心。你体验的世界就在你前方、后方、左方或右方,在你的电视或计算机屏幕上”。
其实,上述心理都是一名欲成事者常有的心态。他们太急功近利了,渴望自己的付出立刻就得到回报。其结果大都适得其反,先前的付出几近白费。因此,“思考如何帮助对方、和对方合作,而不是想着你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才是一个人“做对事情”的有效之法。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先把那些容易浮现的念头搁在一边,先想想如何帮助对方,以后再想你能寻求什么回报”。
许多人事先考虑的是大脑里□□浮现出来的。例如,当你有机会接触成功人士时,你会很自然地、快速地想到“这个人能为我做什么”。如果你和一位著名演员见面,从常理上讲,我们也不能怪你一心只想和他合影。如果你和一位投资人一起进餐,你自然会有想说服他捐助你或者投资你的想法,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我这样说,不是要你崇高到完全没有一丝自利的想法,至少不要在机会面前表现得急不可耐,或者丧失了理智 — 人性的弱点在这时候必将成为你的绊脚石。
根据一份有关协商交涉的研究发现,“那些□□协商高手和一般协商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寻找共同利益、询问有关对方的问题,以及建立共同立场所花的时间”。那些“有效的协商者会花较多的时间做这些事情,思考让对方真正受惠的方法,而不是纯粹为了自利,硬要对方接受苛刻的条件”。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 — 找到平衡点,互惠互利。走在“成事之路”上的你也应该这样做,先从对合作方展现出诚挚的善意开始。之后的“层层推进、水到渠成”都是成事者为你精心准备的关键词。
“如何赢得朋友及影响别人”是戴尔·卡耐基作品《人性的弱点》的直译原书名。前者的书名直译不如后者《人性的弱点》书名更贴切。如果按照前者的直白理解,我们会更加处心积虑地去“赢得”朋友。然而,朋友并非你拥有的资产,他是你的盟友、你的合作伙伴。正如《为什么精英都有超级人脉》一书里的描述,“你可以想象在跳国标舞时,你的任务是和对方一起移动,温和地引导或跟随着对方。那是一种有深度的互动,若是想把朋友当成对象那样赢过来,就会完全破坏双方的努力”。
由此,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人要做对一件事有多么难。可是,人作为事情的思考者、执行者……确实需要“三思而后行”啊!除非你不想拥有这样的成事资源。
很少有人会坦承用这种方式“赢得”关系,但他们的行动举止却表露无遗,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戴尔·卡耐基的本意是如此吗?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想做对事情的人”已经很努力了,偏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我们会鄙夷地评价他们:瞧!这是一个多么做作的人啊!似乎很不真诚。
所有人都在乎真诚。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你能看出某人刻意展现诚意时,你就缺乏兴趣了。这一刻的感觉就像你和某人对话时,对方刻意省去你的姓氏,总是不分场合直呼你的小名一样。
美国著名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分析充满了深刻而易懂的道理?他说,不真诚的人,老是执迷于真诚。真诚与合作是什么关系呢?真诚能带给你合作的思维定式。一旦合作的思维定式无法建立,关系就难以培养。合作就无从谈起。合作的思维定式一定是拉近距离,把“我”改成“我们”,所以再也不要与朋友见面及认识新朋友时自然而然地自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而是自问:“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很多关于人脉的书过多地强调“处心积虑”,反而忽略了“合作”“成事”是“我们”的事,而不是“我”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