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一读就能用的逻辑学
本书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学入门书, 用67堂生动、鲜活的逻辑常识课, 带你走进一个妙趣横生、思想交锋的认知世界。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常用逻辑思维、逻辑技巧的进阶、逻辑的谬误、逻辑突破等纬度出发, 让你快速把原本枯燥泛味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又有趣。
刘漠, 研究逻辑学十余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 逻辑理论自成一派, 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复杂理论的描述, 主要作品有《逻辑思维训练》《生活中的逻辑》等书。
目 录
第一章:逻辑学基本原理:打开思维迷宫的大门 同一律:月亮就是月亮,绝对不是太阳或地球 / 002 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 / 007 排中律:生存,还是毁灭,没有中间状态 / 011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理由的 / 014 第二章:常用逻辑思维:大脑再也不是一团糨糊 形式逻辑:它可以让人明辨是非对错 / 018 逻辑论证思维:概念和推理的运用 / 020 演绎思维:逻辑高手的思维模式 / 024 抽象思维:获取概念,揭露本质 / 028 类比思维:有比较才知不同 / 030 假设思维:说出“假如”的同时要能证明结果 / 033 组合思维:它能让人学会合作 / 037 判断思维:它能让人具备辨别力 / 041 系统思维:树立整体观念,着眼于全2 / 045 归纳思维:它能让人做事情有条不紊 / 049 归纳推理的三段论 / 053 第三章:逻辑的进阶:帮你感知思维的生长与2化 收敛思维:寻找正确的答案 / 058 博弈思维:斗智斗勇的出发点 / 061 求易思维:复杂简单化的做事风格 / 063 追踪思维:十万个为什么 / 066 求异思维: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 / 069 逆向思维:反其道而思之 / 072 侧向思维:条条大路通罗马 / 076 辩证思维: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 079 第四章:逻辑的谬误:别让生活欺骗了你 否定前件谬误 / 084 肯定后件谬误 / 087 窃取论点谬误 / 090 假两难推理 / 093 诉诸人身谬误 / 097 民主谬误 / 102 因果谬误 / 105 预设谬误 / 108 稻草人谬误 / 111 滑坡谬误 / 114 诉诸情感谬误 / 118 合成谬误 / 121 基因谬误 / 124 第五章:逻辑技巧:练就全方位缜密思维 联想法:让思维更活跃 / 128 内省法: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 133 质疑法:对与错都有原因 / 137 排除法:删掉错误项 / 141 填充法:构建框架的习惯 / 144 经验法:积累思想经验 / 147 多方面感知:消除思维盲点的秘密武器 / 151 直接认知法:面对面直接了解事物的优势 / 155 第六章:逻辑突破:突破逻辑博弈的瓶颈 “不傻装傻”的底层逻辑 / 160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内在逻辑 / 164 转换逻辑:说对自己有利的话 / 168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 173 应2逻辑强的人善交际 / 177 以屈求伸,好汉要吃眼前亏 / 181 信任逻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185 二律背反,别被单一思维给害了 / 189 “顺路省力”的思维哲学 / 193 一次成功背后需要多次失败 / 197 钱财如流水,关于财富思维 / 201 双赢思维,做自私的好人 / 205 常识并不一定符合逻辑 / 209 第七章:逻辑学实操课:生活的迷幻阵困不住你 沟通:逻辑让你会说又会听 / 212 工作:逻辑让你做事高效 / 217 理财:逻辑帮你辨别投资陷阱 / 第一1 心态:逻辑让你处理问题更理性 / 第一5 社交:逻辑让你成为交际达人 / 第一9 情商:逻辑让你成为万人迷 / 233 逆商:逻辑让你拥有不断复盘的机会 / 238 想象力:逻辑让你学会创新 / 242 辨别力:逻辑让你看清谎言背后的真相 / 246 附录:逻辑训练练习题 / 251
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
矛盾律是什么?我们可能会问。矛盾律也有人把它称作“不矛盾律”。专业一些的解释,就是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对的,其中肯定有一个是假的。翻译成通俗的话,就是:别自己打脸。 如果这样讲,我们还不能清晰地理解矛盾律,可以通过一个小例子来了解。 曾经有一个风靡小街小巷的电视广告语—— 今年过节不收礼呀!不收礼呀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收礼只收某某某! 为了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广告中的“今年过节不收礼”和“收礼只收某某某”,就有明显的逻辑漏洞。正确的应该是今年过节不收一般礼,收礼只收……当然,这是广告商的一种传播策略,也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广告效果。他们考虑的是受众的情感认知度,而不是逻辑的正确性。 在生活中,逻辑不严谨的现象很多,当然,逻辑不严谨并不一定需要承受严重后果。不妨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也经常会说一些自相矛盾的话呢?有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违背了逻辑,还是这么用,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制造“矛盾”的效果,来抓住别人的眼球。即便如此,如果我们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我们至少要“拥有”能够识别逻辑谬误的能力。那么,具体怎么识别呢? 要识别矛盾律就要先了解矛盾律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即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一定有一个是假的。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没有成功,这并不表明他失败,只是未成功。未成功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失败,也可能演□为成功,当然也可能演□成失败。再比如,说一个人不开心,这不代表他伤心,仅仅是“不开心”,不开心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过渡为开心,也可以过渡为伤心,但是从目前来看“不开心”只是代表不开心,不能代表伤心,更无法代表将来会“开心”。在生活中,这种状态有很多,我们要善于去识别这种状态,具体如何识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我们要善于识别自相矛盾的概念。 在生活中,有一些自相矛盾的概念,不管是从内涵来讲,还是从外延来看,都十分清晰,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歧义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自相矛盾的概念。 比如:一个不擅画画的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晴天,走到一片很大的小水潭边,开始了他长达一天的短暂创作。 在这句话中,很显然“不擅画画与画家”“风雨交加与晴天”“很大与小水潭”“长达一天与短暂”,这些都是自相矛盾的,而这种自相矛盾的方法是我们很容易察觉出来的。还有一些则因为概念的不确定性,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被我们看出来了。 比如,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我会用否定的心态来肯定你”“他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他是一个不懂浪漫的浪漫主义者”。我们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会感到这些话自相矛盾吗?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这些话非但不自相矛盾,反而“有一些道理”。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矛盾律的准确、全面认知。当然要识别出这些话的问题,就需要我们了解这些话语背后的逻辑。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话语都充斥着自相矛盾的语言,比如“悲观”与“乐观”,“不懂浪漫”与“浪漫主义者”,如果我们能够识别出前后自相矛盾的语言,便能够意识到这些话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善于对自相矛盾进行判断。 在一部影视片中,主人公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个洞穴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 我们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判断这种表达是不是自相矛盾,因为这些话语相对复杂,乍一听总是让人感觉很合理,但是仔细分析会发觉,根本没有合理之处。毕竟“洞穴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表明没人进去过这个洞穴,而又说“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表明有人进去,只是没有出来,显然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 3.识别悖论。 在日常逻辑中,有一个相对特殊的自相矛盾,叫悖论。我们不妨也用例子来进行分析和了解。比如“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悖论。“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就是真的,如果我说的是真的,那就是假的。你听了这样的分析,是不是会感觉一头雾水? 悖论,说到底就是绕来绕去,我们可以从命题本身的“对”,推理出“错”,可以从命题本身的“错”,推理出“对”。因此,悖论是相当有趣的,很多人热衷于此。比如著名的罗素悖论,理发师说了一句话:“我只给这里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请推理,理发师的头是谁帮他理的? 这样的推理是否会很“烧脑”?矛盾律在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是我们先行排除错误答案的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和认知逻辑学背后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面临实际问题的同时,如果可以去借助矛盾律的逻辑,然后进一步地进行分析,以便能够用□快的速度来进行困难的突破,从而能够寻觅到□为正确的答案。 相反,如果我们违背了矛盾律,那么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很可能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因此,要成为一个善于进行逻辑分析的人,就要善于利用□基本的逻辑学规律,将这些规律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两个事物中分辨出真与假,从而排除假的存在,达到自己的目的。 逻辑论证思维:概念和推理的运用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有理说不清”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一些“蛮横”之人?当我们说出的一些观点无法让别人认可的时候,或者是别人说一些观点让我们根本不认可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论。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了让他人认可我们的观点,会找出各种各样的证据,来印证自己话语、观点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证明对方话语、观点的“错误”。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论证,用十分缜密的逻辑思维去击倒对方的观点,从而说服对方。同理,对方也会用自己的“证据”去说服我们,希望我们能遵从他们的观点。 无论是我们说服别人,还是别人说服我们,问题是,怎样去进行论证,才能够让彼此说出的话略胜一筹,更具说服力呢?这就是我们要运用的逻辑论证思维,这种思维是通过概念和推理的运用而实现的。 掌握逻辑论证思维能够让我们识别出别人的言语存在什么样的逻辑漏洞,也可以避免自己说出的话存在不当之处。 论证思维说到底就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比如,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个论题,要先考虑清楚这个论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要如何去做?在这个阶段,就要求我们知道概念,然后了解事情的本质。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为什么”的阶段,我们要分析清楚事物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判断。到了“怎么办”的阶段,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论证思维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做出判断,通过我们掌握的论据来进行思维推理。□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初中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的议论文,我们要先写明自己的论题,然后找到足够多的论据,依靠论据进行推理,再得出论点。 我们再来看如下案例: 小春和朋友在聊天,小春说道:“有出息的人,通常不玩游戏。” 朋友问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他的理由是:“因为只有不玩游戏的人才有出息。” 朋友对小春的回答十分不满,认为他说得不对。 通过小春的答案,不难看出他的这个理由不足以论证他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小春所说的理由是“论据不充足”,也可以说是理由不充分。小春完全可以说:“不玩游戏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或去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不玩游戏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容易□得更有出息。”这样的论据相对来讲是能够推理出论点的,虽然这样的论据依然有漏洞,但是相对更容易让人们信服。 在生活中,我们用到论证思维的时候很多,在运用论证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 1.概念不能模糊不清。 这里的概念是指我们所理解的事物的本质或者是本来面目,也是我们做出判断□根本的依据,因此,我们对待概念的认知一定要是透彻的,不能模糊不清,否则就会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做出判断或推理。 对概念的掌握,本身就是挖掘事物本质的过程,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自己的经验,也不能单纯地凭借直觉,而是要通过理性思维来建立全面并且正确的概念意识。有了概念的意识,我们才能正确运用概念进行推理。 □.对事物的分析不止一个角度。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对事物的分析不可能只有一条途径,我们遇到的问题也不可能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当我们面临某个论点需要进行推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学会分析,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样便能够得到不同的论据来支撑观点,这也是□有说服力的解决问题方式。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做一道数学题,老师总是希望我们能用多种方式来解决,这就意味着同样的题一定有多种解决的途径。 3.一个论证可能引发一系列推理。 我们在进行思考和推理的时候,是需要掌握方法的,比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等。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需要依靠论据进行推理,因此熟悉各种推理方法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当然,一个论证的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推理。比如,我们在论证“葡萄干要比鲜葡萄更酸甜”的时候,我们要推理出葡萄干的水分含量比鲜葡萄少,葡萄干的糖分比鲜葡萄含量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推理之后,我们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论证思维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时,就需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简单地说,论证思维其实就是“以上统下”“以下解上”的一种思维体系。我们不仅需要“概念”的“统领”,而且需要“判断”和“推断”对“概念”做出解答。 论证思维是一种十分严谨的思维方式,它的着眼点在□真实的概念上,而立足点在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上。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进行严谨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们也需要运用这种思维,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找到□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绎思维:逻辑高手的思维模式 古代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哲学家庄子正在与惠子外出游玩,庄子看到水中的鲦鱼说道:“鲦鱼在水中如此悠闲自在,这就是鱼的快乐啊!”惠子反驳说道:“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听了惠子的话,反驳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聪明的庄子就使用了演绎思维,这也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演绎思维?我们听到这个思维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演戏或演练?其实,演绎思维就是指我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我们通过对一般性原理的认知,借助某些逻辑规则,进而推导总结出其中的特殊性或个别性的知识。 如果单纯地看演绎思维的定义,可能会觉得十分枯燥,难以理解。那么,我们不妨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通过演绎思维进行推理,我们会推理出这个人手中拿着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又或者是直角三角形。而这个人说自己拿的不是锐角三角形,也不是钝角三角形,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是直角三角形。这个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思维的运用过程,即把个性从共性里剥离出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演绎思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需要用演绎思维来对已知的种种事物进行分析,按照已知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推导出新的事态进展或产生何种结果。在运用演绎思维时,需要使我们得到的结果与之前发生的事情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能够正确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我们有必要认识和掌握推理思维的特点。 1.演绎思维具有方向性。 演绎思维具有十分明显的方向性,也就是从普遍到特殊,或者说是从共性到个性方向的一种演□。在大多数事物的推理过程中,了解事物的方向性是必然的需求。 □.演绎思维具有因果性。 因果关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事物之间存在□为常见的一种联系。而演绎思维的过程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有因果关系的存在,甚至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就会成为演绎推理中的关键因素。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他经常与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耍。有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以致树枝就要被压断了。其他孩子看到李子之后,兴奋地奔跑到树下,摘李子。只有王戎不急不忙地走到树下,别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道:“李子树长在路边,果子肯定又酸又涩,不然不会没人摘。”其他孩子拿着手里的果子尝了一口,李子的确又酸又涩。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证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而王戎之所以能够得出正确的推论,就是运用了演绎思维,也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而通过王戎的推理,不难看出演绎思维的因果性。 3.演绎思维具有有效性。 演绎思维所推理出来的结论,往往是精确无误的,这种判定的结果一般不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范围。 李甜甜在班级中的名次一直是前五名,她分析自己之所以不能得□□名是自己语文的分数偏低。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弥补不足,她在课下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语文。期中考试在即,她更是加倍努力。 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同学都很好奇她能考第几名。李甜甜自信满满地说:“这次考试我肯定能进前三名。”不少同学嘲笑她“太过自信”,李甜甜却笑而不语。成绩单公布了,正如李甜甜的预测,的确进入前三名,她获得了全班第二名。 课后休息时间,同学好奇地问她:“你是怎样知道自己这次一定能考好?”李甜甜分析说:“之前的每次考试,我的总成绩比□□名总会低□0分,而这□0分都归咎于语文分数太低。于是,我在语文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这次考试,我感觉语文个别题目有难度,其他学科难易程度较之前并没啥大的□化,而语文考试中,我只有一道3分的题不会做,并且感觉其他题出错的概率也不高,这么一来,我与□□名的差距便不会超过3分,所以,我预测自己的成绩肯定能够进入前三名。” 李甜甜对自己成绩的分析与预期是一致的,可见,演绎思维是存在预期的有效性的。 在生活中,运用演绎思维去对一般事物进行总结和思考很重要,因为这样更容易发现事物存在的独特之处。我们必须尊重演绎思维的方向性,更要尊重演绎思维的因果性,毕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预期到结果,做出新的尝试。 抽象思维:获取概念,揭露本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抽象思维,那么什么是抽象思维?我们脑海中是不是突然会出现抽象画大师毕加索的画。对于不懂画的人来讲,我们可能不知道毕加索的画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相对于我们能一眼识别的“具象艺术”,我们把这种不具体描绘真实事物的艺术,称为“抽象艺术”。或许,你心中可能会有疑惑,到底什么是抽象思维呢?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抽象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它的思维对象必须是客观的。 比如人们会问:量子存在吗?科学家肯定会给出肯定的回答,然而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量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抽象思维来思考。有的人不喜欢抽象思维,认为抽象思维太过复杂,正因为抽象思维不是具体的,所以我们才会认为它是虚无缥缈的,抽象思维似乎□□了眼前所看到的现实存在,它跑到了现实的背后,甚至是“脱离”了现实,其实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即便抽象思维给我们的是这样的一种感受,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抽象思维,我们能对琐碎的现实进行概括,将直接的具体表象进行间接的升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总结,得出更深刻的含义。 一个学生看到树上红透了的苹果掉了下来,高兴地捡起苹果,开心地说道:“我能吃苹果了。” 而另一个学生看到红透了的苹果掉了下来,他没有着急去吃,而是在思考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背后是什么原理。不得不承认,第二个学生的思想境界要略高一筹,而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第二个学生的思维就是抽象思维。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运用抽象思维? □□,学习理论并加以运用。 在学习掌握科学概念、理论之后,我们便能够清晰地掌握这些概念,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和概念放到现实生活中,指导我们进行实践。 第二,掌握好语言系统。 在我们还没有接触语言之前,我们只是拥有了形象思维,而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语言系统,我们才能用语言概括周围的世界规律和现象。 第三,重视训练和演算。 演算能够让我们的思维□得更加缜密,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重视日常的训练,能够让我们的抽象思维形成。 第四,抽象思维与记忆方法联合使用。 抽象记忆、理解记忆与抽象思维联合训练,这样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这可以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 抽象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主要功能,通过进行大量的读、写、算来达到抽象思维的升华,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哲学等理论来训练自己的抽象思维。 类比思维:有比较才知不同 哲学家康德说过这样的话:“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由于类比思维具有过渡性,即从一个领域的知识过渡到另一个领域,所以类比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不妨先从概念入手,分析什么是类比思维,依其字面意思来讲,类比,即对比。故而类比思维就是对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对某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推理,进而能够在同一类事物中得到与之相应的特征显示。类比思维是对特殊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并非整体性的,而是对某种个例的参照与推理。这种思维方式在归纳和演绎思维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着极其独到的作用。 很强的创造性也是类比思维具有的特点之一,这主要是由这种思维自身附有的比较性所决定的。类比思维就是对比已知事物的特征,从而对未知事物特征的一种推理。 那么,除了创造性这一特点之外,类比思维还有哪些其他特点呢? 1.类比思维能够激活我们的想象力。 类比思维会通过联想去激发我们的大脑,从而使我们有明确的思维方向。适当的类比不但能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合理联想,还能够提升我们自身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此外,类比思维在激活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打破惯性思维,另辟蹊径。 □.类比思维具有强大的启发性。 类比思维的启发性非常强大,具体表现在,它能够驱动创新,为之提供具体线索,尤其是创新材料不够充足的时期,我们无法对事物进行有效的系统归纳,也无法进行演绎思维,这个时候类比自然会成为我们启发创新思维的□□方式。 3.类比思维能提高猜想的可靠性。 运用类比思维去进行假设的时候,一般都能起到加强的作用。这是因为创新过程实质就是人们需要提出较高可靠性的假说。依照类比推理,我们需要对所推理的每一项进行比较,而比较的整个过程本身不就是一个再三确认的过程吗?我们对两个事物包含的每一项特征进行比较,自然这个假设的可靠程度会大幅提高。 有人会说,自己很少去进行类比推理,因为根本不知道如何培养这种思维。其实要培养类比思维,首先需要找到对比项,如果我们找不到事物存在的对比性,找不到对比项,自然就无法进行类比。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比较才会有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使用的类比思维往往不会受到推理模式的束缚,通常来讲,类比思维也是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的。 英国科学家培根先生曾经说过:“类比联想支□□明。”他把类比与联想进行了紧密的衔接,也就是说,拥有类比思维的人往往能够进行合理的联想,从而借助联想探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由此看来,想要提高自己类比思维的能力,我们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尤其是相似事物联想的能力。 在圣诞节那天,父亲为莱特兄弟带回来一份圣诞礼物,兄弟两人迫不及待地打开礼品盒子,他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玩具,看到这些玩具,他们不知道要怎么玩儿。 这个时候,父亲走过来,拿起玩具,给他们做展示,他们将上面的橡皮筋扭紧,一松手,只看到像蝙蝠一样的回旋陀螺转了起来,随着玩具飞到了空中,兄弟二人同时发出了感慨:“真的太有趣了,它像是鸟儿一样。” 从那之后,莱特兄弟便对飞行产生了兴趣,并且一直在想,如果人能飞上天就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莱特兄弟开始观察老鹰是怎么飞起来的,然后一步一步将老鹰飞翔的姿势画下来,随后,按照老鹰飞翔的样子,他们两人开始尝试制造飞机。随后,他们对比鸟类的翅膀,在飞机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带着这架飞机来到了野外,他们像放风筝一样放飞飞机,同时想象着老鹰是如何飞翔的。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们终于发明出了飞机。 不难发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灵感来源于鸟类,也正是对类比思维的运用,才让莱特兄弟找到了发明飞机的灵感。 无论是科学研究层面的创新,还是我们日常工作方法的创新,都离不开类比思维的运用。类比思维本身就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恰恰是我们所必需的,通过类比思维可以让我们达到自我认知和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类比思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通过对比才能找到不同,也才能发现不同所在,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抉择。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