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章,按照电话通信网中交换技术的演进和发展,由浅入深地介绍各种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实践项目。第1~4章主要介绍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电信网及信令系统,包括什么是程控数字交换机、电信网中的多种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电信网规程、中国1号信令和国际No.7信令系统等;第5章介绍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与ATM交换;第6章介绍软交换技术;第7章介绍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第8章介绍移动交换技术。根据内容安排,第2、3、4、6章后的附录部分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交换技术实验项目。 本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供通信行业的研发人员或通信工程师阅读。
柏静,汉族,1979年9月出生,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智能计算、系统体系结构和云计算研究,曾在《弹道学报》、IJCA、Applied Intelligence、《计算机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 录
第1章 概论 1
1.1 交换的概念 1
1.1.1 交换的引入 1
1.1.2 交换与通信网 2
1.2 交换方式 4
1.2.1 电路交换 5
1.2.2 分组交换 6
1.2.3 ATM交换 7
1.2.4 IP交换 9
1.3 交换和路由 10
1.4 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 11
习题 14
第2章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 16
2.1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结构 16
2.1.1 硬件功能结构 16
2.1.2 软件功能结构 19
2.2 程控交换数字化原理与接线器 20
2.2.1 话音信号数字化与时分复用 20
2.2.2 T接线器 23
2.2.3 S接线器 25
2.2.4 总线型时间/空间接线器 27
2.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控制系统 27
2.3.1 控制系统的组成 28
2.3.2 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 29
2.4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 35
2.4.1 用户接口 35
2.4.2 中继接口 38
2.4.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外设 40
2.5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43
2.5.1 软件的结构 43
2.5.2 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 43
2.5.3 操作系统 44
附录2A 武汉凌特LTE-CK-02E程控实验箱介绍 45
附录2B 程控交换实验项目 52
2B.1 话路PCM编/译码实验 52
2B.2 T接线器与S接线器基本原理实验 54
2B.3 用户线接口电路实验 60
2B.4 中继接口实验 64
2B.5 呼叫处理与线路信号的传输过程 67
习题 68
第3章 电信交换网络 70
3.1 电信交换网络的基本技术 70
3.1.1 互连技术 70
3.1.2 接口技术 72
3.1.3 信令技术 72
3.1.4 控制技术 73
3.2 基本交换单元的扩展 73
3.2.1 共享存储器型时分交换单元 73
3.2.2 空分数字型交换单元 75
3.2.3 共享总线型时分交换单元 76
3.3 多级交换网络结构 78
3.3.1 TST交换网络 78
3.3.2 STS交换网络 82
3.3.3 DSN交换网络 83
3.3.4 无阻塞CLOS网络 85
3.4 电信网规程 85
3.4.1 电信网路由规程 85
3.4.2 电信网号码规程 90
3.4.3 电信网同步规程 92
附录3A 电信交换网络实验项目 94
3A.1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实验 94
3A.2 电话会议实验 98
3A.3 人工模拟话务台实验 98
习题 100
第4章 信令系统 101
4.1 信令系统的概念 101
4.1.1 信令的定义和分类 101
4.1.2 用户线信令 102
4.1.3 局间信令 103
4.2 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103
4.3 No.7公共信道信令 105
4.3.1 No.7信令系统基本概念 105
4.3.2 消息传递部分 107
4.3.3 电话用户部分 113
4.3.4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116
4.3.5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 119
附录4A 信令系统实验项目 123
4A.1 信令信号的产生与观测 123
4A.2 双音多频接收与检测 126
4A.3 呼叫处理与线路信号的传输过程 130
习题 132
第5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与ATM交换 133
5.1 ISDN技术 133
5.2 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 135
5.3 ATM交换技术 139
5.3.1 ATM信元结构 140
5.3.2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141
5.3.3 ATM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143
5.3.4 ATM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44
习题 144
第6章 软交换技术 146
6.1 软交换简介 146
6.1.1 软交换的引入 146
6.1.2 软交换的概念 147
6.1.3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149
6.1.4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150
6.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协议 153
6.2.1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153
6.2.2 H.248协议 154
6.2.3 H.323协议 156
6.2.4 会话启动协议 159
6.2.5 SIGTRAN协议 161
6.3 SIP 164
6.3.1 SDP和SAP 165
6.3.2 SIP URL结构 169
6.3.3 SIP消息 170
6.3.4 SIP的呼叫流程 178
附录6A 武汉凌特软交换LTE3000SW系统简介 183
6A.1 系统概述 183
6A.2 系统组成 184
6A.3 设备功能介绍 185
附录6B 软交换技术实验项目 190
6B.1 IP电话用户添加及管理实验 190
6B.2 拨号规则实验 199
6B.3 SIP信令流程分析实验 207
6B.4 计费管理实验 235
6B.5 互通业务实验 238
习题 242
第7章 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 244
7.1 概述 244
7.1.1 IMS的发展历程 244
7.1.2 IMS的特点 245
7.1.3 IMS与软交换的比较 247
7.2 IMS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实体 247
7.2.1 IMS体系结构 247
7.2.2 IMS主要功能实体 249
7.3 IMS的主要协议和接口 253
7.3.1 IMS的主要协议 253
7.3.2 IMS的主要接口 253
7.4 IMS的通信流程 254
7.4.1 IMS入口点的发现机制 254
7.4.2 注册过程 255
7.4.3 会话的基本建立流程 256
7.5 IMS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257
习题 259
第8章 移动交换技术 260
8.1 移动交换概述 260
8.1.1 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 260
8.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62
8.2 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65
8.2.1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265
8.2.2 GSM的区域与编号计划 268
8.2.3 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 271
8.2.4 越区切换与漫游 275
8.3 移动交换接口及协议 277
8.3.1 主要接口 277
8.3.2 空中接口 278
8.4 VoLTE技术 281
8.4.1 VoLTE网络架构 281
8.4.2 VoLTE关键技术 282
8.4.3 VoLTE业务流程 284
习题 286
参考文献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