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尚书》文本及其文化信息的理解、阐释和传译为研究对象,对现存《尚书》各译本在语言系统言内言外各层面上的翻译策略和手段及其得失进行考察,并对各译本的质量予以评价,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找出不同译本的盲点和洞见,总结出高品质译文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特征,并试图为《尚书》研究在现代语境下的语内阐释和跨文化语境下的语际传译找到较为可行的理论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的语义系统,据此,本书以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为分析的三个维度,在向上向下的层次中、在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中,解构原文语篇,探索译文语篇的重构。
《尚书》作为古代中国
政书之祖,是历代思想史、
经学史、文化史、训诂学史
和语言学重点研究的对象。
中国历代对《尚书》的语言
研究以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
(小学)为基础,主要研究
文字、音韵及训诂三个方面
。进入现代之后,随着西方
语言学东渐,《尚书》的语
言研究在结构主义影响下扩
大了范围,涉及语法、修辞
等多个领域。二十世纪下半
叶的人文社科领域发生了语
言学转向,在此过程中,系
统功能语言学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该理论将语言研究的
视野从孤立的语言成分扩展
至整个语篇,突出语言的交
际性质和行事功能,强调语
言符号间的互动,揭示语言
系统与社会各符号系统间互
生互摄的关系,可以进一步
扩展《尚书》研究领域。而
且,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
人韩礼德曾留学中国,对汉
语有一定的了解,其开创的
理论与汉语具有难得的相关
性和契合性。因此,运用系
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析《
尚书》的语言形式,从多个
层次解读其蕴含的治政理念
、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可
以准确、全面、深入地“回
归原典”。
据此认识,本研究以系
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以《尚书》文本及其文化信
息的理解、阐释和传译为研
究对象,对现存《尚书》各
译本在语言系统言内言外各
层面上的翻译策略和手段及
其得失进行考察,并对各译
本的质量予以评价,在对比
分析过程中找出不同译本的
盲点和洞见,总结出高品质
译文所应具备的条件和特征
,并试图为《尚书》研究在
现代语境下的语内阐释和跨
文化语境下的语际传译找到
较为可行的理论根据。系统
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的语义
系统,据此,本研究以概念
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为分析的三个维度,在向上
向下的层次中、在体现和被
体现的关系中,解构原文语
篇,探索译文语篇的重构。
本书由绪论、结论和五章正
文构成。
绪论对《尚书》在中国
的研究现状及在跨文化语境
下的传播翻译进行简要的文
献综述,介绍本书所要涉及
的研究范围、资料、译本及
所征用的理论资源,构建本
书的组织结构,简要陈述本
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绪论指出,从语篇视角对
《尚书》的阐释和翻译研究
非常少见,因此,本研究的
主要目的就是要从语篇角度
系统分析《尚书》原文及其
英译重构,将静态的古老文
本诠释与动态的当代学术研
究融合起来,提出《尚书》
现代阐释和传译的可行新路
径。
第一章综合阐述本研究
的理论框架,即系统功能语
言学及其与《尚书》研究的
相关性。系统功能语言学是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西方语言
学家创立的语言学理论,具
有普通语言学的特征,不仅
适用于英语,也适用于汉语
。韩礼德早年留学中国的经
历使其理论与汉语研究有着
高度的契合性。《尚书》虽
为远古殷周之文,但记录的
是鲜活的语言,具有人类语
言的普遍特征。从系统功能
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不仅可为《尚书》研究增添
阐释方法,更好地展示远古
汉语的特征,而且可为《尚
书》外译的语内翻译提供策
略和方法,提高语际转换的
准确度,有效地传译《尚书
》这部经典所承载的上古信
息。本章重点介绍系统功能
语言学与《尚书》研究较为
紧密的三个观念,即系统功
能语言学的语境观、功能观
和层次观。
第二章探讨《尚书》词
汇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本章首先聚焦一些轴心词,
如“德”和“天”的理解与翻译
。其次探讨普通词汇、书名
和篇名在现代语境下的误读
。进而研究传译词汇时应注
意的问题。通过分析《尚书
》中词汇的古今义转化和一
词多义,说明加强中国传统
“小学”的介入、重视历代注
疏和语境分析,对准确翻译
《尚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
义。
第三章以小句为单位,
分析《尚书》小句及物性的
表征功能、小句间的逻辑意
义及其翻译重现,通过分析
《尚书》语言的表层形式与
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探索
语义间的深层联系对准确传
译《尚书》小句概念意义的
重要作用。根据系统功能语
言学理论,合理分离出小句
的“参与者”“过程”“环境”,
正确分析小句间的逻辑意义
,是准确的语内阐释和成功
的语际传译的前提和保证。
译者应根据解构原文的结果
,在语码转换时正确选择译
语语篇中小句的及物性过程
及相应的参与者、环境成分
,以达到语义功能等质效应
,忠实地表达原文小句的概
念意义。
第四章从语言的人际功
能出发,分析《尚书》语言
人际意义的识解和传译。本
章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
交际者根据不同的“人、时
、事”等语境参数遣词造句
以构建不同的人际意义的观
念,对《尚书》“典、谟、
训、诰、誓、命”六体进行
深度分析。本章重点探讨“
周诰殷盘”如何在不同交际
语境下通过话语选择体现人
际关系和社会结构,建立中
国的宗法制度和伦理系统。
在传译层面,本章通过一些
翻译实例说明,在人际意义
的实现方式上,汉语、英语
具有类型学的一致性,只是
表层的编码形式有所不同,
在语码转换时,首先要“有
意识”地辨识原文语言的人
际功能,才能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典籍诠释与传译。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文人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尚书》研究
第一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与《尚书》研究
第二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观与《尚书》研究
第三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层次观与《尚书》研究
小结
第二章 《尚书》词汇经验意义的理解与传译
第一节 《尚书》中轴心词汇的理解与传译
第二节 《尚书》中普通词汇的理解与传译
第三节 《尚书》书名和篇名的理解与传译
小结
第三章 《尚书》小旬概念意义的理解与传译
第一节 《尚书》小句特殊句式结构的理解和传译
第二节 《尚书》小句及物性过程的理解和传译
第三节 《尚书》小句复合体逻辑意义的识别和传译
小结
第四章 《尚书》人际意义的理解与传译
第一节 《尚书》六体的发生语境和交际功能
第二节 《尚书》人际意义的实现形式和功能解读
第三节 《尚书》译本中人际意义的传译
小结
第五章 《尚书》语篇意义的理解与传译
第一节 《尚书》语篇衔接的理解及传译
第二节 《尚书》语篇连贯的理解及传译
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