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中除了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外,还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信息,大到国家的宏大主题,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小到一些农民的社会心态。
1974年底,我从家乡一所“文革”中新办的高中毕业不久,便被大队安排当了民办教师。三年的民师经历对我人生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将自己从一个“理工男”变成了文科生。
过来人都知道,十年“文革”并非铁板一块,它是分为几个阶段的。就教育领域而言,最重要的事件就是70年代初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作为“回潮”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在1973年进行了“文革”中间仅有的一次“中考”与“高考”。正是在这次“高考”中发生了影响全国的张铁生交“白卷”事件,也正是这个交“白卷”事件彻底断送了随后几年的“高考”,直到1977年的高考重新恢复。
但是,这一年的“中考”也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它在后来重新恢复高考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仅就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来说,在1977年的“高考”中,虽说是被耽搁的十年考生同台竞争,但考取最多的恰恰是当年参加了“中考”的这批人。
正是这一次并不正规、严谨的“中考”,使得我有了进高中读书的机会。在高中两年学习期间,我明显的偏重于理科,记得当时的数学与物理常常能考满分。尽管当年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能考满分也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如果高中毕业时能够直接参加高考,我确定会选择走理科之路。
然而,高中毕业后,我却回乡当了民师。为了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语文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上。同时,作为爱好语文的附带产品,我逐渐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并把这一习惯带到了大学读书期间。
两年前,我在工作了44年后终于正式退休了。退休后,我将以往保存的资料作了一点清理,发现自己在大学四年中竟然还记了不少日记。这批保存下来的日记一共有七个笔记本,初步估算约有二十多万字。可惜的是,另有一个日记本遗失了,涉及时间是大学的第三个学期,从1978年11月至1979年7月。
吴鹏森,安徽桐城人,曾在农村生活20年。1977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开始从事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担任社会学教授,主要围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兼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与鉴定专家。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