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未来教语文语文价值的追问与重构 》是厦门市海沧区孙宗良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历经四年多研讨与探究的思想成果。
《站在未来教语文语文价值的追问与重构 》紧扣语文教学实践,始终将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究融为一体,试图实现对语文学科与语文教学的整体观照,在把握学科的历史走向与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来回答今天我们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基点上来认识并导引自己的语文教学,走出一条自己的语文之路。
走出自己的语文之路
1.孙宗良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四年来集体思考与智慧的结晶。
2.本书指向语文教师发展, 基于教学实践,完成优秀语文教师应有的对学科的深刻认识。
3.本书围绕语文教学进行系列探索,在对语文学科价值的追问、重构与探究性实践中,逐渐达成了对语文教学本质、语文育人目标与价值重构的共识,对一线教师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编辑推荐篇章
语文学科的时代认知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
本书是厦门市海沧区孙宗良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研讨与探究的思想成果。自2016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全体同仁抱着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与激情,围绕初始设定的系列专题,整整四年,阅读、写作、实践、研究,终于形成这样一个初步的成果。这期间探索的艰辛,创造的艰难,坚持的不易,是难以言表的。但老师们那种执着与投入,那种反思与扬弃,那种对自我和实践的超越,确实令人感佩。因此,这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段痛苦而有意义的语文跋涉,一段艰难而不乏美丽的成长历程。
本书着眼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探究其今天变革与发展的根本趋势,紧扣语文教学实践,始终将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究融为一体,试图实现对语文学科与语文教学的整体观照,在把握学科的历史走向与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来回答今天我们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基点上来认识并导引自己的语文教学,走出一条自己的语文之路。对于一群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完成这么一个宏大的建构,不免有好高骛远之嫌。但我们认为,在今天的时代浪潮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学科教学正面临革命性的变革,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必须走出经验的窠臼,走出片段式感悟的碎片思维,不停留于局部的技的层面的深入,而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开阔更宏大的视野,在全景认知(包括横向的空间广度与纵向的时间深度)中来研究语文,把握语文的本质属性与学科的价值重构要求。如此,才能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自己真正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工作室的四年跋涉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思考的基础上,在完成自己关于语文教学整体理解与建构的基础上,形成道的体悟,进而推进自己的整体成长。
当然,工作室的特征决定了这一跋涉不是纯粹的学理研究,不是试图建立一套高高在上的、俯瞰着语文教学实践的、完整的、抽象的关于语文课程的理性大厦,这不是我们这个团队所能胜任的。它是指向语文教师发展的,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只是完成今天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有的对学科的深刻认识,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要站在哪里教语文?因此,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写给工作室成员自己看的,因为写书的过程就是全体成员不断学习、不断思维、不断碰撞、不断建构,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因而本书也就有了其独特的价值。之所以把它呈现出来,当然是希望与广大一线的语文教师分享。
本书整体上建立在这样几个逻辑构架的基础上:
首先,如何认识当今语文学科实际上也是所有学科面临的挑战与革命性变革,这是认识语文学科价值重构的背景与必然性。为此,本书建立起这样一个逻辑链:
(1)教育根本的功能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与进步要求的人。
(2)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现代意识、全球视野、高阶思维、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当然包括正确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等。
(3)教育必须顺应时代与社会的呼唤,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今天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正是体现了这一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改变。
(4)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领域与基本内涵,教育价值观的变革必然要求学科价值相应变化而实现价值重构,从知识教学走向人的发展的教学,这是这些年重视并大力倡导学科育人的背景所在,也是学生主体学习经历合作对话思维品质等概念与相应理念提出的缘由。我们这些年从双基教育的强调,到三维目标的倡导,再到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学科教学价值观的改变。
(5)语文学科同样要顺应这样的变革浪潮,在语文中关注人的完整成长,所以从语文知识技能的一元价值走向语文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多维价值,我们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一价值层面上,而要走向学生知识成长、能力成长、精神成长等的有机融合。
这是本书前两章所建构的一个逻辑链。这一逻辑链要证明的,一是当今的语文教学变革是一个社会发展大趋势下的产物,因而它是不可逆的,我们必须理解、把握并顺应这样的趋势;二是变革的核心是学科价值观的变革,因而实现价值重构就成为语文改革的核心任务,这也是今天讨论所有语文问题的基本点与出发点;三是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倡导以来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都是站在这个基点上的思考与探索。这也就回答了站在哪里教语文个层面的思考,必须站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学科在这一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与所要实现的价值的角度来教。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如何走向未来?我们如何建构起自己的未来视角?站在未来教语文,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其次,价值重构只是一个起点。语文学科价值的实现不能只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中,而是要转移到学生身上。或者说,只有学生真正获得了,学科价值才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既要认识价值的内涵构成,还要认识价值所依附的载体。为此,本书又建立起第二个逻辑链:
(1)语文学科价值是一个多维的存在,指向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是通过学生的习得来实现的。因此,学科价值的实现就不是一种静态的呈现,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价值一定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也就是说,语文学科价值是通过教学或者更应该说学习来实现的。
(2)语文学科的价值,不只是通过课程标准或者语文教材等所表达与呈现的,语文学习过程同样是学生成长的价值之源。例如,同一个教学内容,经由不同的学习过程去获得,学生得到的成长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提出了过程价值这个概念,即学习过程对人的成长是有价值的。事实上,像语文核心素养所要求的诸如逻辑能力、创造能力、批判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判断能力乃至理想、信念等,都必须在科学有效的过程中才能养成。
(3)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通过两个维度实现:一是通过对学习内容如课程标准、语文教材等所蕴含的关于语言形式、关于思想情感,特别是一个个具体的文本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去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等的深入体悟与把握,从而获得关于语文的认知、理解、应用、综合等能力,我们简称其为内容价值;二是在语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思想、情感、品质等作为人的成长的重要素养,通过一个个有效的过程,在学生的心里扎下根来,我们简称其为过程价值。前者主要是对教材价值的发掘、理解与建构,它是显性存在的,成为我们教学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后者则是不同过程中实现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它是隐性存在的,因而往往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关注。
(4)这样两个维度的价值,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依存且融为一体并同步实现的,即内容价值更好地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过程,而过程价值则需要在对内容的有效学习中得以实现。两者互为载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同步完成。可见,语文学科真正的有效学习,是一个个价值引领下的感知、体悟、升华进而内化的过程,是一个由下而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外显的知识与方法等到内蕴的素养的养成过程。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过程的建构与多元价值的有机融合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决定学科价值的有效实现。
(5)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内容价值,无论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基于内容价值的实现。即使关注过程,也只是从方法或者策略的角度来认识,即如何更好地传递内容价值或者教材价值,或者只是知识化的方法、技能的获得,而对过程本身的育人价值的认识是不够的。近些年来,语文教学确实越来越重视过程,但基本没有脱离上述的认识范畴。这一认识上的偏颇,正是语文始终难以真正把人放到教学的核心位置或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进一步探究如何解决。
这是本书第三、四两章所建构的一个逻辑框架。这一框架要强调的,一是语文学科价值的实现,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语文课程或者语文课程标准甚至语文教材这些视角上,而必须站在语文教学乃至语文学习的视角上;就是说,语文育人价值的实现,不只是一个学术探究的问题,更是一个教学实践的问题,因而教师必须站在这一层面来重新认识与思考自己的教学。二是明白语文学科价值重构与课堂教学或者语文学习改革的关系。实际上,我们今天倡导的几乎所有语文课堂改革,诸如课堂对话与互动的追求、小组合作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要求、整本书阅读或者综合实践进入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化学习,都是顺应学科价值重构的需要。三是正确认识内容与过程的关系,并在价值层面认识它们在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与如何合理运用。我们面临的教学实际往往是,当只是关注内容价值实现的时候,课堂就常常用直接传授的方式,把内容价值抽象为结论并告诉学生;而当只是在方法策略层面关注过程时,则容易把它们抽象为可行的、模式化的操作程序,让学生获得一些技能。上述两种状况下,学生的获得是概念化、浅表化的,很难转化为高位面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形成的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品格。今天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种种困境与阻塞,往往与这个认识没有很好地建立有关。这实际上是对站在哪里教语文作出了第二个层面的回答,它同样建立在对未来的思考这一基点之上。
再次,价值重构决定课堂理解,这两者又共同决定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这需要由道走向技的实践操作。在这方面,本书形成了这样的探究过程,或者说第三个逻辑过程:
(1)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度审视。在这个环节,本书不主张对传统教学作简单粗暴的肯定或者否定,甚至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所谓的批评,而是着重从课堂教学与价值实现的匹配性角度来审视。本书认为,任何一种教学形态和实践都是为它背后的学科价值认定服务的,比如讲授式课堂,就主要是为知识教育服务的,对于知识的传授来说,讲述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2)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因为原本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诸如讲授式教学等与今天的学科价值认知以及由此形成的路径策略选择是不相匹配的。所以,探究的起点就是在审视与反思的基础上,选择并建构合理且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态、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
(3)由于知识教育和工具理性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更多地诉诸人的理性思维而忽略人的情感体验。我们认为这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质,也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应有的成长。这不仅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因子,而且因为人的价值意识的建立,首先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然后内化升华为价值观念。因此,本书提出了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的关系与实现策略,这是第五章所重点表达的。
(4)在前五章整体完成对语文教学带有理性色彩的建构性思考基础上,第六章走向策略探索。本书在众多教学策略中抓住当前的两个热点单元教学与综合实践,因为它们是今天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跨越意义的倡导,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多困惑的领域。实际上,在三、四、五、六这四章中都有策略的呈现,只是第六章更加纯粹些。这是本书指向教学实践的一条逻辑线,它实际上是站在实操层面对如何站在未来教语文作出的一些
回答。
后,本书还有第四个逻辑架构,即探讨如名师工作室这样的教师培养项目中,如何在对学科的理性审视与实践探究中实现教师的成长,其顶层设计、团队建设、支持系统、实施策略,以及研究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这在前七章其实有一条隐性的线索,而在第八章把它显性化了,这里就不做赘述。因此,本书站在教师成长的角度,重在呈现对语文教学的整体理解,形成对教师语文实践和专业成长的一种指导性建构。它是对今天语文教学和教师成长的一种新的思考与探索,而不是一种完全学术意义上的建设与表达。
第八章的内容体现了本书一个附加的意图,即以这个工作室作为样本,引发更多的关于学科教师培养的平台建设、促进学科教师群体发展的有益思考。同时,也感谢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在这方面的可贵付出与不懈努力。本书的面世就是一个明证。
孙宗良(语文特级教师)
前 言 001
追问篇
语文学科为什么需要价值重构
章 时代呼唤学科教学变革 003
节 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 003
第二节 时代选择人的教育 008
第三节 学科育人的基本向度 019
第二章 语文学科的价值重构 031
节 百年语文的回顾与思考 031
第二节 语文学科的时代认知 039
第三节 素养本位的价值指向 046
第三章 语文教学的内容价值和过程价值 063
节 对内容价值和过程价值的理解 063
第二节 内容价值与过程价值的合一 078
第三节 价值实现的三个转向 089
第四章 多维育人的课堂融合 106
节 多维融合的思维原点 106
第二节 课堂融合的教师因素 114
第三节 课堂融合的准则策略 121
重构篇
怎么走出一条自己的语文之路
第五章 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 137
节 对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的理解 137
第二节 情感体验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146
第三节 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的相互作用 157
第六章 单元教学与综合实践 170
节 单元教学撬动课堂转型 170
第二节 综合实践培养关键能力 184
第三节 综合实践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 199
第七章 课堂评价与教学改进 212
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 212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和应用 219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改进 234
成长篇
在问题与使命中前行
第八章 教师成长:寻找自我的美丽倒影
海沧区名师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 255
节 应对挑战:学科育人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255
第二节 团队修炼:工作室运行策略与实践 269
第三节 共同愿景:工作着是美丽的 284
后 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