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前后,从韩江走出了洪灵菲、戴平万、冯铿、柯柏年、梅益、陈波儿、杜国庠等一众左联文化志士。他们沿着韩江出发追寻真理,远赴革命前沿阵地,为民族和国家贡献青春和热血。本书从大的时空格局入手,深入分析韩江自古至今的自然地理变迁、历史人文和社会经济变迁及沿线城乡发展史,从新旧思想的冲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多个方面,梳理影响粤东革命思潮形成的背后原因,深度解读在这一时期成熟的南粤左联文学青年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文学作品,全面展示南粤左联文学青年们波澜壮阔的一生。另一方面,本书从规划设计从业者、专家学者和青少年等多个角度,跟踪记录南粤左联之旅的规划和建设历程,详细展现了当今社会对南粤左联文学青年的关注和怀念。
这是一本以韩江流域为中心、展现南粤左联文学家生平事迹和作品特色的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文化类通俗著作。本书作者实地考察,从自然地理到历史人文,从新旧思想的冲突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深度解读南粤左联文学青年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文学作品,揭示了韩江水文化对南粤左联文学青年们的影响。本书对于了解和研究韩江的人文地理、南粤左联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史料参考价值。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会址纪念馆的何瑛馆长来电,说广东的朋友们写了一本书,是关于左联的,想要我给他们写几句话作为阅读引导。我对涉及左联的事,自然是有兴趣的,况且是关于我们平时比较少关注的粤东的左联往事。等拿到稿件,一看题目,是《沿着韩江读书记南粤左联之旅》,我立刻想起受到鲁迅激赏的一幅木刻作品,叫作《韩江舟子》,作者就是出生于粤东兴宁的罗清桢。鲁迅曾说:擅长木刻的,广东较多。他特别赞赏的,一个是广州的李桦还有一个就是兴宁的罗清桢。1当时,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分支,新兴木刻运动的骨干大部分是广东人,而其中是粤东人或在粤东活动的,就至少有15人。
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化运动,发轫于上海,兴盛于各地,但上海始终是龙头,是大本营。各地的左翼文化运动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广东也是左翼文化盛行的热土。但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广东参加新兴木刻运动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多。我研究左联,也没有考察过有多少人来自粤东,其中又有什么内在逻辑。现在通过阅读这部《沿着韩江读书记南粤左联之旅》书稿,似乎有所感悟:粤东曾经是早的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的部队在潮安驻扎了7天,建立了个红色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随后,彭湃等人在粤东建立了海陆丰根据地,海陆丰根据地在当时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标杆和示范,影响巨大。
同时,粤东在当时还有一条重要的红色通道。当时中共中央有一条从上海到江西苏区的红色交通线,水路经由上海、香港到达汕头,再乘船经潮州、大埔三河坝转汀江至茶阳,到清溪镇虎市村汀江,后转陆路终到达江西瑞金。江西苏区建立后,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上海到江西苏区的道路是被阻断的,无法直接前往,于是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这条红色通道建立起来了。大批党的干部,正是通过这条红色通道,从上海奔赴苏区。在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军事围剿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这条通道成为中央苏区的对外通道,被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如此深厚的革命基础,如此广泛播撒的革命火种,革命后来能在各地生根开花,熊熊燃烧,自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事实上,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在这里撒下的红色种子,随着革命潮流的风云激荡,飘散到各地,一旦遇到革命雨露的滋润,便自然而然地在大石底下萌芽、顽强生长并开花。除了大批投入工农红军的青年,还有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青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当时中国的左翼文化运动中心上海。所以,当时在上海的左翼文化战线上,来自粤东的人士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且做出了重要的成就,同样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洪灵菲、戴平万、丘东平、冯铿、蒲风等著名的左联英烈,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爱与恨、他们的前仆后继和不懈努力甚至牺牲生命,更是令人不胜唏嘘,掩卷深思。他们是左联的光荣,也是粤东的光荣。当包括冯铿在内的左联五烈士被残酷杀害时,也就是左联困难的时期,鲁迅发出了悲愤的呼喊: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篇文章。1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2左联的功绩是彪炳千古的,左联烈士是永远不能被忘记的。
读这本书稿时,我忽然发现,当时粤东的革命与上海正是遥相呼应的。虽然两地的社会状况、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的差异巨大,但当1927年上海陷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时,粤东的革命承接南昌起义的锐气,风起云涌。而当粤东的革命进入低潮后,来自粤东的红色文化人,又投入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与之遥相呼应,不仅在文学界,在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这看似巧合,却绝非偶然。因为在马克思主义不可阻挡地进入中国时,在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民心,揭竿而起寻找革命前途的过程中,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革命失败,痛定思痛的中国共产党正确地把目光投向了农村。这正是中国人民上下求索,探寻革命出路的生动写照。而粤东虽然濒海,但作为著名侨乡,却是经济相对发达、文化相对开放的地区,与同样开放、同样具有海纳百川的性格,也同样经受过腥风血雨洗礼的上海,在城市性格上有着相当的契合度,对革命新潮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南昌起义部队之所以在这里立足,与此不无关系。因此,粤东在文化上能够迅速感受上海左翼文化所代表和引领的文化潮流并与之呼应,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再放宽一点视野就会发现,其实当时上海与正在推动左翼文化运动的各地,就是这样一种联动的关系,只不过粤东是一个更加典型和集中的例子。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当各地还没能梳理出一个这种联动、互动的历史脉络时,广东的一群年轻的城乡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则通过本书,初步勾勒、描绘了粤东与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的历史图景,从地域文化与全国文化大潮联动的角度,讲述了来自粤东的左联成员参与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感人故事。这让我们在重温这些粤东人的左联历程中,感悟两地的文化联系,感悟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功绩,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近年来,在广东省政府的支持下,粤东文化界组织了多场别开生面的革命先辈和左联先人旧迹寻访活动。2019年3月24日,潮汕两地联合举办关爱母亲河韩江流域徒步活动,邀请革命先烈后人和揭阳、梅州等地的干部群众,自东凤出发,穿过龙湖,到达江东,沿着韩江大堤串联左联文化节点,徒步18公里,一路寻访文化旧迹,缅怀左联先人。而且,这条路线还与当年的红色交通线高度吻合。这是粤东革命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在90年后的今天,当地组织这个活动,重走当年路,缅怀先人,是具有时代意义和启示意义的。显然,这本书也正是作者从革命先辈和左联先人身上深深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爱国情和家乡情,感受到他们呼唤民族解放与崛起的激情,发为心声,形成文字,既记载历史,又启迪未来,是值得珍视,也是值得称扬的。
左联是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翼文化运动是党的历史上次在舆论上对国民党形成压倒性优势,是党的历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这本书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主要涉及城乡规划相关政策研究和战略咨询、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和更新、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建筑和市政工程设计,以及大数据分析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业务领域。多项专业居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有300余项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及研究成果荣获guo家级、部级和省级优秀设计奖。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研究中心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8年牵头成立,专注于南粤古驿道相关学术创新、规划设计和政策研究。成立至今,先后完成了南粤左联之旅、河源粤赣古道、连州秦汉古道和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州)等多项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和活化利用研究。
章 孕育 从洪涝泛滥到人水和谐的韩江
节 韩江自然地理变迁 / 002
一、韩江东望水连天 / 002
二、抬升与沉积:沿线环境差异 / 002
三、与河流争土地的地貌变迁和行政中心转移史 / 004
第二节 韩江沿线历史人文变迁 / 005
一、潮汕文化的前奏曲 / 005
二、文化场域中的多声部争鸣 / 007
三、文化传播:斑斓地图与激昂之歌 / 011
第三节 韩江沿线社会经济变迁 / 012
一、从滥觞到鼎盛:农耕文明的发展轨迹 / 012
二、商贸经济:潮汕人和客家人的发家史 / 014
三、因港而兴的海洋商业之路 / 017
第四节 韩江沿线城乡发展变迁 / 019
一、聚落的形成:诗意栖居之可能 / 019
二、潮州与汕头的历史沧桑 / 021
第二章 启程 从韩江走向上海滩
节 新旧思想的碰撞 / 026
一、新思想洗礼下的文化新途 / 028
二、新旧思想的博弈与交融 / 03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033
一、黎明前夜,山雨欲来 / 033
二、马列青年的信念与力量 / 034
三、将古老粤东纳入现代进程 / 035
第三节 革命斗争精神的觉醒 / 036
一、呐喊:从苦痛中生长出逐梦之翼 / 036
二、韩江两岸的群星闪耀时 / 037
第四节 粤东文学青年与左联 / 039
一、左联:革命文学统一战线的形成 / 039
二、潮汕的左联青年 / 042
第三章 奋进 粤东左联青年们的文学战场
节 洪灵菲:漂泊一生的革命信徒 / 050
一、黎明前夜,踽踽独行 / 050
二、以笔为枪,直击黑暗 / 053
三、雨花台下,烈士长眠 / 056
第二节 戴平万:甘为一颗忠实的沙粒 / 058
一、觉醒:一个文学战士的初试啼声 / 058
二、呐喊:栽种无产阶级文艺花蕊 / 060
三、救亡:从孤岛启程的文艺抗争之路 / 062
第三节 冯铿:素心开作岭头梅 / 064
一、誓做傲雪岭上梅 / 065
二、锋芒尽显翰墨间 / 066
三、红梅踏雪寻出路 / 067
四、零落成泥香如故 / 069
第四节 陈波儿:铿锵玫瑰绽放在抗战一线 / 070
一、从掌上明珠到革命少女 / 071
二、从闪耀影星到延安丽人 / 072
三、从编剧、导演到中国电影奠基人 / 074
第五节 蒲风:葬我时,把我的头朝向南方 / 075
一、有志少年初长成 / 076
二、中国诗歌会的总干事 / 077
三、一手握笔,一手拿枪 / 078
第六节 杜国庠:哲学研究界的精神长城 / 081
一、笔阵文兵投身革命 / 081
二、诠解墨经,成就墨名绝学 / 083
三、墨者·学者·革命者 / 085
第七节 冯宪章:以笔为枪,还我山河 / 086
一、小兄弟以诗歌作军号 / 087
二、文字搬运者的不辍工作 / 089
三、永远年轻,永远热爱革命 / 090
第八节 丘东平:以血打稿子,以墨写在纸上 / 091
一、书生意气化惊雷 / 092
二、深入人性的精神书写 / 094
三、战士和诗人的双重气质 / 096
第九节 史海拾遗:聚光灯之外的杰士传奇 / 098
一、陈子谷:生命是一首热情奔腾的诗 / 098
二、陈辛仁:外交风云人物,铮铮铁骨书生 / 100
三、薛汕:雅俗共赏的革命艺术家 / 101
四、以刀为笔,方寸之间纳万象 / 102
第四章 涅槃 左联故人旧文新动能
第八节 丘东平:以血打稿子,以墨写在纸上 / 091
一、书生意气化惊雷 / 092
二、深入人性的精神书写 / 094
三、战士和诗人的双重气质 / 096
第九节 史海拾遗:聚光灯之外的杰士传奇 / 098
一、陈子谷:生命是一首热情奔腾的诗 / 098
二、陈辛仁:外交风云人物,铮铮铁骨书生 / 100
三、薛汕:雅俗共赏的革命艺术家 / 101
四、以刀为笔,方寸之间纳万象 / 102
节 探寻粤东左联文人故居 / 106
第二节 发掘粤东左联文人故事 / 108
一、这些潮人俊彦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108
二、在冷冰冰的水利设施上揉进历史的温度 / 109
第三节 策划南粤左联之旅人文游径 / 111
一、韩江水滔滔,英雄儿女路 / 111
二、艰难岁月,砥砺前行 / 112
三、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 113
四、启尘封历史,寻当年线路 / 114
第四节 推进南粤左联之旅规划设计与建设 / 115
一、故事的缘起 / 115
二、规划的深化 / 116
三、设计实施初见成效 / 118
四、持续关注,继往开来 / 122
第五节 激活红色记忆,南粤左联之旅活动精彩纷呈 / 124
一、挖掘与呈现:南粤左联之旅呼之欲出 / 124
二、再现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 125
三、名片·风景线·历史书 / 126
第六节 青年学生追思左联 / 127
一、《沿着韩江读书》寻味左联中的金中精神 / 127
二、我眼中的流亡读洪灵菲校友《流亡》有感 / 130
第五章 铭记 阿瑞笔下的韩江和南粤左联青年(节选)
节 南粤水驿从木船至电船的变化 / 134
第二节 粤东文学青年冯铿与蒲风笔下的韩江母亲河 / 139
第三节 从韩江走向上海滩粤东左联文化青年的红色记忆 / 145
第四节 沿着韩江读书 / 152
第五节 沿着韩江读书(续)早逝的青春之歌 / 156
第六节 烈士遗著、历史地图与红色之旅 / 159
第七节 故人旧文新动能再论粤东左联文化青年红色之旅 / 165
第八节 致汕头友联师生的信 / 172
结束语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