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1.著名学者、作家陆春祥、阙维民、刘杰、罗德胤、洪铁城等诚挚推荐。
2.本书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邀撰稿人鲁晓敏撰文,作者亲历十多个省市、数百座廊桥,为读者解读廊桥建筑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3.100多幅精美廊桥照片,由中国廊桥摄影人吴卫平拍摄,用镜头记录中国廊桥,生动还原廊桥的真实面貌。
4.一场中国廊桥的寻访之旅。书中以廊桥为线索,梳理了廊桥两千多年的历史,呈现了中国五大廊桥群以及十七个典型廊桥的建筑风貌。
5.多角度呈现廊桥文化。书中对廊桥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风水文化、宗教信仰、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将作者寻访过程中的故事融入其中:对廊桥建造、保护背后一个个动人故事,进行了深入挖掘。
6.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书中很多廊桥今天已不存,在廊桥和廊桥建造工艺已慢慢衰亡的今天,本书能让大家了解廊桥的灿烂历史和保存现状,激发大家对廊桥的关注和保护。
这是一曲饱含诗意和温度的建筑赞歌,一本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廊桥导览手册。
作者和摄影师通过实地寻访、考察廊桥,采访廊桥建造者、守护者,结合历史记录和文献,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廊桥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呈现出来。每座廊桥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及故事背景,从作者笔端,我们不难体会到历史的温度与人世的变迁。对廊桥这一建筑文化的探究,也能引领我们思考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引导我们审视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鲁晓敏的魂
陆春祥
1
鲁晓敏是浙江松阳人。松阳产名嘴。
南宋周密的笔记《癸辛杂识》续集上,有《讼学业觜社》,说到了松阳人嘴的厉害:陈石涧、李声伯告诉我(周密)说,江西人喜欢打官司,人们讽刺为簪笔。他们往往开有教人打官司的培训班,上百人来学。培训班的主要课程,是教学员们如何对答,如何从别人的话语中找到破绽,攻击他人。又听说丽水的松阳,有所谓业觜社,也就是专门教人怎么吃嘴巴饭的。这个社团中,还出了个张名嘴,即张槐应。
簪笔,今天可以理解成口才的厉害,像针一样。这样的口才,纵横捭阖,和人辩论,无往而不胜,绍兴人叫师爷,香港电视剧中称讼棍。
要在话语中将人置于死地,需要极为扎实的各种能力。比如,记忆的能力,大量枯燥的条文记忆,且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如此,才能引经据典,让人佩服;演说的能力,能将死的说成活的,反之亦然;思辨的能力,层次清晰,逻辑推导力强,常诱敌深入,陷别人于泥淖中不能自拔,即便处于劣势,也能在细微处发现蛛丝马迹,反败为胜。
上面的各项能力,虽有天生悟性,但也有很多技巧可以琢磨,更要经久练习。于是,讼学培训班和业觜社,就有了天然的市场。
至于张名嘴,没有细节,但不妨碍让人充分想象,他一定打过数场知名的官司,常常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险中取胜。
我到松阳,松阳人这样形容能说会道的人:甲厉害,能将树上的鸟儿骗下来。还要再加一句:乙胜甲,他能将骗下的鸟儿,再骗上树去!
张名嘴成了历史。
如今,松阳有了新名嘴鲁名嘴。鲁晓敏,他不骗,他能写,写过数百万字的老房子、廊桥等古建筑。他也能说,一肚皮的山货,老房子、古建筑,变成了活灵灵的鲜历史。
晓敏是中国作协会员、丽水市作协副主席,干过十年的松阳县作协主席,也是我们浙江省散文学会的副会长,松阳和全浙江乃至全国的廊桥, 从他嘴里、笔下如珍珠样泻出,好听又好看。
晓敏先将他的家乡松阳吃透研碎。松阳有一百多个保存相当完整的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就有七十五个,在全国都排得上号。他将这些散落在浙西南深山里的明珠,一颗颗擦拭一新,向外卖力推荐。
那一次,我跟着他走进黄家大院,他展示了他的名嘴实力。晓敏戴着导游的耳麦,以一个地道的松阳人、文史专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将他眼中的黄家大院,一点点解构给别人看。那些木雕、砖雕、牛腿,金木水火土,几乎所有的技术名词,他张口就来,来龙去脉,加上人物事件,演绎得活灵活现,仿佛他就在事件现场。
2
我好奇的是:他非专业出身,可为什么比专业的还专业?
引一段前几年出版的,我给《寻梦菇乡作家笔下的庆元》序言里写的一段,你大概就知道他的底子在哪了:
鲁晓敏的魂,一定丢在了庆元。
我在庆元的几天里,和他有过多次交流,每次谈到庆元,他都如数家珍。我和柏田都奇怪:你一个松阳人,对庆元这么熟悉,你和庆元有什么关系吗;或者,庆元的什么东西吸引了你;或者,是你的魂掉在了庆元?
晓敏笑笑:是庆元的廊桥吸引了我,当然,庆元的女子也吸引我。说后一句的时候,他脸上泛着一点坏笑,有点难为情的那种。
我自然要先寻晓敏君的庆元魂。收进本集子的4篇,几乎都是写廊桥的。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古桥爱好者,不远百里,起早贪黑,在庆元的乡间出没,钻进钻出,扑上扑下,目测、手测、线测,访东问西,然后,又趴在故纸堆里,寻图穷迹。为了廊桥,为了古村落,他把业余时间都搭上了。
我问过晓敏:为什么这么喜欢古建筑?为什么这么喜欢古村落?
他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
个故事:他读小学时,比较顽皮,不太爱读书,有一天,应该是犯了比较大的错误,被父母关进书房,闭门思过。百无聊赖中,他将父亲书架上的一本《世界建筑100例》拿下来看,其中有不少中国古建筑,一看就被迷上,直到整本书看完,他又向搞建筑的父亲要来了其他书。古建筑的书,越读越多,于是他对古建筑涉及的人文呀,历史呀,地理呀,风水呀也统统关注。关于地理风水之类,晓敏走到哪儿,都是张口就来,他说起来、写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让我们膜拜。
第二个故事:有一年,我去松阳做讲座,他陪我去了山下阳村。在斑驳的泥墙下,他向我讲述了另外一个原因。他在供电公司工作,有时用户欠了电费,就要上门催缴,串村走巷,走得多了,一些老村里的牌坊呀,青石门楣呀,老房子里的厅柱呀,匾额呀,许多破败的元素,将他脑子里已存的古建筑知识纷纷激活。我在松阳的黄家大院,就充分领略了晓敏在古建筑方面的造诣,他边走边为我讲解,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历史年份,细小数据,一一确凿,且不时加上自己的见解。我觉得,把它写出来,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现在,我阅读他写庆元的这些文章,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会将魂掉在庆元了,因为这里有他的至爱,梦中的情人,中国独一无二的廊桥。
现在,你自然知道了,兴趣是他好的老师,他为什么能把廊桥像庖丁解牛一样解构得那么游刃有余了。
3
自然,鲁晓敏的魂,不仅仅是丢在了松阳、庆元、泰顺、景宁等浙南山区的古老廊桥上,他魂不守舍,他的眼光,早已从浙江移至全国:他在古徽州的徽派廊桥上久久流连,在闽粤赣风格多样的客家廊桥上依依不舍,在湘桂黔崇山峻岭间的侗家廊桥上恋恋忘返,也在湘渝鄂桃花源中的廊桥上乐不思浙。数年来,他就像徐弘祖那样,为着一个目标,在奔跑中、体验中寻找他深厚的发现。
廊桥、古村落、老房子,鲁晓敏对这些都喜欢到了骨髓里,其是他的魂魄所在,也是他独特的文字王国。他将它们大卸十六块,再从他笔下迸发出来,就成了廊桥下面那不绝的哗哗溪流,悦耳动听。
己亥冬月杭州壹庐
陆春祥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