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情爱文学论》从渡边淳一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入手,结合战后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探讨渡边淳一情爱文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然后结合文本,对渡边淳一情爱文学进行分析解读,总结渡边淳一情爱文学的理念及形成根源,分析他“死亡成就情爱”理念的深刻涵义。再对其作品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创作时期的渡边淳一对女性的不同认识,揭示隐藏在这些女性形象背后的渡边淳一的女性观。最后结合日本文坛现状总结渡边淳一情爱文学特征、价值及其对当今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启示。
于桂玲,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及中日比较文学。现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在中国译介研究。2004年、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在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和人文社会研究科从事近代中日比较文学研究。2008年获吉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日本文部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独立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
绪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渡边淳一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情爱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不伦意识的演变
一 昭和以前
二 昭和之后
三 渡边淳一的初期“不伦”文学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妇女地位
一 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增长
二 日本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
三 渡边淳一文学中的女权主义者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假面夫妻”
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家庭
二 渡边淳一作品中的“假面夫妻”
第四节 少子高龄化社会与老年人的情爱
一 少子高龄化社会
二 渡边淳一文学中老年人的情爱
小结
第二章 渡边淳一的情爱理念
第一节 情爱之对象——不伦之爱
一 婚外恋题材的选择
二 男性社会的需求
第二节 情爱之宗旨——性爱至上论
一 性的拯救
二 性的征服
第三节 情爱之宿命——虚无
一 虚幻的温情
二 无言的结局
三 虚无的根源
第四节 情爱之归宿——独身主义
一 婚姻是束缚
二 恋爱非同结婚
小结
第三章 情爱与生死
第一节 死亡保存情爱
一 难以忘怀的死
二 实现永生的死
三 弥补遗憾的死
第二节 死亡阻止情爱
一 以死解脱
二 以死报复
第三节 死亡成就情爱
一 凛子之死
二 久木之死
三 情死——主动与追随
四 “形象”与“思想”
小结
第四章 情爱与女性
第一节 “才女十魔女”型女性
一 女医师的抉择
二 女诗人的疯狂与软弱
第二节 沉迷、毁灭于不伦之爱的女性
一 未婚妈妈
二 母女之争
第三节 理想女性
一 美的化身
二 性的囚徒
三 阿部定的升华
四 爱的殉葬品
小结
第五章 渡边淳一情爱文学与日本文学
第一节 渡边淳一情爱文学的“大众文学”特征
一 大众文学、中间小说以及纯文学的流变
二 渡边淳一的文学历程
三 渡边淳一文学的个性特点
第二节 渡边淳一文学的价值
一 日本情爱文学长河中的渡边淳一文学
二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渡边淳一文学
三 渡边淳一情爱文学对当今文坛的启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渡边淳一年谱
后记
渡边淳一在谈到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时说:“有人说,从医师到作家相距太远了。但我自己则认为,从探索‘人’的意义上来说却没有什么不同。医学是同人的肉体打交道,而文学则研究人的精神,只是所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对我来说,写小说是在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他最早“探索人的内心世界”的旅程,是从医学小说开始的,然后是传记文学。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描写单身青年男女爱情的“恋爱小说”,80年代开始大量创作描写中年男女婚外情的作品。尤其是1997年以来的最近十多年,从《失乐园》到《瞬间》、从《爱的流放地》到《紫阳花日记》,等等,不但“秀作迭出”,而且都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拥有各个阶层的大量读者。另外《男人这东西》等一些随笔集中表明了他的现代情爱观。因为他的小说大都连载在文学杂志或报刊上,所以被日本学界界定为写“中间小说”的“畅销书作家”。在中国,有的媒体甚至把他与村上春树一起,称为“小资教父”,把他的作品列为“都市女人的必读书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界和日本学界对渡边淳一文学的认识是有错位的,下面就让我们从中日两方面来看一下渡边淳一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