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发展与政府结构关系》主要是一本分析性的规范研究著作。它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法治发展的政治基础问题,即依法治国与政府结构形态的关系问题;动态地看,亦即法治发展进程中政府结构关系的适应性问题。[其理论预设是:不是所有形态的政府都具有法治的功能,而只有特定结构(关系)形态的政府才具有推进和实现法治的作用。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政府结构(关系)形态虽包含着某些共同的原则,但却不止一种模式,它既包含了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有利于实现法治的政府形式,也包括了那些正在通过改革使政府结构关系逐渐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形式。
引言
第一章 法治:现代政治文明的一般形式
第二章 法治发展的逻辑
一 法治与中国本土资源
二 法治发展与当代中国的法文化变迁
三 政治体制: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基本变量
第三章 宪政:法治发展之政治体制基础
一 什么是宪政
二 宪政:规范政治的典型形态
三 宪政:法治发展的政治体制基础
第四章 法治发展的关键: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 依法执政: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 依法执政的基本条件:执政党自身组织和制度的完善
三 强化执政党通过人大执掌政权的能力
四 科学配置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第五章 法治发展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一 建设规范有效的公民授权制度
二 优化人大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三 提高人大立法监督的有效性
四 完善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关系
第六章 法治发展的核心:行政权的规范化
一 完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
二 平衡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三 开发监察制度的行政法治效能
四 建设与法治发展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
第七章 法治发展的保障:司法权威的确立
一 正确认识现代司法的宪政与法治价值
二 司法为什么应该是独立的
三 重视司法角色制度在法治发展中的优先性
四 改革司法行政体制
余论大国治理与法治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一般场合,法治一词描述的是两种现象:一是社会秩序状态的类型,即在人的尊严和权利等理性价值的引导下,在法律权威的有效约束下而形成的社会秩序状态;二是国家治理方式,即国家和政府的组成、其内部的权力结构关系、各权力范围的限定、权力的运行及作用于社会的方式均依法律而进行。其实,这两种现象在现实世界又完全是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就是一回事。没有法治的国家治理方式也就无所谓法治的社会秩序状态;在发展的逻辑中,法治的国家治理方式是内容、原因、动力,而法治的社会秩序状态则是形式、结果、表现。我国现行宪法第13条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显然,这条规定的内在逻辑即依法治国与法治国家的逻辑关系也非常符合上述认识。在二者的关系中,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方式,是治国的途径、方略;而法治国家则是社会秩序状态,是治国的目标、结果。
尽管法治一词所指称的对象——社会秩序状态和国家治理方式——在世界各国都是相同的;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而形成明确的法治概念,即什么样的社会秩序状态或国家治理方式才可以称得上是法治的呢?法治的内涵、特征和标准是什么呢?事实上,法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所谓历史性的概念意味着法治不仅在理论上有着它的历史渊源,而且它特别与近现代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实践的独特性及理论流派的独特视角相关。也就是说,在学界由此便缺乏统一公认的法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