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BEA150068)的结题成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教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在本书中对学生管理进行多视角透视,其紧紧围绕自律这个核心概念,系统研究了中小学生管理,提出了教育性学生管理理念,推动学生管理的模式创新,并探讨了如何使教育性学生管理落地,构建支持与惩戒相结合的学生管理体系这个问题。同时,他还主张营造全员育人的学生管理共同体,优化班规、班级文化、班会、德育课等具体学生管理要素。
1.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学生管理?作者刘长海创新性提出教育性学生管理理念,对中小学生管理研究进行多角度深入透视。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内容严谨、专业。3.本书是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BEA150068)的结题成果,具备较强学术意义。
绪 论
学生管理头绪众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领域,遗憾的是,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管理头绪众多。提到学生管理,人们会想到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文明礼貌、不欺负同学,讲究卫生、不乱丢果皮纸屑,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发,异性同学交往,手机使用,以及不私自下河游泳等。不仅如此,学生管理还是一个容易出事的领域,一旦发生学生打架、跳楼、烧书等事件,学校就必须迅速回应,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这些事件很容易成为网民关注的舆情热点。在全国各地,校长和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学生管理问题,很多人还会因为这些问题而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却非常单薄。思想家康德将学生管理意义理解为纯然是对野性的驯服从人身上去除野性防止错误,让学生感受到并服从于法则的强制从而能够习惯于静静地坐着,严格遵守事先给他们规定的东西。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却将学生管理的功能仅仅定位于维持秩序,教育者对学生的管理甚至具有一种发泄一点专横的意味。
由于受到语言限制,本人无法查证两位思想家在德文原著中的具体表述是怎样的,但他们的这些说法却揭示出普通人鄙视、反感粗暴的学生管理,甚至将粗暴、专横看作学生管理的本质属性的普遍想法。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在学校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我国提出了众多教育概念,确立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个性等理念,涌现了不胜枚举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可是,这些研究对学生管理却很少用力,围绕学生管理展开专门论述的文章很少出现在国内知名的教育理论刊物中。
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管理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有些人认为,学生管理的功能就是为教学保驾护航,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管住,让学生听话;学生管理的方式就是奖励、惩罚或者感化。这样的理解方式决定了学生管理是一个与个性发展、人文关怀等新时代话语无关的领域,必然导致学生管理研究的边缘化。面对社会转型期日益增多的学生管理问题,校长和教师们不得不在缺少理论支持的条件下摸索前行,大量学校的学生管理在强调规训、服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左支右绌,漏洞百出,网络媒体对此不断做出侵害学生权益阻碍个性发展等非议,使学生管理更像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既不宜固守又难以创新,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推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优化教育治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学生欺凌、教育惩戒等典型的学生管理问题引发了理论研究的热潮,学生欺凌的发生机理、教育惩戒的合法性依据等问题不断得到剖析和解答。我们相信这些研究将有力提升我国学生管理研究,但又期望更多的研究者在开展学生管理细节问题探讨之前能够首先进行一个更加宏观的学生管理问题的追问,以明确新时代学生管理的总体趋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组近几年来一直将学生管理作为研究的中心,试图为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学生管理寻找到一个比较可信、具体、有操作性的答案。后,我们模仿赫尔巴特理论体系中的教育性教学概念,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学生管理命名为教育性学生管理。本书所呈现的,就是我们对这一新型学生管理理念进行持续求索的一些成果。
刘长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助理,兼任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出版专著有《经验德育论纲》《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智慧父母育英才:成功家教的36组密码》《跟杜威学做小学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中学教师》等。
绪论
章 教育性学生管理的理论构建
节 培养自律:新时代的德育使命
一、经典自律理论阐析
二、从他律走向自律:学校德育转型的社会背景分析
三、搭建通往自律之路:学校德育转型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学生管理:正当且重要的德育途径
一、学生管理育德的正当性辨析
二、学生管理育德功能的遮蔽
三、学生管理育德功能的实现
第三节 教育性学生管理:新时代学生管理的应然走向
一、规训式学生管理的总体特征与衍生背景
二、走向教育性学生管理:新时代学生管理的应然取向
三、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实施要点
第二章 学生管理转型的国际视野
节 回归育人本位:美国学生管理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一、惩戒失当:《学校惩戒共识报告》的研究背景
二、育人为本:《学校惩戒共识报告》的核心主张
三、《学校惩戒共识报告》对我国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的启示
第二节 英国学生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学校中的行为与纪律》概述
二、英国中小学生管理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全校性积极行为支持及其在校园欺凌干预中的应用
一、积极行为支持与全校性积极行为支持
二、积极行为支持视角中的校园欺凌干预
三、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的中小学欺凌干预课程
四、启示
第四节 美国小学生管理的现场考察与反思
一、美国小学的包班教学
二、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举例
三、中美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比较
四、美国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对我们的启示
第五节 美国中学生管理的现场考察与反思
一、走班上课背景下的美国中学班级
二、美国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与德育
三、美国中学的德育导师制
四、德育导师制的理论解析
五、美国中学德育与学生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学生管理转型的现实审视
节 小学生管理的严苛取向及其规避
一、小学生管理的严苛取向审视
二、小学生严苛管理的危害反思
三、小学生严苛管理的成因分析
四、学生管理严苛的规避路径
第二节 中学生管理中的教师惩戒与学生权益
一、惩戒权缺位引发的校园管理困局
二、忽视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普遍存在
三、基于纽约教育局学生管理规定的国际比较
四、平衡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益的优化建议
第三节 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契机
一、行政班教学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审视
二、选课走班教学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契机分析
三、适时创新学生管理的路径探讨
第四章 教育性学生管理的体系构建
节 构建体系: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基本使命
一、《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解析
二、系统贯彻方能彰显《守则》育人实效
第二节 德法共治: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应然体系模型
一、德治理念主导学生管理的传统格局
二、法治精神觉醒孕育学生管理创新契机
三、德法共治思维指引新时代学生管理模型
第三节 文化引领:教育性学生管理的人文追求
一、班级文化内涵与结构
二、班级文化建设必要性与常见问题分析
三、班级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第四节 细节完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制胜之路(一)
一、主题班会表演化现状
二、主题班会表演化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如何走出主题班会表演化误区
第五节 细节完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制胜之路(二)
一、体验式主题班队会
二、戏剧化班会
第六节 细节完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制胜之路(三)
一、从中学德育课实录说开去
二、德育课教学指引学生生活的逻辑漏洞阐析
三、德育课教学指引学生生活的逻辑完善
第七节 全员育人: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实施主体探析
一、制度德性及其评价标准
二、班主任制的德性审视及其发现
三、德育导师制: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的一种可能安排
四、在我国探索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开拓性建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