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口损失。本书运用大量文献档案资料,结合史学研究与人口学统计等方法,对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分析了抗战时期中国人口的生存环境,对抗战时期各省人口损失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和估计,并就中国抗战人口损失数量及类型、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的问题,作全面细致的考察与分析,从而深刻揭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损失。
回顾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就战争损失一项,除财产损失外,人口损失亦极其惨重。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对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调查、统计和研究,始终未能很好地进行和展开。
卞修跃教授专注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研究十数载,攀爬梳理,钩沉索隐,运用大量文献档案资料,结合史学研究和人口学统计等方法,对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分析了抗战时期中国人口的生存环境,对抗战时期各省人口损失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和估计,并就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数量、类型、结构、区域分布等问题,作全面细致的考察与分析,从而深刻揭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书对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专题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
,借助部分新发现的档案文献,对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抗战人口损失调查进行了梳理,详细介绍了主管调查机构的变迁,历史数据的来源、统计和汇总,对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早期调查统计进行了整理分析。
第二,根据整体的估算分析,得出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限数当在2200万人以上,若合受伤、失踪等项,总人数超过4200万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口损失的结构情况,如军民比率、伤亡比率、性别比率,以及主体分布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得出了一系列颇具学术价值的结论。
第三,设计出一套较为缜密的人口损失估算方法,对未有准确统计数据作依据的各省份人口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并通过文献材料对其进行了合理性验证。
第四,以更为开阔的研究视角,关照了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特殊部分,例如兵役壮丁、强制劳工、全面抗战前的中国军人伤亡等情况,拓展了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相关概念和研究。
近代历史上,中国长期遭受外来侵略与欺凌,中国人民饱受战争苦难,百年之间,中华民族度过了一段灾难与抗争、屈辱与奋发、图存与自强相互交织的悲壮岁月。其中,1931年至1945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为这段长达百年的历史岁月中苦难与辉煌的典型缩影,值得人们认真研究,永久铭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继而扶植伪政权。由此,日本挑起了对中国长期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对日抗战随之展开。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对中国悍然发动全面武装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击,中国开始了长达8年的反侵略、反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全面抗日战争。这场战争在中国国土上持续时间之长久、展开规模之巨大、武装对抗之强烈、波及区域之广阔、影响程度之深刻,在近代战争史上并不多见。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对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战争期间,日军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与残酷屠杀,造成了数以千万计中国军民的生命牺牲,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社会财富的损失与文化遗产的毁灭。
在现代社会中,战争造成的人口伤亡是战争灾祸直接的构成之一。它与战争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和摧毁,共同构成了战争灾难的主体部分,进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从战争爆发至今,不论是战时、战后的中国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还是抗战史专门研究者、不同领域的个人,始终予以高度关注。从战时开始,这些机关或个人便着手组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工作,作了长时间的研究与探讨。在战争进行当中或战争结束后不久,由国民政府或抗日根据地边区民主政府主持领导,并由相关人员、团体及学术机构参与进行的中国抗战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调查,是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展开的。
这些工作,一方面为战后国际社会站在人类正义的立场上裁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揭露日军在华反人道罪行提供了大量的铁证,让罪恶受到审判,使正义得以伸张;另一方面,也向世人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昭示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终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我们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前人的调查分析积累了大量手的统计材料,为后人进行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与财产损失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基础与研究参考。
总体上来说,从战时以迄于今,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中国抗战人口损失及相关问题进行的探讨与研究,相较于抗日战争史其他许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尚显薄弱。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抗战损失研究,已经出版的专著、专题资料和发表的论文,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没有达到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性相协调的程度。中国抗战损失问题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同时也有进一步开拓与发掘的空间。作为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独立与人类道义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直接表现之一,中国人口在这次战争中的损失状况究竟怎样?战争期间中国有关机构和学者对人口损失进行了怎样的调查,做了怎样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关中国抗战时期人口损失相对接近历史真实的、总体的、宏观的数据来源有哪些?中国抗战人口损失呈现出怎样的时空分布、军民主体结构、性别比率、成幼构成?抗日战争对民国时期中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到今天还像是一团团历史的迷雾,弥漫在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当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依旧具有相当的难度,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局限,仅凭一人之力很难完成。
本书即拟在前期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对中国抗战时期人口的存在环境、战时战后官方与研究机构对中国抗战人口损失调查研究的组织与实施、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总体估计,以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生命牺牲和人口损失类型结构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考察。我们给本书预定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上:,中国抗战人口损失情况的调查与总体估计,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本书研究的主要篇幅与精力,都将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第二,进一步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的结构情况,即有关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具体表现与构成,如军民比率、伤亡比率、性别比率、主体分布、空间分布,等等。本书旨在从一个侧面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相关问题作出自己的探索、思考与回答,尝试为推动中国抗战人口损失问题的研究稍献绵薄之力。
我们准备再一次向着历史的迷雾摸索前行。
卞修跃,安徽省寿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抗日战争史、侵华日军罪行史、中国近代社会史等。
导论
章抗战时期中国人口的存在环境
节战争规模暨战祸波及区域
一、 战争分期与称谓
二、 战争的规模
三、 战祸波及范围
第二节侵华日军在华反人道罪行述略
一、 延绵不绝的大屠杀
二、 无差别的狂轰滥炸
三、 肆无忌惮的焚烧劫掠
四、 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第二章抗战人口损失调查的展开
节全面抗战初期的人口伤亡损失调查
第二节《抗战损失查报须知》的颁布及修订
第三节《抗战损失查报须知》颁行后的人口损失调查第三章抗战胜利后的人口损失调查与估计
节调查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国统区抗战人口损失调查与统计
一、 上海市抗战人口伤亡估计
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调查统计
三、 江西省抗战人口损失调查统计
四、 广西省抗战人口损失调查统计
五、 湖南省抗战损失调查
六、 福建省抗战人口损失调查
七、 河南省抗战人口损失调查
八、 四川省(含重庆市)空袭损害统计
九、 陕西、甘肃、宁夏空袭人口伤亡损失统计
十、 云南、贵州两省战时人口伤亡损失统计
十一、 国民政府中央部会机关抗战人口损失统计
十二、 南洋等地华侨人口伤亡统计
第三节苏浙皖鄂粤五省战时人口伤亡估计
一、 关于估算方法的说明
二、 江苏省(不含南京)抗战人口损失估计
三、 浙江省抗战人口伤亡估计
四、 安徽省抗战人口损失估计
五、 湖北省抗战人口伤亡估计
六、 广东省抗战人口伤亡估计
第四节沦陷期间东北地区人口损失简记
第五节战时强制劳工人口损失估计
第四章中国解放区抗战人口损失调查与统计
节抗日根据地人口损失的战时调查
第二节战后对中国解放区抗战人口损失的调查
第三节中国解放区抗战人口损失统计
第四节华北地区抗战人口损失的区域分布第五章抗战军人伤亡损失调查统计
节抗日民主武装部队官兵伤亡统计
第二节正面战场抗日官兵伤亡统计
第三节兵役壮丁人员损失略估
第四节战时人口损失摭零第六章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估计
节国民政府关于全国抗战人口损失之估计
第二节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估计数据的基本来源
第三节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综合估计第七章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结构
节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伤亡比率
第二节抗战人口损失区域分布及军民比率
第三节抗战损失平民人口性别构成及成幼比率
第四节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主体构成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