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图鉴:珠玉养德》是翡翠文化研究者张野的全新力作。本书从翡翠的起源、色彩、器形、工艺、历史背景等角度切入,全方位展现翡翠征服人心的美学魅力,重点解读其影响力为何,以及这些翡翠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功能与角色,让我们得以从一件件翡翠作品中,探寻历史流变中的审美雅趣、民俗风情与匠心工艺。
本书遴选上百张翡翠图片,帮助读者更为直观了解翡翠的特点和构造,读完本书,当我们再次面对一件翡翠作品时,便懂得如何欣赏它的造型、鉴赏它的品质。对翡翠的美,产生更加具体、深刻的认知和感受。
序节选:
人们为何重玉?因为人们向往美好。人类在与物质世界长期共存中,发现玉这种东西有精气神。《说文》谓玉有五德。《礼记?聘义》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这样崇玉,竟上升到哲学层面。玉之珍贵不仅仅因为稀少,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精神秉赋,使人感受到玉是自然精灵,与人有神采通会,所以玉喻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故而宝之。人们赋予玉人格,譬如形容人美,谓之玉容、玉颜;形容声音好听,谓之玉音、玉声;形容人体的尊贵,谓之玉体、玉趾;形容事业成功谓之玉成;形容美食,谓之玉食珍羞。这种情结,其实是人们向美向善的主观表达。所以,佩戴或收藏玉与翡翠,更多呈现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
当然,玉与翡翠说到底不过物耳。史上因玉成者、因玉毁者,不乏众例。不为物喜、不以物悲,是谓真君子。而况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之时,玉也贱不如衣食。故英雄遭难,秦琼卖马;安史起乱,玉人俱焚。凡宝物存续得失,皆以合道为上。
现今天下,玉与翡翠走入民间,收藏与佩戴成为时尚,但审美与鉴别之知识,一般人不具备。许多玉店做赌石生意,便是考验人穿石见宝之眼光。权且不论真假,即或真玉真翡翠,也有许多层级,如何鉴别,有大学问。许多人佩戴赝品,自以为宝,恰如喝惯了假茅台,偶尔喝真茅台竟以为假,又奈其何?毕竟人的知识范域有限,不可能行行精通。何如?就教于专业人士,便是智慧之举。三人行,必有我师。青年俊彦张野,年纪虽少,浸润于玉与翡翠多年,颇有研究与心得,今再次结集宏论,可以师我,可以师人,幸甚铭志也哉。
张野
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珠宝专业讲师,湖北收藏家协会珠宝分会翡翠专业讲师,亚洲宝石协会(GIG)联教考试中心翡翠专业讲师,翡翠鉴定师、估价师,具有十几年翡翠贸易的经验。已出版《看图识翡翠:美玉传世》。
目录(节选)
章 石和玉的区别
第二章 古人为什么喜欢、迷信、崇拜玉石
第三章 祭祀礼器
第四章 玉石的定义
第五章 玉德的释义
第六章 玉石的管理
第七章 玉石在封建王朝时期的价值
第八章 玉石高价值定义
第九章 翡翠的地位
第十章 翡翠的定义及现状
第十一章 翡翠的鉴定
第十二章 哪些标准决定翡翠的价值高低
第十三章 翡翠的加工工艺
附录一:翡翠雕刻题材的文化寓意
附录二:翡翠行业中的常用术语
附录三:精品翡翠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