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子》一书分为散文和诗歌两大部分,从亲情传故乡云学苑记华商集江湖行走四方行吟录七个方 面归纳整理记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其中有艰难生活的泪点,苦中作乐的看点,幽默风趣的笑点,也不乏收录了生活体验的痛点和经历风雨见彩虹的亮点,更有对人生观察和体验的观点和悟点。
透过作者个体的亲身经历和用心体验的翔实记述,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社会大时代、大背景等不同侧面的历史变迁。
前言
由于工作的关系,平时也写一些小文。日子久了,便积攒得一些。但把这些文字出版成书的想法,也才是新近两年的事情。十八年前,我的母亲去世了;八年多前,我的父亲仙逝了。为此我很痛苦,无法面对人生突然发生的这些变故。经过几年的心灵疗伤,我写了一些怀旧的文字,这种人生的痛楚慢慢就减轻了一些。每次读起这些沉重的文稿,我感觉自己就好像在与父母对话, 感觉父母又回到我的生活中。为了留住这种亲情和弥足珍贵的感觉,我在犹豫中便有了出书的想法。
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来来往往,朝起暮落,转瞬即逝。太阳落山了还可以再次升起,月亮残缺了还可以复圆,但我们所经历的生活,过往的人和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人生是一场直播,不可以彩排,没办法回放。逝去了的,就不会再回来。我要记住我经历和见证过的生活,尽可能地使它们作为这个世界的影像不失本真地存在和永恒。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的事物消失了,就不会再有;有的事物产生了,也不一定会长久地存在。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都是新新一族,该归属于新的人类。对他们而言,刚刚逝去的过去,便不再有亲历的感觉和记忆,许多事情也只能成为断代史。
尤其是在农村,菜油灯、煤油灯被电灯所取代,石磨、石碾被磨面机、碾米机所取代,挑水、拉水被抽水泵和水龙头所取代,种庄稼被打工所取代,饥饿被温饱所取代,乡村中小学被城市中小学所取代……曾经延续数百年甚至逾千年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仅仅在四五十年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彻 底消失和泯灭了,为后来者所不知。相对于人类持续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这 种变革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无疑是太迅速、太激烈、太彻底了。
在城市,我们眼看着一个个新兴行业在我们眼前昙花一现。我们生活的城 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真可谓转瞬兴起、稍纵即逝。传呼机、 电话、手电筒、智能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无人机、快递、 外卖、火车、地铁、高铁一个个行业被淘汰,一个个新的行业模式又在兴起、在进化,它们时时刻刻都在颠覆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我们的祖辈、父辈,在我们的记忆里辛勤劳作,书写春秋。他们与命运抗争、为生活打拼,又熬不过岁月的流逝,逐渐湮没在光阴的尘埃里……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无奈,不愿割舍的亲情与乡情,各种复杂的心理与情愫交织在短暂 而有限的时光里,令人苦苦不舍,难以忘怀。
我们身处这样的一个时代,需要不断地面对、接受、适应和学习的新生事物太多,需要记忆、记录、记载和留住的亲历过往也很多。
瑞典作家皮特恩格伦说过,所谓历史,正是平凡人物感受的小时刻。一个长期生活在异地他乡的人,心里一定装满了浓浓的乡愁。离开家乡近三十年,其间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留存在我心中的家乡印象、儿时记忆、少年梦幻、青春背影,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加清晰了。我需要用自己 的方式记住这些,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
我出生在黄土高原上已经传承二百年上下的一处老院子里,那里是我生 命的起点、成长的原点,也是我走向外面世界的出发点,它承载了我太多的亲 情念想和乡愁记忆。其中有艰难生活的泪点、苦中作乐的看点、幽,默风趣的笑 点,也有收获生活体验的痛点和经历风雨的亮点,更有对人生观察和体验的观点和悟点,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个体记忆和时代积淀。
本书从《亲情篇》《故乡云》《学苑记》《华商集》《江湖行》《行吟录》等六个部分记述了我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深切感知与感悟,通过我个体 亲身经历的翔实记述,体现社会大时代、大背景等不同侧面的历史变迁,堪称 有心人对平常生活的有心记录和亲身见证。
老作家金波说得好:写自己的童年,不是怀旧,不是追忆,而是唤醒自己 的童年,启迪别人的童年。同样,写自己的人生亲历,不是为了怀旧,不是为了追忆,而是为了唤:醒自己对一段变革巨大的历史的感悟,启迪别人对历史 与生活的感悟,程度上寻求精神寄托和人生阅历的重合度。希望能与您产生心灵的共鸣!
本书在文稿统筹和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朋友的热忱帮助与鼓励,尤其得到我曾经的同事、西安市作协副主席杨莹女士的热心审稿和加油鼓劲,我才攒足了勇气和信心出版此书。延安红色板画雕刻传人孙力先生为本书篆刻老院子 鉴印章,华商报首席美术编辑王永刚先生为书籍设计封面,他们均给予友情支持。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蔡晶晶女士对本书的出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2022年4月20日
作者于古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