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合作视野下的民主政治研究》以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反思和探索为切入点,研究协商合作的历史缘起、理论架构、政治运作和现实启迪。这对于探索协商合作的理论发展、政治功效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洪树,男,1973年出生,四川省绵阳市人。政治学博士,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招收的博士后,四川省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转播等。多次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省级和校级课题。公开发表《协商民主的复兴:民主政治的现代反思》、《政治协商:协商民主的一种独特理论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分析》和《协商合作:有限理性视角下的渐进民主决策方式》等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编》和《党委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等著作。
导论
一 问题与核心概念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三 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协商合作的复兴与反思
一 多元冲突的协调:协商合作的社会呼唤
二 市场经济观念的溢出:自由平等的协商合作
三 公民社会的凸显:多元协商合作主体的建构
四 公共理性的重申:协商合作论坛与偏好转移
五 选举民主的反思:协商合作的政治复兴
第二章 协商合作的政治学学理分析
一 协商合作:科学内涵的多维探索
(一)协商合作的概念
(二)协商合作的内涵
(三)协商合作的特征
二 协商合作: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一)协商:民主治理的重要方式
(二)合作:民主治理的重要维度
第三章 协商合作与民主政治理论的探索
一 自由主义的协商合作理论
(一)协商合作的诱因:多元社会中的理性多元
(二)协商合作的理想条件:原初状态与无知之幕
(三)协商合作的主体预设:自由平等与冷淡而理性
(四)协商合作的指导原则:正义原则与公共理性
(五)协商合作的基本方法:公共证明、重叠共识与理性回避
(六)协商合作追求的目的:社会合作与政治稳定
二 批判主义的商谈民主理论
(一)对两种民主模式的反思:商谈民主的形成
(二)公共领域:商谈民主展开的社会场域
(三)双轨制:商谈民主展开的具体路径
(四)话语交往:商谈民主展开的具体方式
(五)建构多元共享的世界:商谈民主的目的
三 合作主义的协商合作理论
(一)合作主义协商合作的思想渊源
(二)合作主义协商合作思想的形成
(三)合作主义协商合作的具体路径
第四章 协商合作与民主政治主体的培育
一 协商合作培育民主政治主体的政治素质
(一)政治知识素质的培育
(二)政治合作态度的生成
(三)政治情感认同的升华
(四)民主政治信念的强化
二 协商合作增强民主政治主体的政治能力
(一)主观能力感的增强
(二)沟通认知能力的培育
(三)公共决策能力的增强
(四)维持秩序能力的增强
(五)团结合作能力的培育
三 协商合作提升民主政治主体的政治伦理
(一)政治伦理价值的形成与内化
(二)政治道德准则的确立与遵从
(三)政治道德品质的凝结与实践
四 协商合作拓展民主政治主体的政治自由
(一)政治主体的道德完整和理性自主
(二)政治程序和公共决策上的政治自决
(三)基层社会事务的协商自治
第五章 协商合作与民主政治过程的推进
一 协商合作促进民意的表达与整合
(一)协商合作促进公民意见的顺畅表达
(二)协商合作推动公民意见的积聚整合
二 协商合作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一)建构在有限理性基础上的渐进民主决策
(二)协商合作决策模式的问题发现和确认机制
(三)协商合作民主决策过程中的意见表达与交融机制
(四)协商合作民主决策的优点分析
三 协商合作保障民主决策的执行
(一)多维认同中的主动执行
(二)多维互动中的合力推动
(三)对公共政策的修正调适
四 协商合作消融着多元的政治冲突
(一)政治冲突的初步分析
(二)政治冲突的多维调控
(三)构建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民主政治
第六章 协商合作与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
一 现代社会中多元参与的体制需求
(一)多元分化引发多元政治参与
(二)多元冲突提出体制整合需求
(三)政治体制供给与社会秩序维护
二 生成非建制化协商合作的政治论坛体制
(一)任务:社会民主与政治意见生成
(二)主体:基层公民及其社团组织
(三)规范:公共道德与共拟规则
(四)机构:非建制化的政治论坛
三 完善建制化协商合作的政治决策体制
(一)任务:政治意志生成与民主决策
(二)主体:多元特定的参与主体
(三)规范:公共决策机构的法规制度
(四)机构:建制化的协商决策中心
四 健全联结政治意见和政治决策的协商合作耦合机制
(一)任务:提炼民意和传递议案
(二)主体:多维多元的参与主体
(三)规范:公共道德、共拟规则或组织法规
(四)机构:耦合性的多元协商平台
第七章 协商合作: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向度
一 多元共存: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背景分析
二 协商合作: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序偏好
(一)从协商合作本身的民主功能来看,内含着选举竞争的协商合作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中国多元力量民主整合的要求
(二)从物质基础和文化传统来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与“和”文化传统和崇尚集体主义的政治心理,为协商合作在中国民主政治当中的运行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政治文化心理基础
(三)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理念来看,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需要内含着协商合作政治理念的民主政治予以保驾护航
三 协商合作:发展中国多元共识民主政治
(一)以协商合作推动民主政治主体的全面发展,为共识民主政治奠定良好的主体基础
(二)以协商合作消融中国现代化中期潜在的多元社会矛盾和冲突,为共识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有序和谐的社会秩序
(三)以纵横两个方向的协商合作体制建设,推动中国共识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保障协商合作多元连续的开展
(四)通过多层多元协商合作的社会展开,建构多元民主共识,推动中国民主政治渐进深入地发展
四 发展中国多元共识民主政治的意义及其限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