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弘扬伤科学术、振兴中医事业为宗旨,以传承和保护李氏手法为目的,在收集、整理祖辈医技的同时,注重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起源探究以及临床应用,突出了临床的真实性、实用性。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涵盖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简况、诊断方法、中药治疗、基本手法及技术要求、适应证等方面。在编写上,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古今结合,中西医并举,同时运用了现代的检查手段,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本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医学著作,既是对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弘扬,也可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尤其是按摩界的同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李维洲,甘肃永靖人。1977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医高级按摩师。李氏手法正骨复位传承人。曾任永靖县卫生局副局长、永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正科)、永靖县妇幼保健医院院长,现任甘肃省推拿按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荣登《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封面人物,2019年受邀为兰州电视台《名医访谈》栏目特邀嘉宾。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及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知识和技能。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医手法正骨复位治疗及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在吸取名家精华的同时,对传统“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并在实践中对“李氏手法”进行了扬弃,既继承了“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精髓,又对传统的“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进行了修正,使“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医学理论依据。曾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2003年,在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医学专著《软组织损伤手法治疗》,并获永靖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009年8月,被录入中共永靖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永靖县人物风采录》。20lO年7月,被中国医药卫生理事会暨中华医学发展创新促进会授予“中国医学自主创新与民间诊疗技术特别贡献奖”。2011年1月,被中国医学临床技术新进展大会暨全国优秀医学专家学者学术成果总结交流会授予“诊疗技术创新奖”。2012年1月,“永靖李氏正骨复位疗法”被永靖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荣获“甘肃医师奖”。2018年8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医师节暨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2021年5月,“永靖李氏正骨复位疗法”被列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李维洲被列为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十多年来,治疗来自中国各地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内外患者22余万人次,临床治愈率达到了95%以上。被健康报网、《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甘肃日报》《兰州晚报》及甘肃卫视、兰州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并给予高度赞扬。
第一章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简况
第一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李氏正骨复位疗法的传承谱系
第三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治疗方法
第四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治疗效应
第二章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诊断方法
第一节 四诊
第二节 检查方法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第三章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中药治疗
第一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应用
第二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治疗与方剂的关系
第三节 中医骨伤治疗法则
第四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辨证用药
第四章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基本手法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药熏蒸
第三节 综合手法
第四节 常用的诊治手法
第五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治疗骨伤病的适应证
第六节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第五章 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的适应证
第一节 颈椎综合征
第二节 胸椎小关节挫伤症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四节 骨质增生
第五节 腰椎滑脱症
第六节 下桡尺关节损伤
第七节 腕管综合征
第八节 腕关节扭伤
第九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第十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第十一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第十二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
第十三节 痛风病
第十四节 踝关节扭伤
第十五节 踝管综合征
第十六节 落枕
第十七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
第十八节 肩部软组织损伤
第十九节 肘部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十一节 胸壁挫伤
第二十二节 冈上肌损伤
第二十三节 肱二头肌损伤
第二十四节 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
第二十五节 臀上皮神经损伤
第二十六节 梨状肌损伤
第二十七节 髌下脂肪垫劳损
第二十八节 大腿内侧肌损伤
第二十九节 腓肠肌损伤
附录
附录一 第二届甘肃医师奖
附录二 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
附录三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封面人物
附录四 第五批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