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三种新型膨胀石墨基功能材料, 一是在膨胀石墨中负载光催化剂ZnO, 制备EG/ZnO复合材料 ; 二是对膨胀石墨进行超生波振荡剥离, 制备纳米石墨片 ; 三是对膨胀石墨和金属混合物进行机械球磨, 制备碳/金属复合纳米结构材料。介绍了EG/ZnO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性能, 以及纳米石墨片及碳/金属纳米结构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第pan>章绪论
11EG的制备
12EG的多孔结构
13EG的应用
1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新型密封材料
132绝热阻燃材料
133新型导电材料
134吸附材料
135润滑材料
136发热材料
14EG复合材料
141EG/光催化剂复合材料
142EG基低密度炭/炭复合材料
143EG/聚合物复合材料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纳米石墨片的制备
15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爆炸法
152超声波法
153脉冲激光液相沉积法
154电化学法
155机械球磨法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球磨制备碳纳米结构材料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本书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2章实验方法与设计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样品的制备
211EG的制备
2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对天然石墨插层制备EG
2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对可膨胀石墨插层制备EG
2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对EG插层制备EG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纳米石墨片的制备
213EG/ZnO的制备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球磨EG样品的制备
22样品表征方法
23样品能测试
231EG/ZnO对水面原油的吸附与降解能
232EG/ZnO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与降解能
233摩擦能测试
24本章小结
第3章膨胀石墨/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与降解能
31EG/ZnO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311 SEM分析
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结构参数分析
32EG/ZnO复合材料的吸附与降解能
3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三种EG/ZnO的吸附与降解能对比
322EG/ZnO对甲基橙的吸附与降解能
323EG/ZnO对吸附原油的降解能
32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吸附与降解过程
3232红外光谱分析
323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234荧光光谱分析
3235油失重分析
33本章小结
第4章纳米石墨片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摩擦能
4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纳米石墨片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411GN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412GN2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413GN3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42纳米石墨片的摩擦能
43本章小结
第5章球磨膨胀石墨的结构与摩擦能
5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球磨的EG的结构表征
511 XRD分析
512 HRTEM分析
513 SEM分析
52球磨的EG的摩擦能
53本章小结
第6章球磨膨胀石墨/金属的结构与摩擦能
6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球磨EG/Fe的结构表征
611 XRD分析
612 HRTEM分析
62球磨EG/Ni的结构表征
621 XRD分析
622TEM分析
623拉曼分析
63球磨并退火EG/Ni的结构表征
631 XRD分析
632拉曼分析
633 SEM分析
634 TEM分析
64球磨EG/Ni的摩擦能
65本章小结
结论
本书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
我国是天然石墨(Natural Graphite,简称NG)资源大国(世界上2/3的储量在我国),但关于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简称EG)的研究却比国外晚许多。EG是一种软质新型碳素材料,它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压制成用于高温或防腐蚀介质的密封材料,从此EG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相继发现了EG优良的导电、导磁、超导、储氢、吸附等能:并相应地开发应用于高导材料、超导材料、电池材料、催化剂材料、储氢材料、密封材料、吸附材料等领域。并于1978年将其引入我国,开始了对EG大量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
1.1EG的制备
众所周知,石墨晶体是一种层状结构,在一个层面内其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和的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并排列成六角网面结构面内是作用很强的o键,结合力为586kJ/mol,在o键的作用下形成稠密而坚固的面,这些面互相重叠成层间结构。石墨层间的结合是借助于x电子的结合力,结合力很弱,只有17kJ/mol,层与层之间碳原子的距离为0.3354nm,较层面上碳原子之间的距离要大二倍多。这种强各向异在其反应中很好地得到反映,即攻击面内结合的那些反应难行,而扩展层间使反应物入的反应(插层)容行。这种层间反应的生成物称为石墨层间化合物(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简称GIC)。在插层反应是伴随电荷的转移,例如一些插入物(如碱金属、Ca、Sm、K-Hg、KH等入后,石墨层间化合物中的这些物质提供电子(施主),石墨接收电子(受主),这种GIC称为施主型。与之对应,某些插入物(如卤素、MgCl2、AIBrs、CrO5、HNO5、H2SO4、HCIO4、HF)GIC被称为受主型。另外一些插入物,如F(形成氟化石墨)、O(OH)(形成氧化石墨或石墨酸),与石墨共价键结合,这类GIC被称为共价结合型。阶数结构是GIC的特结构,它与插入物的种类及浓度有关,表示插入物将几层石墨层夹在其行叠层。
和其他层状材料类似,即天然硅酸盐(如蛭石)和过渡金属的硫族化物。膨括各层的分离,这种分离足以消除层间的结合力。为了这个目的,插层反应是必需的:加热GIC导致插层物蒸发,产生的气压使材料沿结晶轴方向剧烈膨化。根据加热速率和达到的高温度,膨化可分为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可逆的如溴-石墨化合物,在冷却过程中,插层物的凝固导致膨化材料的坍塌。如果加热温度超过可逆的温度,高度的膨化使得材料体积可增加300倍1-6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