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本科生定制的会计学教材, 同时也适合作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自学和培训用书。本书根据最新会计准则和实务的发展变化以及作者对相关问题理解和认识的变化编修而成。本书着重介绍和讨论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问题, 内容丰富, 语言通俗易懂。本书特点主要有, 第一, 弱化了基本会计核算的内容, 以适应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对会计的新要求; 第二, 系统介绍了会计循环及其理论概念与方法原理, 以有利于经济管理类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 第三, 学习重点落脚在财务报告阅读和理解上, 以满足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
第pan>论
1.pan>会计发展历程
1.1.pan>中国会计简史
1.1.2国外会计简史
1.1.3会计的重要
1.2会计基础理论
1.2.pan>会计的定义.
1.2.2会计的职能
1.2.3会计的对象
1.2.4会计的目标
1.3会计基本假设和信息质量要求.
1.3.pan>会计基本假设
1.3.2会计基础
1.3.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2章复式记账法.
2.pan>会计要素及其分类
2.1.pan>会计要素。
2.1.2会计等式
2.1.3会计科目
2.1.4会计账户
2.2复式记账原理.
2.2.pan>单式记账。
2.2.2复式记账
2.2.3复式记账法应用举例
2.3会计循环
2.3.pan>会计确认
2.3.2会计计量
2.3.3会计记录
2.3.4会计报告
第3章企业日常经济业务核算(上)
3.pan>筹资环节
3.1.pan>企业类型
3.1.2股权筹资
3.1.3债务筹资
3.2采购环节
3.2.pan>原材料
3.2.2固定资产
3.3生产环节
3.3.pan>直接材料
3.3.2直接人工
3.3.3制造费用
第4章企业日常经济业务核算(下)
4.pan>销售环节
4.1.pan>收入
4.1.2成本
4.1.3税费
4.2投资环节
4.2.pan>金融资产投资
4.2.2股权投资
4.3期末结账
4.3.pan>账项调整
4.3.2利润形成
4.3.3利润分配
第5章资产负债表
5.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及局限
5.1.pan>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5.1.2资产负债表的局限
5.2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5.2.pan>资产
5.2.2负债
5.2.3所有者权益
5.2.4报表附注
5.3对资产负债表的深入思考
5.3.pan>低估的资产
5.3.2隐藏的资产
5.3.3隐藏的负债
第6章利润表
6.pan>利润表的作用及局限
6.1.pan>利润表的作用
6.1.2利润表的局限
6.2利润表的构成
6.2.pan>营业利润
6.2.2净利润
6.2.3非经常损益
6.2.4报表附注
6.3对利润表的深入思考
……
8.3.pan>资产质量分析…
8.3.2利润质量分析.
8.3.3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在五千年的历程中,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并延续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对数字和计数的需求,使会计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我国会计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会计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虽然无法利用货行经济活动的计量,但人们创造了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我国会计发展的萌芽阶段。奴隶制社会是会计发展的初期,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同时,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周朝还制定了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地稽查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合算之为会”。同时,在中国会计发展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单式记账法也从这个时期正式出现了。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会计要具有真实、衡,即会计在收入、支出和结余上要正确,不能出现错误的数字和未记录已发生的经济活动。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魏国李悝在魏国魏文侯的支持行变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是制定了《法经》,此法典中有部分内容与会计有诸多关系。战国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其中“编户制度”、“上计制度”、国家收支和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以及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秦汉时期,单式记账法有一步发展,出现了“三柱算结法”,即以“入、出”作为会计的记录符号,并且也产生了结算公式,即“入-出=余”。这个会计等式对未来会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现在的“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的雏形,并且在这期间也出现了“上计簿”,即现在的财务报告的雏形。隋唐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时期,会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更为完备的程度,比如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在这个阶段,我国创立了“四柱结算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个恒等行结账。这是我国会计发展一个里程碑式步,使得单式记账法有了更加完善的提升,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在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时,出现了三角账的记账方法。三角账注重债务与债权之间的关系,存在复式记账法的思想;在收入和费用上仍然使用单式记账法,只能用期末盘存办法计算当期的盈亏。在明末清初,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记账方法,被称为“龙门账法”。此种方法是根据唐宋期间的“四柱结算法”拓展而成的,是将的经济活动发生编入、缴、存、该”四大类当中,利用一缴=存一该”这个恒等行结账。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龙门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