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诗宋词》是名家名作,语文学习经典范本;名校师生,同步阅读指点迷津。
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
寻回失落的诗意/王希明
感悟唐诗精神/张伟琪
聆听遥远的共鸣/赵轶凡
穿越唐诗
第一单元 长安并州
明月彩虹
长安行
客舍并州
月光奏鸣曲
巾帼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怅望千秋
清歌醉吟
诗家天子
寄李白
怅望千秋一洒泪
骏马的悲歌
独钓寒江雪
单元链接
穿越宋词
第一单元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隆宋”
落英缤纷
巾帼之歌
爱情咏叹调
钗头凤
一去不还惟少年
源头活水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卷起千堆雪
月迷津渡
压倒须眉
国士三重奏
单元链接
如果面对古诗词,一上来就想着诗词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语言如何,跳过了审美过程,表面看起来鉴赏能力很强,实际上却是一种悲哀。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审美愉悦,而非写出漂亮的评论,更非利用现成的结论组织答案。
而今天我们面对唐诗宋词,要实现这个目的,获得美感,总还是需要一些“入处”,我个人认为下面两点最为重要:
首先,要获取对一棵树的审美,就必须分清这棵树是立在高山,还是立在荒漠;是在春风中摇曳,还是在严霜中肃立。中国传统文论讲究“知人论世”,要理解一首诗或词就必须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
其次,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中国诗歌的题材、主旨、意象往往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比如悲秋,先要理解古人对于秋天的特殊情怀,今天的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一首表达“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的诗或词。再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两句时,最好心中早有积累,比如《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古诗十九首》中“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的诗句,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句子,还有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词。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沉淀在“草”这一意象上的情思,明白“草”由于文学的积淀,这个意象已经不仅仅是植物学意义上的一种现实存在,而是承载着思乡怀人等感情的文学意义上的一种超越性存在。
这本《穿越唐诗宋词》,唐诗部分由黄荣华老师注解,宋词部分则由笔者编注。我们编选李元洛先生关于唐诗宋词的一系列文章,正是基于上面笔者所说的两点“入处”。唐诗部分的第一单元及宋词部分的第一单元中,有的文章从整体上介绍了时代的背景、文学的源流和诗坛整体上的一些现象。另外两个单元则一部分详细介绍王昌龄、李白、杜甫、李贺、柳宗元、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等名家的生平遭遇和诗词的思想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