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签约之前,我又去看了一遍那户的房子。原本白色的铁门,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褪了色,很脏,多处掉漆,掉了漆的地方还生了锈。如果只是这样,我应该只会记得那是一扇格外老旧且脏兮兮的门,但问题是那门牌号“301”的写法。有人(也许是之前某位住在这里的房客)用锥子般尖锐的东西刮擦门的表面,写下了数字。我沿着笔画的顺序仔细端详了一番。三拃大小的3。0比3小,但反复加粗的刮痕重叠在一起,使得它比3更先映入眼帘。最后是最深的、使尽全力刮得长长的1。黑红色的锈水沿着粗蛮的直线和曲线漫延流淌下来,恰似残留已久的血迹凝固了……
“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
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
亚洲首位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韩江,再度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之作,首度出版简体中文版
63个关于白色事物的记忆,一本无法归类的,纯净、哀婉、肃穆的诗小说
※ 《素食者》之后韩江又一惊艳文坛的独特作品,英国《卫报》评选“今日之书”
※ 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事物,在韩江笔下也呈现出惊人的诗性。《白》是一本你从未见过的,以奇特文体写成的小说,截取了生命中那些走马灯般的白色记忆;这也是一份白色的悼词,悼念生命中不可挽回之物,也为所有应该铭记的死亡与灵魂点亮蜡烛
※ 独立插画师陈允然&新锐设计师山川,联手打造绝美装帧设计。120*185mm小精装,全书特种纸、黑色 专色银印刷,15幅“白”主题插画与文字相得益彰,封面采用特殊材料玻璃卡,呈现静谧、纯净、质感之白
※ 新锐译者、豆瓣高分作品《素食者》译者胡椒筒逐字逐句精心打磨译文,呈现韩江文字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
※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中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拉克莱齐奥
※ 韩语中的白色有‘??’和‘?’两个形容词。有别于前者如同棉花糖一样的白,后者凄凉地渗透着生与死。我想写的是属于后者的“白”书。
——韩江
春天,当我下定决心写一些关于白的东西时,做的就是列出目录。
襁褓
婴儿服
盐
雪
冰
月亮
米
波浪
白木兰
白鸟
粲然一笑
白纸
白狗
白发
寿衣
但奇怪的是,每写下一个单词,我的心都会摇摆不定。因为我太想完成这本书,并且预感到这一书写过程将会带来某种改变。这就好比在伤口处涂上白色的药膏,再在上面盖上某种像白纱布一样的东西。
但过了几天,当我重读目录时不禁思考,深究这些单词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拉开弓弦时会发出伤感、诡异或尖厉刺耳的声音,若用这些单词揉搓心脏,或许会流淌出一些文章,但把白纱布盖在、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真的没关系吗?
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迟迟没有动笔。八月,我来到这个陌生国家的首都,租到房子,住了下来。差不多又过了两个月,就在那个天气开始转凉的夜晚,偏头痛如同歹毒的老朋友找上门来,我热了一杯水吞下药丸的瞬间(平静地)恍然大悟,反正藏起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有时,时间会让人觉得锋利,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从十四岁开始的偏头痛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伴随着胃痉挛找上了门,就此中断了我的日常生活。在我搁置手中所有的工作,忍受痛症期间,一滴滴掉落的时间就像剃须刀片结集而成的珠子,仿佛擦过指尖都会流出血一般。每吸一口气,我都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正在活下去。即使在我重返日常以后,那种感觉仍旧屏息凝神地守在原地等待着我。
如此锋利的时间的棱角──我们置身于每分每秒不断延长的、透明的悬崖边,向前走去。在一路走来的时间尽头,我们胆战心惊地迈出一只脚,接着在意志无暇介入之时,又毫不迟疑地踏出另一只脚。但这并非因为我们特别勇敢,而是除此以外我们别无他法。此时此刻,我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危险。我莽莽撞撞地走进未曾活过的时间里尚未提笔书写的书中。
1970 年生,韩国文坛新生代重要作家,亚洲少有的获得国际布克文学奖的小说家。她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1993 年,她在《文学与社会》季刊发表诗作,次年以小说《红锚》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开始进入文坛;1999 年以作品《童佛》获得“韩国小说文学奖”;2000 年荣获韩国文化观光部颁发的“今日青年艺术家”称号;2005 年以中篇小说《蒙古斑》荣获“李箱文学奖”,成为史上少有的获此文学大奖的“70 后”作家;2010 年以《起风了,走吧》荣获“东里文学奖”;2014 年以《少年来了》荣获“万海文学奖”。2016年,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国际布克文学奖。
2018 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短名单。
第一章 我
第二章 她
第三章 所有的白
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