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文本辨析之前, 作者首先以概述的方式对《君士坦丁赠礼》的伪造性质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辩伪分析: 对照4世纪的历史记载和帝国政治制度进行辩伪; 对照包括钱币在内的帝国典章文物进行辩伪; 对照基督教教规教义进行辩伪; 根据此文件“执行”过程中没有隆重的政权交接仪式进行辩伪; 根据文件中的字词文法错乱和逻辑讹误进行辨伪。对于瓦拉而言, 证明《君士坦丁赠礼》的伪托性, 只是手段, 而非目标。作为那不勒斯王国的御用文人, 瓦拉是要通过这一辩伪过程, 来证明罗马教廷是“撒谎成性的骗子窝”, 同时告诫罗马教廷不要寻衅滋事, 以免进一步身败名裂。因此, 在完成了辩伪论证之后, 瓦拉在全书的结尾又增加了一段“劝降”式的文字。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谱系中,瓦拉一直是最复杂、最显眼、最另类的人物之一,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双向自洽典型。他不仅在众多文化领域中留下印迹,而且又以恃才傲物、率性无忌、屡生事端而闻名。
瓦拉每到一处,都与论战为伍,从《<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中,读者就可以强烈感受到瓦拉辛辣犀利的言辞和旁征博引的才华。他激烈揭批罗马教会伪造的《君士坦丁赠礼》并对罗马教皇展开辱骂性批判而名延后世。
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瓦拉之前,对《君士坦丁赠礼》的质疑都是从文本以外的材料出发;直至瓦拉的《<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在注重外围证据的同时,又凭借历史学、语言学、古钱币学以及教义教理等方面,将“内证法”与“外证法”结合在了一起。此后,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历史文献学才开始逐步发展。
译注者陈文海有着丰富的翻译经验, 译文完美再现了原书完美生动形象、辛辣机智的文笔。此外,陈教授还凭借其学术背景,对文本做了丰富的注释,更好帮助身处东方文化环境的读者理解本书及其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自明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之始,前清学术,颇蒙其影响”。梁任公把以徐光启(1562-1633)为代表追求“西学”的学术思潮,看作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自徐光启以降数代学人,立足中华文化,承续学术传统,致力中西交流,展开文明互鉴,在江南地区开创出海纳百川的新局面,也遥遥开启了上海作为近现代东西交流、学术出版的中心地位。有鉴于此,我们秉承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发扬其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创设“光启文库”。
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等系列。文库致力于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外学术精品。如此,我们既可在自身文化中汲取养分,又能以高水准的海外成果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文库推重“经世致用”,即注重文化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既促进学术价值的彰显,又推动现实关怀的呈现。文库以学术为第一要义,所选著作务求思想深刻、视角新颖、学养深厚;同时也注重实用,收录学术性与普及性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的优秀著作。以此,关注并回应重要时代议题与思想命题,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与国外学术的交流对话中,努力打造和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及话语体系,为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贡献绵薄之力。
洛伦佐·瓦拉( Lorenzo Valla,约 1407—1457),近代早期意大利语言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修辞学家、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和翻译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代表人物之一,热衷论战,树敌无数,主要著作有《论快乐》《论拉丁语的优雅》《论自由意志》《辩证法驳议》和《〈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等。
译者简介:
陈文海,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校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法国史》等,译著有《特兰特圣公会议教规教令集》《弗莱德加编年史》《法兰克人史纪》《法兰克王家年代记》和《大公会议史纲》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中译本导论
英译本导言
英译本致谢
《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
附录 君士坦丁赠礼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