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是研究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旨在巩固行业改革成果,宣传民航安全,为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实践价值和出版价值。
《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分为民航安全文化发展历程、民航安全文化构成及特色等数章内容。
近百年来,安全问题始终是民航业的首要问题,全球民航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航空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世纪初莱特兄弟次实现动力飞行以来,航空业潜在的经济和军事应用价值得到了肯定。然而早期的航空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可靠性差,事故频繁,一度被称为是冒险者的事业。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DC-3等飞机的成功设计,安全得到基本的保障,民用航空才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中叶,国际民航组织(ICAO)成立,并制定了庞大而相对完善的航空规章体系,投入巨资建设航路设施,全世界民用飞机能够在一个统一、规范的良好环境中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航空安全的保障水平。随后,喷气式运输机投入使用,发动机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更为民用航空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定期航班飞行在所有现代运输方式中达到了的安全水平,但航空安全问题仍然是21世纪世界民航领域重要且亟需紧迫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民用航空是一个处在蓬勃发展阶段的朝阳行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旅游、休闲时代的需求不断增加,民航运输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而降低航空事故率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助于适应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战略需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民航发展安全基础。因此,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进程中坚持和巩固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果,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有力保证。
民用航空是一个能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具有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等特点。中国民航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不断积累改革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经验,努力探索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规律,在安全、效益、服务、改革等许多领域,逐渐形成了包括行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在内的思想、理念和精神。有关安全工作的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经验总结等精神因素和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等物质形态,构成了我国民航特色的安全文化。积极的安全文化是民航业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构成行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民航安全文化可以指导、规范行业员工的言行,推进民航事业的安全发展。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已经历了摸索管理、经验管理、规章管理、体系管理四个阶段。通过各个安全管理阶段对安全文化的不断建设和提炼,我国民航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民航安全文化的特色更加凸显。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测,在2023-2025期间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航空市场。在新的目标要求以及我国民航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有的法规、标准和组织规则无法为航空安全提供更多的保证。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其发布的《安全管理手册》(DOC9859AN/460)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的要求,民航安全文化是在民用航空活动中形成的航空从业人员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安全文化涵盖的范围比规章、标准和规则更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航空安全。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为持续改进安全状况、提高安全水平提供良好的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梳理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内涵、核心安全理念与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构成与特色,推进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助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民航持续安全做出贡献。
本书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杨昌其、杨运贵、杜亚倩、仇争平等人编著,全书由杨昌其统编和审稿、杜亚倩统稿。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概述由杨昌其、杨运贵编写,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国家文化自信,民航治理体系和民航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第2章民航安全文化发展历程由杜亚倩、仇争平编写,包括中国民航发展史、民航安全管理发展阶段、民航安全文化发展阶段以及民航安全文化发展展望四部分内容。第3章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体系由杨昌其、杨运贵、陈连亮编写,包括民航安全文化概念和内涵、民航安全文化的内容、核心安全理念和民航安全文化的理论模型等内容。第4章民航安全文化构成及特色由杨昌其、杨运贵、仇争平编写,包括民航安全文化的模块构成、民航安全文化特色等内容。第5章民航安全绩效分析由杨昌其、杜亚倩、王馨悦编写,包括安全绩效有关概念及分析方法、近七十年来中国民航安全绩效分析、近十年来中国民航安全绩效分析和中国民航安全业绩原因分析等内容。第6章民航安全文化测评由杨昌其、陈连亮编写,包括安全文化测评的概念及方法、空管单位安全文化测评模型及应用等内容。第7章空管单位安全文化由杨昌其、王馨悦编写,包括空管单位安全文化概述、空管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及空管安全文化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等内容。第8章航空公司安全文化由杨运贵、陈连亮编写,包括航空公司安全文化现状、航空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航空公司安全文化手册及航空公司安全文化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等内容。第9章机场单位安全文化由仇争平、杜亚倩编写,包括机场单位安全文化现状、机场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机场单位安全文化手册及机场安全文化不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等内容。第10章总结由杨昌其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科研处、组织部、宣传部和空管学院同事的大力支持,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民航局航安办、民航局空管办、民航局空管局、民航局事故调查中心等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文兴忠、周长春老师对本书部分章节内容提供了支持和授权;先后参加本书编写和校稿工作的还有程万臻、赵星森等人。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民航业发展十分迅速,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因而本书的部分内容可能更新不及时;同时,由于内容涉及范围广,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杨昌其,教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管学院空中交通管制教研室主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管安全研究所负责人,民航空管系统首批安全管理专家库成员,四川通用航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机场建设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民航空管安全管理、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空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获交通运输部2015-2016年度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获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
杜亚倩,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发表<基于民航不安全事件的空管安全文化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人为差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航班延误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多篇论文。
杨运贵,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持有机场管制员执照,主要从事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安全、航空法规、空中交通容量评估、综合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仇争平,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员,讲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通用航空事故调查与航空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第1章 概述
1.1 背景
1.2 国家治理体系和文化自信
1.2.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2 国家文化自信
1.2.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支撑
1.3 民航治理体系和安全文化
1.3.1 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2 民航安全文化
第2章 民航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2.1 中国民航发展史
2.1.1 中国民航发展前期
2.1.2 中国民航发展阶段
2.1.3 中国民航发展第二阶段
2.1.4 中国民航发展第三阶段
2.1.5 中国民航发展第四阶段
2.2 民航安全管理发展阶段
2.2.1 摸索管理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2.2.2 经验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2.2.3 规章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00年代中期)
2.2.4 体系管理阶段(21世纪00年代中期至今)
2.2.5 文化管理(2020年底至今)
2.3 民航安全文化发展阶段
2.3.1 萌芽探索阶段(1949-1978)
2.3.2 实践管理阶段(1978-1994)
2.3.3 规章管理阶段(1995-2004)
2.3.4 主动自我管理阶段(2005年至今)
2.4 民航安全文化发展展望
第3章 民航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3.1 民航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3.1.1 安全的概念
3.1.2 文化的概念
3.1.3 安全文化的概念
3.1.4 民航安全文化的概念
3.1.5 文化和民航安全文化的内涵
3.2 民航安全文化的内容及核心安全理念
3.2.1 民航安全文化的内容
3.2.2 民航安全文化理念
3.3 民航安全文化的理论模型
3.3.1 安全文化形态体系洋葱头模型
3.3.2 民航安全文化金字塔模型
3.3.3 其他理论模型
第4章 民航安全文化构成及特色
4.1 民航安全文化的模块构成
4.2 民航安全文化特色
4.2.1 管理及制度特色
4.2.2 党政同责,齐抓共管
4.2.3 三基建设
4.2.4 三个敬畏
4.2.5 当代民航精神
……
第5章 民航安全绩效分析
第6章 民航安全文化测评
第7章 空管单位安全文化
第8章 航空公司安全文化
第9章 机场单位安全文化
第10章 总结
附录Ⅰ
附录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