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问题研究》首先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同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乡村振兴环境绿色发展、乡村治理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基础上,研判和分析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相关问题,提出“乡村振兴2035年愿景、预期目标与战略重点”,以及“205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等重要内容,指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应保障的若干重大工程,提出保障乡村振兴顺利推进的若干建议,为国家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综合报告
第一章乡村振兴现状总体评价3
第一节产业兴旺3
第二节生态宜居4
第三节乡风文明4
第四节治理有效5
第五节生活富裕6
第二章乡村振兴重大问题研判7
第一节基础设施、产业要素和政策法制化问题7
第二节科技供给不足不能支撑乡村振兴推进7
第三节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存在的不足8
第四节文化、管理、建筑与节能存在的欠缺9
第五节绿色、环保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10
第六节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11
第三章乡村振兴2035年愿景、预期目标与战略重点12
第一节乡村振兴2035年愿景12
第二节乡村振兴2035年预期目标14
第三节乡村振兴2035年战略重点15
第四章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18
第一节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18
第二节乡村产业振兴工程18
第三节城乡融合示范工程19
第四节绿色生态宜居工程20
第五节科教兴村示范工程21
第六节数字乡村建设工程22
第五章乡村振兴重大建议23
第一节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政策法制化23
第二节重塑农业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23
第三节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融合24
第四节加快完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促进一体化发展25
第五节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基准,健全绿色发展制度25
第六节加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组织建设26
课题研究
课题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31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与特征31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评价34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面临的重大问题38
四、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趋势与经验借鉴40
五、农业农村现代化2035年战略愿景与战略重点42
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工程45
七、政策建议47
附件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51
课题二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研究58
一、乡村发展现状及振兴基础58
二、重大问题研判62
三、乡村振兴愿景与战略重点64
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69
五、政策建议73
课题三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研究75
一、引言75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与现状75
三、城乡融合发展态势与现实瓶颈80
四、城乡融合发展的2035年战略愿景、目标与重点100
五、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107
课题四新型乡村建设战略与推进策略研究123
一、引言123
二、国内乡村建设现状124
三、国外乡村建设先进经验137
四、乡村建设的重大问题研判及其成因142
五、新型乡村建设战略146
六、人文生态宜居工程149
七、政策建议154
课题五乡村振兴环境绿色发展战略研究157
一、乡村环境发展战略概述157
二、乡村环境发展现状与振兴基础158
三、乡村环境现状与短板159
四、乡村环境绿色发展目标和任务167
五、国际经验与启示170
六、国内优秀模式经验启示174
七、乡村振兴环境绿色发展对策建议180
八、乡村振兴环境绿色发展重大工程182
课题六乡村治理发展战略研究185
一、引言185
二、中国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186
三、农民权利和乡村治理189
四、中国乡村治理现状190
五、国内外乡村治理经验194
六、乡村治理重大问题研判198
七、乡村治理愿景和战略重点200
八、乡村治理法治建设重大工程205
参考文献207
综合报告
第一章乡村振兴现状总体评价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昀终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标基础上,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6年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已接近2020年既定目标,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
首先,全国各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江苏、天津、北京、山东、辽宁和湖北排在前六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于2022年目标值实现程度较高;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较慢,其中广东排在第17位,浙江排在第8位;甘肃、云南、新疆、宁夏、贵州和西藏排在后列。
其次,生活富裕已基本达到2022年的发展目标,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生活富裕相对于2022年目标值的实现程度昀高,达到94.59%;接下来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实现程度分别为85.80%、85.50%和70.14%;治理有效的实现程度昀低,仅为64.59%,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
第一节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体现在粮食产能巩固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
一、粮食产能巩固提升
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连续4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①,完成9.7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粮食产能巩固提升。
二、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口粮产量较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增加2.39%,有力确保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目标的实现;棉油糖、肉蛋奶、水果、蔬菜、水产品、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需求。
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
2017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小麦全程及水稻、玉米收获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
四、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其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已经达到3.42,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营业收入14.9万亿元。乡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第二节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体现在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农村卫生厕所迅速普及。
一、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
环境质量基本面向好,生态宜居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社会经济空间发展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生态田园和美丽家园建设提速。
二、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农作物废弃物利用提升
当前,我国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0%,秸秆综合利用率83.7%,农膜回收率超过60%。
三、农村卫生厕所迅速普及
自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3.7亿元支持农村厕所改造。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三节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乡镇文化站覆盖率明显增加,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快速增长。
一、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截至2019年3月,全国92.7%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统一;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健全,自2017年国家建立农村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农村低保年平均标准由2007年的840元/人增加到4833元/人。
二、乡镇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
乡镇文化站覆盖率明显增加,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达10.57%,每万个乡村人口享有乡镇文化站0.58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21.20%。
第四节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移风易俗工作得到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不断推进。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各地不断充实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础工程,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内容,引导村两委交叉任职并配备第一书记。
二、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方面,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内容中,“民主选举”得到较好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正在加强。
三、移风易俗工作得到加强
引导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从生产生活秩序、社会治安、法律义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规范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通过各种评比及对身边正面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农村居民追求真、善、美。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村风、民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农村法治建设不断推进
农村法治建设方面,除了推进农村立法、修法和开展普法工作外,国家还引导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此外,近年来中国农村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节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的主要体现是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一、农村居民和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
2013~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29.6元上升至13432.4元,增幅为42.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2013年的2.8降至2018年的2.69。
二、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达8.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9.58%。户籍改革不断深化,2012~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35.33%提高到43.37%,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由17.24个百分点缩小到16.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