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记录的自己对于哲学的思考以及与心灵的对话。本书主要体现了奥勒留所承继的斯多葛派哲学思想。他主张完善美德, 提倡仁爱与善良, 强调自我宁静, 接受命运的变幻。他认为, 善即与宇宙理性、自然秩序相和谐。可以说, 自然、理性和美德, 便是斯多葛哲学的精髓所在, 也是《沉思录》的核心议题。全书采用箴言形式, 行文质朴, 句法简略, 凝聚了奥勒留毕生的真知灼见, 字里行间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升华。
2400年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达了他“以哲学治国”的美好理想。他认为,唯有精通哲学的人做一国之主,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否则国家将永无宁日。 纵观人类历史,确实有一个人符合柏拉图理想中的人物原型,那是本书的作者——哲学家”马可·奥勒留。 公元121年,马可·奥勒留出生于罗马的一个家庭,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自12岁起,他开始学习哲学,并期盼将来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大哲学家。然而,5年之后,他却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一条与此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公元138年,奥勒留被罗马皇帝安东尼·派厄斯收为养子,获得“恺撒”的称号,其后参与管理国家。公元161年,派厄斯去世,奥勒留继承皇位。自此之后,奥勒留以其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维持着对罗马帝国长达20年的统治,直公元180年去世。 奥勒留执政期间,罗马帝国鲜有太平之时。当然,这并不是他的过错,而是恰逢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时期,加之洪水、地震、瘟疫等灾难频发,导致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叛乱迭起,整个罗马帝国都动荡不安。尽管奥勒留向往和平,但他不得不东征西讨,以解决罗马帝国的危局。 在戎马倥偬中,奥勒留步入了晚年。难能可贵的是,他依然保持着对哲学的热爱,利用闲暇时光,将自己对哲学的思考以及与心灵的对话一一记录下来,用以反省自我,安顿灵魂。这些内容便是《沉思录》的原稿,在奥勒留去世后由他的亲朋好友保存下来,从而得以传世。 从治国方面来看,在整个西方文明中,奥勒留称得上是一位的贤君。然而,罗马帝国的内忧外患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致使他未能挽救罗马帝国江河日下的颓势,便抱憾而去。令人欣慰的是,《沉思录》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光彩,只此一书,便足以让奥勒留千古留名、受人敬仰。 《沉思录》主要体现了奥勒留所承继的斯多葛派哲学思想。斯多葛派是古希腊人芝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创立的哲学学派,因芝诺在雅典广场的斯多葛柱廊聚众讲学而得名。后来,随着古罗马对古希腊的征服,斯多葛派在古罗马得到了广泛传播,进而延续到了罗马共和国时代及罗马帝国早期,此后传承不绝,惠及后世,可谓影响深远。 斯多葛派哲学主要是一种伦理学,专注于具体的生活伦理。在斯多葛派看来,主宰整个宇宙共同体的是自然本(又被称为“宇宙理”),个体的生命必须与自然和谐,才有可能达到善美。一个人的幸福有赖于其自身,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美德才是的善,具有美德等于拥有幸福,而美德必须与自然一致,其他如失意、痛苦、疾病、死亡等都不值一提之,人要遵从自然而生活,或者说人要按照本生活。 奥勒留是后一位重要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他在《沉思录》中主张德,提倡仁爱与善良,强调自我宁静,接受命运的变幻。他认为,善即与宇宙理、自然秩序相和谐。可以说,自然、理和美德既是斯多葛哲学的精髓所在,也是《沉思录》的核心议题。 《沉思录》采用箴言形式,行文质朴,句法简略,凝聚了奥勒留毕生的真知灼见,字里行间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升华。但美中不足的是全书并未精心布局,篇章之间多有重复,明显反映了随兴而作的特点。 《沉思录》原书为古希腊文著作,自传世以来,已被译成十数种语言。该书作为哲学经典著作,也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目前已有梁实秋、朱汝庆、何怀宏等人的中译本。此次重译,译者参考了前辈们的译本,以便印证、学习。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的《沉思录》大都转译自英译,译者也参阅了不同的英译本,然后去芜存菁,集众家之长,力争译文明快简约、朗朗上口,让更多读者愿意阅读这样一部哲学名著,而不是对之望而却步。 阅读经典著作,终归是能令人受益的事,但愿此译本未令原著蒙尘,也请读者朋友们多容,不吝指正。
第1卷 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品行 感谢我所拥有的一切 第2卷 在宇宙中你是怎样的一部分 所有东西都会走向消亡 第3卷 顺应自然规律而生活 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选择 第4卷 人生是心之所见 永远走接近真理的道路 第5卷 接受命运给我们的安排 如何使用自己的灵魂 第6卷 控制自己的情绪 按照自己的本去生活 第7卷 不要担心未来的事 人生像跳舞,但更像摔跤 第8卷 很快你将复存在 不傲慢地接受,不勉强地放弃 第9卷 审视你自己的理 让你的意志符合公共利益 第10卷 从容而灵活,快乐而冷静 请你首先考察你自己 第11卷 根据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 思考一切从何而来 第12卷 观察事物的本质是怎样的 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