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50余篇小文构成, 篇幅精悍, 作者以直白灵动的语言和生动丰富的举例, 从法、法律的概念出发, 对权利、司法裁判、民法的词源、法律上的物、物权、所有权、财产权利、合同、人格与人格权、人格尊严、生命权、婚姻、继承、收养、高空抛物等法学尤其是民法领域的概念和理念作了介绍, 对于大众所关注的民法制度作了解读。
生活就是法律(代序)
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颁布。7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以下简称社法委)牵头组建“学习《民法典》”委员读书群,在政协委员中开展为期半年的“读典”活动;同时,用一年时间,把政协委员的“读典”成果,转化为面向社会公众的普法成果,为学好、用好《民法典》贡献政协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都是读书高手,来自34个界别、专业背景与工作领域差异巨大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如何才能一起“读典”,却是新课题。《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但是,当非法律专业人士面对一部条文数过千的法律、超过条文篇幅近十倍的立法机关释义、600多万字的司法机关条文理解与适用时,如何“解法”,也是新难题。
我作为社法委读书活动的牵头负责人,从事过多年法学教育与司法工作,还因为自己的专业背景参与了《民法典》编纂。在组织委员“读典”时,我也在思考,能够做点什么,才能把《民法典》条文背后所蕴含的法律精神、法律逻辑说清楚,既让人懂得法律就是生活,也让人理解生活处处有法律,促进形成知法、崇法、守法、用法的自觉;展现委员学法释法的生活性、实用性、易读性和普适性,体现不同于立法机关法律释义、司法机关法律适用的特点。
基于此,有了这些以“说法明理”形式出现的小文章,并且基本按照《民法典》的体例结构展开,说明《民法典》就是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而形成的“规则”的认可。
生活的哲学就是法律。“法律上的人”是具有法律主体资格、过有尊严生活的人。《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更体现了对“人”“人权”的哲学思考。
生活的智慧就是法律。“天地有节,四时有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智慧。《民法典》专门规定“绿色原则”,要求我们对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生活的伦常就是法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千年生活传统。《民法典》建立系统性监护制度,让无人抚养的幼儿和老弱病残免受冻饿之苦。
生活的道理就是法律。“权利不得滥用”,不能因为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侵犯他人权利。《民法典》界定个人权利范围、建立“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原则,保障权利享有。
生活的安定就是法律。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人们才幸福,社会才稳定。《民法典》规定财产关系、婚姻家庭关系,让人们更懂互助互利之道。
生活的逻辑就是法律。网络是社会生活的延展,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民法典》明确保护网络财产权、保护个人信息,令我们不再担心网络侵权者逍遥法外。
生活的约定就是法律。交易活动中自愿达成的协议,是当事人之间的“宪法”。《民法典》明确意思自治原则下的合同成立、生效和履行,告诉人们守约才能获利。
……
“生活就是法律”,《民法典》就这样给我们呈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以理性方式讲述我们司空见惯的故事,守护人民的安宁,激发社会的活力。
这些小文章在政协委员群里引发良好反响,由人民政协网开辟“委员说法”栏目,以全媒体方式面向社会每周推送1篇,最*日浏览量超过20万。
委员和社会的反馈,令我深受鼓舞,萌生了将这些小文章集结出版的念头。非常感谢阎晓宏委员,建议我采用书画结合的方式出版,并帮助我联系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李帆教授,请他为这组文章创作插画。
至今还记得与李帆教授的初次见面。李教授听完阎晓宏委员的建议和我对这组文章的介绍后,非常兴奋地表示愿意合作,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消化”内容后再开始创作。李教授带走书稿时,我有些忐忑,画家能从中获得激发创作的灵感吗?
几个月后,我看到插画初稿,欣喜万分。李教授的理解与表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引发了许多延伸性思考。艺术的魅力令人神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以“民法”为料、以法学与美术为魂、以“说”与“画”为形,由我和李帆教授共同烘焙的一块“法律蛋糕”。作为一种新的法治“食品”,愿大家喜欢它!
生活就是法律,法律就是生活!
吕忠梅
2022年11月16日
于太平桥大街4号院
吕忠梅,法学博士;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司法部优秀教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名家、中国法治人物等称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目 录
谈谈“法”“律”“法律”
“你”是谁?
法律是成年人的“游戏规则”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
“民法”一词将错就错
拿破仑与《法国民法典》
法律与幸福
什么是法律上的“物”?
“物权”是个啥东东?
为什么要确定所有权?
财产权“平等保护”来之不易
创设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
“绿色原则”写入《民法典》一波三折
《民法典》“绿色条款”与中华传统文化
《民法典》物权编如何贯彻“两山理论”?
如何判断法律上的“物”?
在中国,“合同”一词是怎么来的?
西方国家的“契约”与“合同”
合同法的价值是促进财产流转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都规定了些什么?
《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绿色义务”
为什么专门规定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保理及保理合同
《民法典》对“霸座”行为说“不”!
法律上的“人格”与“人格权”都是什么?
《民法典》人格权编对新型人格利益的保护
生命尊严与临终关怀
自杀违法吗?
你的姓名谁做主?
胚胎是否享有“人格尊严”?
《民法典》规定了“被遗忘权”吗?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取名”之争
法律上的“婚姻”概念
《民法典》中的“家庭”概念
民法如何守护家庭和谐?
离婚冷静期的正确打开方式
收养的法律原则
谁能成为法定继承人?
亲等及其计算
能够订立遗嘱把遗产留给宠物吗?
有温度的继承宽宥制度
为什么要确立遗产管理人制度?
法律承认“父债子还”“人死账清”吗?
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开始的侵权责任制度
中国古代的侵权责任法
中国近代的侵权责任法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了哪些侵权责任?
因参加球赛受伤,该谁负责?
搭顺风车遭遇车祸,车主要担责吗?
被电动车撞伤,可以扣留对方的车吗?
哪些损害可以索要精神损失费?
《民法典》规定了哪些惩罚性赔偿?
网络侵权的“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绿色条款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