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月林、任旭飞*的这本《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第2版)》上篇首先阐述了作者在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观点,然后对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病史采集、专科检查、临床检查方法、相关疼痛的心理障碍检测,以及本专业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各自特点作了特别介绍。在诊断方面,作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功能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新的见解。中篇用图文密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针刀常用施术部位的体表定位方法,绘制了局部解剖示意图,结合局部尸体解剖图、体表触诊图可直观地了解施术部位的组织结构和毗邻关系。重点全面推出了作者独特、创新的科研成果脊神经触激术、交感神经触激术、神经干(丛)触激术,以及手术入路、操作方法。特别总结归纳了针刀治疗中的具体问题。下篇收载经过临床实践验证且疗效确切的病种,对针刀治疗痉挛性疾病的脊神经触激术、切割松解术、延长术作了详细介绍,尤其是将针刀治疗脑瘫的概念、理论、具体实践操作等独立成章,重点推荐给读者。*后,阐述了针刀治疗的意外及预防。附篇结合针刀医学新学科的特点介绍了专科病历的书写及格式,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临床参考。本书为针刀医学专科医师和疼痛科医师提供了实用依据。同时也可作为针刀医学进修医师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刀医学专业课的参考教材。
上篇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诊疗技术
章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研究
节 针刀医学与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 针刀神经触激术
第三节 对针刀治疗脑瘫基础理论的再认识
第四节 针刀神经触激术再认识
第二章 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
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三章 专科检查
节 颈项部
第二节 腰、骶、髂部
第三节 肩部
第四节 肘部
第五节 腕和手部
第六节 胸部
第七节 腹部
第八节 髋部
第九节 骨盆部
第十节 膝部
第十一节 髁、足部
第四章 辅助检查
节 影像检查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章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程序
节 诊断
第二节 鉴别诊断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
第四节 治疗程序
中篇 针刀治疗手术入路
第六章 体表定位与应用解剖
节 颈项部
第二节 肩部
第三节 肘部
第四节 腕手部
第五节 胸部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七节 周围神经系统
第八节 神经干(丛)应用解剖
第九节 腰部应用解剖
第十节 髋部
第十一节 膝关节
第十二节 踝、足部
第七章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
节 历史回顾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致敏
第四节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的神经病学基础
第五节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的操作
第六节 手术中注意事项
第七节 术后处理
第八节 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处理
第八章 针刀交感神经触激术
节 腰交感神经触激术
第二节 胸交感神经触激术
第三节 颈交感神经触激术
第四节 颈总动脉鞘触激剥离术
第五节 星状神经节触激术
第九章 针刀神经干(丛)触激术
节 臂丛神经触激术
第二节 正中神经触激术
第三节 尺神经触激术
第四节 桡神经触激术
第五节 指神经触激术
第六节 骨问神经触激术
第七节 腰丛神经触激术
第八节 坐骨神经触激术
第九节 股神经触激术
第十节 闭孔神经触激术
第十一节 腓总神经触激术
第十二节 骶裂孔触激术
第十章 针刀切割、松解、延长、松动、减压术
节 应用解剖
第二节 针刀切割、松解、延长、松动、减压术
第三节 肌肉、肌腱切割、剥离松解术
第四节 关节腔手术入路
第十一章 针刀治疗中的具体问题
下篇 疾病针刀治疗
第十二章 颈胸部
节 概述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胸椎病
第四节 2型糖尿病
第五节 男性乳房发育症
第十三章 腰腿髋部
节 腰椎问盘突出、脱出症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五节 股骨头坏死
第六节 小儿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第七节 震颤麻痹
第八节 红斑性肢痛症
第九节 骨软骨瘤
第十节 腰椎滑脱症
第十一节 脊髓损伤
第十二节 脊髓血管畸形
第十四章 针刀治疗痉挛性疾病
节 概论
第二节 面肌痉挛
第三节 眼睑痉挛
第四节 痉挛性斜颈
第五节 书写痉挛
第六节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第十五章 脑性瘫痪的针刀微创治疗
节 概念及诊断
第二节 脑瘫症状
第三节 辅助检查
第四节 鉴别诊断
第五节 足踝部畸形
第六节 膝部畸形
第七节 髋部畸形
第八节 腕、手部畸形
第九节 肘部畸形
第十节 颈肩部畸形
第十一节 脑瘫伴随症状的针刀微创治疗
第十二节 脑瘫外科手术后的再处理
第十六章 针刀意外及预防
节 医疗事故、纠纷常见原因
第二节 针刀意外及预防
附篇 病历书写及格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