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突破以往乡镇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时缺乏空间格局意识的局限性,兼顾空间资源
的开发与保护。在乡镇政府和村级政府主体认清乡村现实困境和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如
何有效制定多业融合发展的乡镇产业体系,是乡镇政府有效组织乡镇产业项目工作、优
化配置乡镇资源、引导乡镇脱贫发展的关键。而大多数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压力
大,乡村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附力强,需要研究 产业空间的耦合关系、不同乡
镇的 产业空间耦合模式,以及不同关系模式下的乡镇多业融合体系,以最大限
度地保障乡镇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实现项目有效落地,制定全过程路径保障策略。引
导乡村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组织工作,乡镇政府和村级政府如何有效保障
乡镇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需要系统性综合评估把脉乡镇发展、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与设施
配套保障、利用土地制度和运营组织激发乡镇开发建设活力三个方面的策略研究。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相关理论支撑
2 乡村产业空间现状特征
2.1 乡村产业现状
2.2 乡村产业空间现实困境及分析
2.3 乡村产业空间特征与类型
3 农村土地制度与乡村产业空间
3.1 三权分置推进乡村产业空间发展的制度逻辑
3.2 三权分置制度对农户 宅基地和 承包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
3.3 三权分置制度对乡村 产业空间的耦合效应
4 多业融合内涵解读与融合方式
4.1 多业融合内涵解读和发展现状
4.2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情景分析与趋势预判
4.3 产业融合发展的类型与方式研究
4.4 多业融合下乡村产业一体化发展
5 乡村多业融合发展思路以乡 (镇)级为例
5.1 基于乡镇单元的乡村产业空间响应逻辑
5.2 乡镇多业融合发展思路
5.3 乡镇 产业空间耦合关系及其效益
6 多业融合的乡镇产业体系
6.1 多业融合发展的乡镇产业体系构建
6.2 现代农业型 农业现代农业型多业融合产业体系
6.3 乡旅融合型 农业旅游型多业融合产业体系
6.4 生态旅游型 旅游康养型多业融合产业体系
6.5 工贸发展型 农业加工旅游型多业融合产业体系
7 乡镇产业空间组织模式
7.1 乡镇产业空间组织模式构建
7.2 乡镇产业空间组织模式类型划分
7.3 空间组织模式一:职能综合型
7.4 空间组织模式二:农旅统筹型
7.5 空间组织模式三:协作分工型
8 乡镇多业融合发展策略
8.1 策略一:把脉系统性综合评估策略
8.2 策略二:保障资源环境保护与设施配套策略
8.3 策略三:激活土地制度与运营组织策略
9 乡村多业融合的各地经验与借鉴
9.1 大城市近郊区的多业融合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9.2 贫困山区的多业融合以宜昌市长阳县为例
9.3 平原地区的多业融合以荆门市屈家岭为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