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更新也面临居民协商困难、共有产权模糊以及更新机制内耗严重等多方面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与缺乏一个促进多方合作、明晰权利义务、健全组织机构的制度框架密不可分。如何发挥制度优势来应对更新中面临的困境是解决存量规划多方面问题 的关键,对发挥各经济主体优势、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选题将研究集体行动在城乡规划领域中的作用,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城市社区更新现行机制进行剖析,总结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各方力量彼此博弈而存在的实质问题,依托城市社区更新政策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使更新政策与新制度经济学结合起来,提出城市更新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框架。本选题将解释我国城市社区更新所存在的困境和成因,推动城市社区的可持续更新。
刘玮博士撰写的这部著作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关键概念,解释了我国社区更新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面临的困惑,从社区制度变迁的前提、动力和保障三个方面讨论了培育社区自组织的技术路径,以促进社区多元主体的合作,构建多元和谐社会 ,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这部书为我国社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并指出了较为明确的制度演进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发展呈现出从以增量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以存量优化为主的趋势。2021 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实施城市更新是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变的象征,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回顾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演进历程可知,社区始终是政府的一个主要关注点,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内外的城市更新呈现出显著的社区转向特征,社区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引领者,成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区更新都是沿用传统的规划思路,即注重在某一视角或导向下提出社区物质空间的更新策略或对社区局部设施进行改造,结果是其规划方案普遍陷入难以实施的窘境。经历了实践磨砺,人们认识到社区更新不仅是社区物质层面的更新,其内涵还应包含人居环境品质的综合提升和社区营造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体会到当下在我国阻碍社区更新顺利实施的三大主导因素是复杂的产权结构、多元的利益主体和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在体制机制方面,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更新体系不利于除政府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参与,不仅不能发挥各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而且由于基层组织和居民的参与权被长期搁置而导致既有社区民主文化氛围缺失,更是造成了严重的机制内耗,使得更新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社区更新过程暴露出的这些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运营管理及文化问题看似千头万绪,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都依赖于一个符合地方社情、合理有效的社区更新制度设计。这样的社区更新制度不仅涉及更新改造前的计划制定、资金筹措、搭建规划设计和施工的组织架构等问题,还涉及更新中的各方利益和矛盾的协调与责权义务的明晰,促进多元主体合作,以及改造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等事项,它是顺利推进社区更新进程的前提和保障。刘玮博士在《城市社区更新的制度变迁:趋于自组织的技术路径研究》这部专著中,首先介绍了我国社区更新的历程和困境,在对社区这样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提出了未来可持续的社区更新应区别于以往自上而下的更新方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博弈与协同合作,逐渐由他组织向自组织模式演进的路径。书中指出,社区更新的自组织并不是与他组织对立的,而是相互作用、互相演替的。在一项社区更新活动启动之初,它必然是通过外来力量催化的,这种外来力量可能是自然的(如地震、水灾等),也可能是社会的(如拆迁、城市美化、大型市政设施建设等)。在外力作用之后,内部组织才会产生反应,从而给社区自组织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自组织的转化过程有利于推进既有社区更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阶到高阶的演进,对社区更新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迅速作出反应,进而降低社区更新的交易成本,促进多个经济主体的博弈与合作。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解释和评估从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过程的绩效,进而及时调整推进策略。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它是由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提出并逐步完善起来的理论,他将制度变迁的过程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需求主导型)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主导型)两种 , 而分析制度变迁的两个重要因子则是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本书对社区更新制度变迁进程的研究是依赖对若干经过严格甄选的社区更新和治理的微观案例进行的实证分析,这些案例既包含普通的门禁式社区,也包含开放型社区,并且每一个案例都经历了社区更新的过程。这些被选取的案例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不同类型社区更新的工作机制,还从不同视角促进了我们对社区更新制度变迁的前提、动力和保障等影响机制的认知,为社区更新工作的制度研究提供了依据。作者还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围绕既有社区的更新过程,通过对社区更新制度变迁的前提、动力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的分析,构建了培育可持续的社区更新自组织模式的技术路径。该技术路径依托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成本 - 收益计算模型,从社区更新制度变迁的具体变量入手,逐一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涉及更新工作*引人关注的决策者数量、参与者比例和贴现率、协商平台建立等关键问题,为社区更新制度渐进、可持续的变迁过程提供了分析依据和理论方法,并且也为解决制度变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案例,对可持续推进社区更新工作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获得预期的受益和启发。
刘玮,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北京大学博士后,曾赴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访学,致力于新制度经济学在社区更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并参与了大量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1 城市社区更新的理论基础 / 1
1.1 社区更新与社区自组织 / 1
1.2 社区更新的一些理论研究基础 / 3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 19
2 我国城市社区更新的历程和困境 / 23
2.1 社区更新政策发展的历程 / 23
2.2 协商的困境:缺乏互信互利的社区氛围 / 27
2.3 产权模糊:共有财产权及成员权被漠视 / 30
2.4 城市社区更新的成本分析 / 33
3 社区更新研究的理论工具 / 36
3.1 社区更新政策的发展方向:自组织更新的演进 / 37
3.2 社区更新政策的研究对象:制度安排 / 42
3.3 社区更新政策的目标导向:可持续更新 / 48
3.4 社区更新政策研究的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 / 53
4 制度转变的前提:营造承诺与监督的互信社区文化 / 59
4.1 社区文化氛围对社区制度变迁的影响 / 59
4.2 社区文化视角下的案例分析京郊社区的自组织更新 / 65
4.3 可信承诺是营造社区更新自组织氛围的关键 / 69
4.4 相互监督提高社区更新自组织效率 / 77
4.5 本章小结 / 81
5 制度转变的动力:促进更新制度的博弈与重构 / 86
5.1 博弈与重构对社区更新制度转变的影响 / 86
5.2 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 97
5.3 推动合作博弈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 118
5.4 调整系统结构可有效增强制度转变的动力 / 123
5.5 本章小结 / 132
6 制度转变的保障:建立组织与协商的多中心运作模式 / 135
6.1 多中心的组织保障社区更新常态化 / 135
6.2 组织保障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 138
6.3 多中心秩序的建立有利于社区自组织的运行 / 155
6.4 协商内部矛盾是社区自组织的主要任务 / 159
6.5 本章小结 / 166
7 培育社区自组织的技术路径 / 169
7.1 建立社区自组织技术路径的前提 / 171
7.2 制度选择与变迁动力的技术路径研究 / 177
7.3 多中心保障机制的技术路径研究 / 182
8 结 语 / 186
参考文献 /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