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中国建筑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对建筑的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论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城市和建筑概况、宫殿、苑囿、宗教建筑、住宅、园林、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做了系统阐述,结构完整、内容清晰、系统性强。本书是刘敦桢院士多年教学积累成果,经多次认真审核几易其稿,后全国各建筑院校索要函件纷至沓来,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至今仍是学习中国建筑史的优良范本。
本书是刘敦桢院士给东南大学建筑系上课的参考资料,可以作为建筑系学生的教材选用。刘敦桢先生是中国建筑的开拓者,同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两大支柱,特别在建筑历史文献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
本书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教学稿,当时还处于手抄著述的年代,文章是经过作者精雕细琢提炼而成的。为尊重作者写作习惯、遣词风格和语言文字自身发展的演变规律,本书语言文字、标点等尽量保留了原稿形式,有些地名还是用的原名称,这样会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和行政区划有些不同之处。在章节编排方面,基于篇幅和体例的需要,章节层次与手稿形式稍有调整,敬请读者特别注意。为了本书的出版,刘敦桢先生哲嗣刘叙杰教授花费大量心血收集、整理先生遗著,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校仓促,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与梁思成齐名,有北梁南刘之称。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第一章 自然条件与中国建筑
一、概说
二、影响我国建筑之自然条件
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原始社会建筑
一、社会发展概说
二、中国的原始社会建筑
三、从原始公社走向奴隶社会的中国建筑
第三章 奴隶社会建筑
一、概说
二、殷商的皇宫、宗庙
三、殷商的墓葬
四、木架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封建社会建筑概说
一、封建社会中的经济体制
二、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建筑的特点
第五章 周代建筑
一、社会概况
二、城市建设
三、以宫室为本位的建筑
四、建筑材料与施工
五、工官与著名匠师
六、建筑著作
第六章 秦、汉、三国建筑
一、社会概况
二、秦代建筑
三、汉代建筑
四、三国建筑
第七章 两晋、南北朝建筑
一、社会概况
二、城市
三、宫殿、苑囿
四、佛教建筑
五、陵墓
六、其他建筑
七、建筑技术与艺术
第八章 隋、唐、五代建筑
一、社会概况
二、城市
三、宫殿、苑囿
四、佛教建筑
五、陵墓六、其他建筑
六、建筑技术与艺术
第九章 两宋、辽、金建筑
一、社会概况
二、城市
三、宫殿、苑囿
四、佛、道建筑
五、坛庙
六、陵墓
七、建筑技术与其他
第十章 元、明、清建筑
一、社会概况
二、城市
三、宫殿、苑囿
四、坛庙
五、陵墓
六、宗教建筑
七、住宅
八、私家园林
九、建筑技术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