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作为一本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
文中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孙犁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描写,从而用无邪的文字勾画出时代的未来,用文学之美来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本书收录了《白洋淀纪事》**代表性的40篇经典作品,以孙犁先生后人认可的版本为底本,结合其他权威版本进行编校,在消除谬误的同时,完整呈现作品最初的面貌,旨在让读者学习孙犁先生的写作技巧,了解战争年代冀中人民的英雄壮举,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适读人群 :学生
《白洋淀纪事》主要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皆是孙犁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白洋淀里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华北平原上不灭的抗日烽火,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所激发的人性之光,都在孙犁从容、凝练的叙述中惊心动魄地存在、延续、发展。他的散文极富抒情味和人情味,语言简洁朴实,思想深湛,意味隽永。他的小说具有浓郁清丽的诗意笔触以及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凝练,清新明快,有“诗体小说”之称,让我们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力量。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在中
学时代孙犁就开始了文学创
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孙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宣传
工作。最初,孙犁将创作精
力集中于文艺理论研究和批
评方面。随着抗战的深入,
他陆续写下了《荷花淀》《
芦花荡》等作品,这些作品
日后汇编成了《白洋淀纪事
》。新中国成立后,孙犁笔
耕不辍,完成了《铁木前传
》《风云初记》的创作。然
而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文革”
爆发,使他“十年荒于疾病
,十年废于遭逢”。改革开
放后,孙犁重拾写作,此时
他的写作风格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与前期相比,他将关
注点转向古代典籍,平淡的
文风中抒发了对人生、事理
的睿智、冷静的思考。后期
代表作有《芸斋小说》《书
衣文录》《耕堂劫后十种》
等作品。
回顾孙犁一生的创作,
《白洋淀纪事》是其中必须
提及的一部作品集。作为孙
犁前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集有如下几个特点
,使其长久不衰,成为经典
。
一、基于真实事件创作
加工
孙犁先生曾写道:“文学
必须取信于当时,方能传信
于后世。如在当代被公认为
是诳言,它的寿命是不能长
久的。”《白洋淀纪事》的
创作源泉正是冀中平原和白
洋淀伟大的人民和他们的英
雄史诗。在此试举几例。《
“藏”》中新卯夜晚挖洞的真
实背景是冀中平原蠡县的地
道斗争。这个故事的原型是
某村的一名干部,他夜晚不
回家,天亮后才回来。妻子
因此产生了疑心并与丈夫争
吵起来。一天晚上,妻子尾
随丈夫,发现柴草中有异常
,于是叫来婆婆、小姑子,
天亮后终于发现原来柴草中
有一个可藏身的地洞。《荷
花淀》《采蒲台》中水淀村
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游击队的
原型正是赫赫有名的雁翎队
。游击队员在枪口上插上雁
翎,防止火药受潮,队伍由
此而得名。在战斗中,他们
打敌人,反“扫荡”,截击军
火、粮食等物资,威震敌胆
。为了纪念勇士们的功绩,
今天的白洋淀景区修建了雁
翎队纪念馆。《新安游记》
中的大汉奸、恶霸熊万东在
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担
任多个日伪官职,助纣为虐
,迫害抗日军民。安新锄奸
团的熊管和熊万东是远房叔
侄关系,他以借钱之名,潜
入熊家,除掉了这个民族败
类。
二、洋溢着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白洋淀纪事》中大部
分作品的创作时间,正是侵
略者气焰最为嚣张的时段,
淀内斗争形势严峻、艰苦,
作品中多次记录了敌人的“
扫荡”。但生活在抗日根据
地的群众始终有一种积极乐
观的情绪,他们苦中作乐,
用智慧和毅力巧妙地与敌人
周旋。吴召儿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她只是一名女自卫
队员,但在反“扫荡”转移的
路上有说有笑,丝毫没有惧
色。敌人上山冲锋的危急时
刻,她独自一人带上手榴弹
,笑着迎击敌人去了。又如
鲜姜台的村民们,他们过阳
历年、过腊八,杀羊送枣慰
问机关同志。小孩子们唱着
歌,高兴地去上课学习识字
,村里的老人们也不甘落后
。雪夜,妇女班长一家三口
晚上复习白天学习的功课,
睡前还合唱了一首新学会的
歌。在这些温暖的场景中,
我们可以看到抗日军民坚定
的正义必胜的理想信念。这
些作品创作完成后,借助于
抗日宣传媒介报道,又进一
步增强了人民保家卫国的抗
战决心。
三、自然融入故事的环
境描写
写发生在白洋淀的故事
,自然离不开水淀的环境,
乡村、田野、苇塘、荷花,
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恬静优
美的画面。《荷花淀》的开
头有不少环境描写的句子,
它们与人物、故事是一体的
,这些表达为故事布下了场
景,自然引出了下文,让我
们感受到紧张的形势下也有
苇塘送来的阵阵清风,读后
不觉感到沁人心脾。同时,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孙犁
笔下的自然景物是带有感情
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
《碑》结尾写道:“那浑黄
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
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
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
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
这声音是坚韧、不屈的中华
民族发出的,其奋斗的目标
就是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新
生。
四、朴素的人物对话描
写
《白洋淀纪事》中不乏
人物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
简单、直白,形象地反映出
说话人的性格特点。如《荷
花淀》中对水生嫂和其他妇
女的语言描写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你总是很积
极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
就好了。”尽管我们能在水
生嫂的回答中感受到些许埋
怨,但这种埋怨是完全被支
持和认可所包裹的,因为水
生说她开明。水生嫂流露出
的带有鼓励的不舍通过只言
片语自然地表现了出来。之
后妇女们的对话更是自然、
巧妙,叫人忍俊不禁。“我
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
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
头啊!”“一到军队里,他一
准得忘了家里的人。”“刚当
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
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
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妇女
们虽然满腹牢骚,但实际上
这种感情就是羞于启齿的爱
慕和想念。妇女们可爱而又
矜持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
五、令人难忘的女性形
象
《白洋淀纪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导读
邢兰
战士
芦苇
女人们(三篇)
红棉袄
瓜的故事
子弟兵之家
走出以后
丈夫
老胡的事
山里的春天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碑
“藏”
嘱咐
新安游记
纪念
一
二
三
光荣
种谷的人
浇园
蒿儿梁
村歌
上篇互助组
下篇复查以后
采蒲台
吴召儿
得胜回头
民校
向导
神仙山
姑家
截击
联想
山地回忆
秋千
小胜儿
一
二
三
四
五
正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识字班
投宿
自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张秋阁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渔民的生活
织席记
采蒲台的苇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家庭
齐满花
阅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