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承接广东省作家协会下达的创作任务——创作长篇纪实文学《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之前,我对丘东平这位粤籍“左联”作家知之不多,直到我通读完《丘东平作品全集》《丘东平研究资料》(均系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共百万字之后,我才真正地了解到丘东平是怎样一位作家,他的文学地位在哪里。
可以说,赤血是丘东平人生的底色,而他的青春是由战地之火和文学之火所构成。丘东平是我国现代军事文学的开拓者,是有红色情怀的革命作家,他的胸怀和贡献已超出“左联”作家的范畴。他历经海陆丰苏维埃的红色风暴,亲临淞沪抗战最前线;他以革命作家的身份,从事文艺活动;他随叶挺将军参加新四军,以一腔热血和全部生命,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最前线;他指挥华中鲁艺的师生突破日军布下的重围,自己却壮烈牺牲,用生命书写了人生最美丽的诗篇!
牺牲,成了丘东平人生的休止符。
牺牲,也是丘东平作品的主题词。
如果说,中国文学史上的“左联”作家,一般是先进行文学创作,然后投身革命活动,那么,丘东平却是先进行革命活动,然后才进行文学创作的。这种唯物主义的逻辑关系,在丘东平的人生历程中,得到了丰满而又激情的演绎,红色的情怀和战争的铁血成为回响在他作品之中的主色调、主旋律……
南粤的冬至,我嗅着腥咸而又扑面而来的海风,顶着初冬的寒意,来到了粤东的汕尾和海丰;海丰县梅陇镇的马福兰村,是一个有着独特闽南建筑风格的古老围村,丘东平故居坐落在这里,我们一行深情地献上一束鲜花。这是洒着晨露的鲜花,散发着馥郁的香气,也承载着我们对这位革命作家、新四军英雄的无限敬意。是的,在“农运大王”彭湃当年行走过的红色土地上,如今奇花争艳、古风飘香……
走进丘东平故居,让我们再看看丘东平仅存的两张遗照吧。
一张是丘东平穿西装,打领带,脸庞清秀,神态安然,浓眉之下是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这次参观丘东平故居才知道,这张照片其实是从丘东平与祖母的合影中剪裁下来的。原照里,祖母坐在一把木椅上,而作为孙辈的丘东平侍立一旁,有点儿拘谨。那时的丘东平大约还在上中学,因而身上满是蓬勃的朝气,也夹带不谙世事的稚嫩。
另一张是丘东平的从军之照。他穿的是新四军的灰色军装,没有戴帽子,头发有些凌乱,飞扬起某种不羁,然而目光仍闪烁着机敏、睿智,透出了无比的坚定和成熟。他满脸严肃的神情,一只手重重地压在书案上——在我的感觉中,这定格于瞬间的丘东平,仿佛正要为皖南事变这一历史惨剧而拍案而起……照片里的丘东平,令人想起陈毅、郭沫若、胡风等将领、大师们给丘东平描画的人物肖像:
又如丘东平、许晴同志等,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青年翘楚,或擅长文艺,其抗战著作,驰誉海外,或努力民运,其宣传动员,风靡四方。年事青青,前途讵可限量,而一朝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以弥补。
——陈毅
身子过分地对于空间表示了占领欲的淡薄。脸色在南国人所固有的冲淡了的可可茶之外,漾着些丹柠檬的忧郁味。假使没有那副颤动着的浓眉,没有那对孩子般的恺悌在青年的情热中燃烧着的眼睛,我会疑他是三十以上的人。
东平不仅有一副浓厚的眉毛,也还有一双慈和而有热情的眼睛。
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世代的先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
——郭沫若
他背靠着窗台,两手插在料子很好的大衣口袋子里,个子瘦小,头发直矗着,两眼炯炯有光。他衣着大不如从前了,也没有了那种轻蔑人的咯咯咯的笑声,但却不是消沉,而是显得更镇定……连声音都是放低了的。
——胡风
丘东平一行辗转于战斗之中,不屈不挠地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到底。……他忠于生活,忠于艺术,忠于革命,他的死为抗战以来的文艺、文学上的最大损失。
——欧阳山
东平,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类的天才,一个行将日见光大的智慧的小火,一个身背着民族解放的重负,在前线与民族敌人搏斗了三四年的战士的战死,与这些熙来攘往的人,更是毫不相干。好像你不曾存在过,好像你的存在不曾给与他们任何补益;好像你现在也不曾死去,好像你的死去于他们也并无任何损害:不欣幸有你,也不惋惜没有你,正像五年前的他们,不曾欣幸与惋惜那另一个伟大的人一样。
——聂绀弩
李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作家,至今出版文学作品20余部共400多万字,代表作有:《燃烧的交响曲——一座南方城市的工业时代》、《广东大荡匪》、《雄风古韵说传奇》《飞虎骑兵》、《天鹰之歌》、《风度大队》、《铁血北二支》、《寒极春光》(合作)、《潜流》(合作)、《天地一丹霞》、《剑与樱花——大侠杜心武传奇》、《千年书香》等。近两年创作、出版了广东省重大红色历史题材长篇纪实文学《沉重的铁流——红军转战粤赣湘边全记录》、《赤血——丘东平的战火青春》、《赤旗——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粤赣湘边纪实》。作品获全国“中华大地之光”征文特等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广东省“岁月如歌”大型报告文学征文奖等十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