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陶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成为发明瓷器的国家,并影响到欧洲和东南亚。至今,陶瓷仍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西南地区,制陶技艺是构成巴文化、滇文化、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荣昌陶、云南建水紫陶、钦州坭兴陶在历史上曾灿若星河、姣如明月,与宜兴紫砂陶齐名。如今的宜兴紫砂陶早已名满天下,而地处西南的三大名陶则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淡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曾在物质文明时代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制陶技艺,理应被今人善待、传承、发扬光大,老艺人应该受到尊重,将西南名陶的振兴汇入民族复兴及大国形象塑造的洪流中。
重庆工商大学赵世学教授多年的潜心研究成果,令人欣喜。赵世学教授大学本科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今景德镇陶瓷大学),2009年来到重庆工作,不仅多次调研荣昌陶,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拓宽至广西钦州坭兴陶和云南建水紫陶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荣昌陶的历史资料碎片化整理,困难重重,却又负重前行,最终圆满完成。
“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这是昔日瓷都景德镇瓷器生产的盛况。在重庆荣昌,也有关于陶的民谣:“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陶与中华文明,犹如土与水,相依相伴,也犹如这万年窑火,窑火不息,文明永续!
传统手工艺是指在以传统主义为轴心的前工业时期,凭借纯手工的方式对某种(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或多种)手段,使其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中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手工艺在满足人们不同层次衣、食、住、行的需求下,呈现出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的特征,如陶瓷烧造、金属铸锻、棉麻染织、柳藤编结、木石雕琢等,构成了庞大的民间物质文化体系及相关的知识体系。至今,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给传统手工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像一条纽带将新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联结起来。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演讲中,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在丝路精神引领下,我们如何让传统手工艺焕发生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不断创新,才是出路。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过程,是有目的的造物过程。这一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存与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手工艺推动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但是,由于受到经学传统的影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手工艺以及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文人对此在史书中的记载如蜻蜓点水般只留下一点印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手工艺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手工艺技艺不断提高,门类更加齐全,规模越来越大,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和全国知名企业脱颖而出。现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精准批量生产与慢工出细活儿的手工制造两者的博弈,给手工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当中国站上世界舞台的时候,各国都在展示自己最民族、最特色的产品,这让我们回到了观照本土的原点。
人类之初,对木、石进行加工,发明了结构简单的工具,产生了最初的手工艺。之后,人类开始有目的的造物,如制陶、铸铜、髹漆、琢玉、烧瓷、缝纫等,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逐步开始美化与丰富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原始需求在得到满足后,又会激发新的需求,这是手工艺及其产品不断更新、发展的动力。
随着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制度及社会秩序的建立,手工艺人有了私人的产业和生产工具,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时候,社会消费需求亦不断增加,代表所有行当的、有“百工”之称的手工艺的生产规模扩大、种类增多、分工细化,各门类的技术和生产程序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伴随着手工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进,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手工艺人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获得一项较复杂的手工艺技能非常不易,不仅有着复杂的师承制度及神秘的仪式,且多为家族世代相传,往往经过几代人的探索、训练方能达到,积累的成本相当高。因此,在封建社会前期,手工艺人比较受尊重。
赵世学,女,1970年1月生,199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2007、2008—2012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先后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夏兴荣昌陶文化研究院兼职副院长。主研方向:陶瓷艺术。
第一章 历史资料整理 / 1 一、 云南建水紫陶 / 1 (一) 总述 / 1 (二) 云南建水紫陶的起源与发展 / 4 1早期粗陶业的形成阶段 / 4 2建水紫陶的转变时期 / 5 3建水紫陶的成熟与发展 / 6 4当代建水紫陶的发展 / 7 5建水紫陶的现状 / 7 二、 广西钦州坭兴陶 / 8 (一) 总述 / 8 (二) 广西钦州坭兴陶的起源与发展 / 9 1坭兴陶早期雏形的出现 / 9 2坭兴陶的转折期 / 10 3坭兴陶的鼎盛时期 / 10 4坭兴陶的萧瑟时期 / 11 5坭兴陶的复兴时期 / 11 三、 重庆荣昌安陶 / 11 (一) 总述 / 11 (二) 重庆荣昌安陶的起源与发展 / 13 1荣昌安陶早期发展阶段 / 13 2明末清初 “湖广填四川” 的特殊影响 / 14 3民国、 抗战时期的安陶发展 / 17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荣昌陶业的兴衰 / 18 5当代荣昌安陶现状 / 20 四、 本章小结 / 20 第二章 传承人资料库 / 22 一、 建水紫陶传承人 / 23 1陈绍康 / 23 2袁应德 / 24 3谭知凡 / 26 4马成林 / 27 5田家祥 / 29 6谢恒 / 30 7毛耀宏 / 32 8刘也涵 / 33 9田静 / 34 10向炳成 / 35 11马行云 / 36 【拓展阅读】 建水紫陶当代名家之一———马成林 / 38 二、 坭兴陶传承人 / 38 1邓敦伟 / 38 2陆景平 / 40 3李人帡 / 41 4王兆儒 / 44 5刘明洲 / 46 6卢德辉 / 47 7曾日荣 / 48 8潘云青 / 50 9黄亚南 / 51 10施国财 / 5211李燕 / 53 12黄焕俊 / 54 13张壮华 / 55 14周长元 / 57 15邱之艋 / 58 【拓展阅读】 坭兴陶当代名家之一———曾日荣 / 60 三、 荣昌陶传承人 / 60 1肖祥洪 / 60 2刘吉芬 / 62 3梁先才 / 64 4张海文 / 65 5肖文桓 / 70 6郭绍全 / 72 7毛建崇 / 73 8钟鸣 / 74 9江碧波 / 78 10张俊德 / 79 11罗天锡 / 80 12向新华 / 82 13钟德江 / 84 14黄华容 / 86 15何跃 / 87 16田密 / 90 17王艳 / 92 18李加兴 / 93 19刘嘉佳 / 95 20管永双 / 97 21李志鹏 / 98 22宋巍 / 100【拓展阅读】 荣昌陶当代名家之一———刘吉芬 / 101 四、 本章小结 / 101 第三章 名陶工艺比较 / 102 一、 四大名陶的工艺特色 / 102 (一) 云南建水紫陶工艺特色 / 102 1工艺流程 / 105 2工艺特点 / 105 (二) 广西钦州坭兴陶工艺特色 / 107 1工艺流程 / 108 2工艺特点 / 108 (三) 重庆荣昌安陶工艺特色 / 110 1工艺流程 / 111 2工艺特点 / 111 (四) 宜兴紫砂陶工艺特色 / 112 1工艺流程 / 113 2工艺特点 / 113 二、 名陶工艺比较 / 115 (一) 共同特征 / 115 1浑然天成的泥色气韵 / 115 2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 / 117 (二) 不同之处 / 123 1泥料 / 123 2成型 / 124 3装饰 / 126 4烧成和磨光 / 127 三、 本章小结 / 129第四章 新品开发研究 / 130 一、 创新设计分析 / 131 (一) 形态上的创新 / 132 (二) 装饰上的创新 / 134 1“书画” 一体的表现 / 134 2“吉祥” 主题的表现 / 135 3“综合” 元素的表现 / 137 二、 未来设计构想———以荣昌陶为例 / 139 (一) 荣昌安富独具魅力的陶文化特征 / 139 (二) 以泡菜坛为象征符号做再设计 / 140 (三) 以川渝地域文化为内涵做再设计 / 141 (四) 以绞泥为装饰做再设计 / 142 三、 三大名陶艺术创新实践案例 / 143 (一) 艺痴者 技必良——谭知凡建水紫陶艺术 / 143 1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空心刀:制陶工具的革新 / 144 2宝剑锋从磨砺出——浮雕残贴:从平面到立体的创举 / 144 3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国工匠”:从挑土走来的建水名家 / 146 4结语 / 148 (二) 既和且平 以简胜繁——李人帡坭兴陶艺术 / 148 1“神鸟” 起航 艺空翱翔 / 148 2敦厚平和 以少胜多 / 149 3双师领衔 豪情满怀 / 151 4结语 / 152 (三) 唯美的形式 诗化的意境——张海文荣昌陶艺术 / 152 1研以致用 瓷的华章 / 153 2山环水抱 桑梓情浓 / 1583风行水上 自然成文 / 163 4结语 / 165 四、 本章小结 / 165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166 参考文献 / 169 后记 传承发展 和谐共生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