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定位观测还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现状与构建研究》阐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分布、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发展,并从生态文明新要求、水土保持发展新需求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建设的研究思路,供大家探讨。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现状与构建研究》对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局、选址、建设及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供水土保持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监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是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土地人口承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
国家制定生态建设宏观战略、调整总体部署、实施重大工程,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和动态趋势,获取精准、有效的监测数据显得至关重要。水土保持监测点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根基,是数据采集的依托,承担着第一手资料采集、存储、传输、处理、整汇编等任务,是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效益的持续发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测管融合、服务管理是监测点的基本定位和根本作用。建设定位精准、数量合理、分布科学、运维有效、支撑有力的水土保持监测点网络,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水土保持规划及政策制定、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科研等提供支撑。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监测点标准化建设,从设施、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中央和水利部党组一系列决策部署,对水土保持监测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认真分析新时期对监测点的迫切需求,加强监测点建设,健全完善监测网络体系,提升监测能力,提供监测支撑。
本书在对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特征和水土保持区划,紧密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改革发展,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补齐短板和满足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服务行业发展和管理为基本定位,对标水土保持相关规划要求,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的初步构想,并对水土保持监测点分类、布局、选址、内容指标、设施设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供相关人员使用和改进。
前言
第1章 我国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区
1.1 我国水土流失特征
1.2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
1.3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参考文献
第2章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及成效
2.1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概念
2.2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职责与功能
2.3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历程及成效
2.4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布局
2.5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监测点
2.6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现状
2.7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及其研究
3.1 国外相关监测网络建设研究
3.2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3.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
3.4 环境监测网络
3.5 水文测站
3.6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我国新时期生态建设及环境监测规划区划
4.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4.2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4.3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4.4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4.5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4.6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章 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规划设计
5.1 站网组成及监测点分类
5.2 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原则
5.3 监测点规划
参考文献
第6章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研究及构想
6.1 优化布局目标与原则
6.2 功能定位与分类分级
6.3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