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诗学的古典钩沉与今典考掘:韩锺恩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文论
定 价:145 元
- 作者:韩锺恩著
- 出版时间:2022/10/1
- ISBN:9787556606245
- 出 版 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624.13-53
- 页码:55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自2012年辑集出版我的第六本个人文集:《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韩锺恩音乐美学与艺术批评文论》(Musical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rn)(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至今,又八年过去了。
这第七本个人文集,是自此之后这些年间所撰写的数十篇文论,毫无疑问,其重心主要在:音响诗学。
总体而言,这一期间我的音乐学研究与写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依托音响诗学理念,并且,以此为研究与写作策略,通过音乐作品考掘其中的艺术问题、美学问题、哲学问题;再通过当代音乐问题,钩沉与其相关的工艺结构、听感官事实、声本体与听本体、音乐学学科问题。
遂,以《音响诗学的古典钩沉与今典考掘——韩锺恩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文论》为之命题。
与第六本文集相似,有些问题接近的论文,囿于时间跨度不大,一些叙事与陈述难免在不同文本及语境中有所重复。但为了保持历史的真实性,本文集辑录不作修订,仅在此加以说明。
经过认真筛选与仔细整理,共有38篇文论收入本文集。
其中,除去自序与编后记之外,尚有36篇已经发表与即将发表者,分为以下四种类别——
1)音响诗学与艺术学研究,10篇;
2)音乐美学研究,11篇;
3)当代音乐研究与音乐学问题,8篇;
4)音乐会批评,7篇。
天下独一字,唯我为大。
尽管,这只是一个名字代称,却始终如一。
我是谁?
我是人。
我把眼前呈现的一切命名为世界,
接着,又把依着它的样子描摹下来的轮廓与色调命名为地图,
进一步,再把这一元万象的林林总总命名为天文地理神话人说……
看着地图,我行走在自以为是的路上,
老人说,从前不是这样的,
老人的老人又说,从前的从前也不是从前这样的……
由此,通过漫长的岁月,
这边长大了,那边缩小了,
现在留了下来,过去却渐渐淡忘…..
到头来,依然是方圆规矩的这一个六合,
只因资源的持续配置而拓扑走形,
中国古人日,
有一种东西就叫作:上善若水。
就这样,这一个我退让出局,
干脆把所有的地缘血缘物缘情缘心缘……还原成形而上之道并九九
归一。
有的我,
认知主客二分,盼望天地入神四重奏;
有的我,
自信浑融圆通自成体,感悟天人合一;
有的我,
依赖历史的书写;
有的我,
相信上帝的手。
人与自然本为一体,因文化而分离;
文而化之:以自然为本之人倒反成了以非自然为相之人。
其实,效仿文化与师法自然的绝对尺度永远不再对称……
平日断裂处历史呈现,
断裂弥合时又重返平日,
人与自然能否因文化而再度合一?
还有一种东西,
纵然不在却仍旧是,
即便还是则已然不在,
就好像那些不可重来的已有……
为什么?
因为它并非自有、原在、本是。
于是,就用能够思想的声音和能够发声的思想,
去诉说去表达主体的我、他者的我、虚无的我、存在的我,
如何在自然天成、人为造成、历史生成、本有自成的万象一元中间,
通过直射、折射、映射、辐射,
持续绽放并焕发出奇特及永久为公众所夺目的光彩。
与其说这些存在是应了这样的诉说与表达,
不如说这样的诉说与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存在,
因为它告诉我能思的诗与能诗的思这样一种声音在场的唯一处所,
又怎样穿过曲径分岔的花园,
行走在之所以是的路上,
再借着弦外之音的镜子重复映照着自己,
在众声喧哗之中独闻天籁地籁人籁之后的神籁……
韩锺恩,男,1955年3月5日出生上海,汉族。
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首批特聘专家,教授,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音乐艺术》《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编委。
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2004-2015)、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2005-2015)。
1982-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就读大学本科,师从叶纯之研究员,获学士学位。
1987-200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研究与教学,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年鉴》主编、《艺术评论》副主编。
2000-200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润洋教授,获博士学位。
2004年至今,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从事教学,并作为音乐美学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学科当代音乐文化批判研究方向。
数10年来,在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哲学、当代音乐研究、音乐批评、音乐学学科建设等领域公开发表文论700余万字。主持编辑《中国音乐年鉴》10余卷及其他各类出版物3000余万字,创编《音乐,人文叙事》。
自序
音响诗学与艺术学研究
贝多芬:让音乐说话
哭也很美
——于润洋《悲情肖邦》给出的美哭并及由此而流不尽的美泪
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三研究
再论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四研究
音响诗学
——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乐谱笔记并相关问题讨论
音响诗学并及个案描写与概念表述
通过声音修辞成就音响叙事
c小调是一个问题
关于艺术音乐论域的五个讨论提纲
在音乐的声音中究竟能够听出什么?
——关于音乐美学与音乐学写作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工作笔记
音乐美学研究
音乐美学学科宣言
2015年第十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1985-2015年中国音乐美学学会成立30周年
暨2011-2015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2011-2015年中国音乐
美学学会工作报告
2012音乐美学专题笔会开幕辞
2013音乐美学专题笔会开幕辞
2014音乐美学高层论坛开幕辞
钱仁康猜想并依此引发两个音乐学写作问题
于润洋音乐学本体论思想钩沉并及相关研究钩链
基于艺术工艺学的美学情智并及合目的性的哲学终端
音乐的听与美学的说
——由音乐美学教学问题倒逼学科本体
从元问题到元命题
——相关音乐美学学科结构与本体的问题讨论
当代音乐研究与音乐学问题
音乐如何通过声音为当代立言?
——写在上海音乐学院2012第五届当代音乐周举行之际
当代音乐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相关当代音乐的艺术问题美学问题哲学问题之若干断想
……
音乐会批评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