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吉首大学通过数年实地调查标本整理、鉴定,并适当参考前人所采标本和部分文献整理而成。本书按照 Flora of China 图书,系统收录武功山地区自然分布的野生蕨类植物39科88属254种,种子植物165科、815属、2245种(含种下单位),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158科、800属、2226种,记载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引证标本采集人及采集号、植物性状、分布县区、海拔及生境、国内外分布等。书末附有植物属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索引以及近200种植物原色照片,数据详实、来源可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武功山地区位于江西省与湖南省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东经113°09'24\"~115°21'29\",北纬27°06'58\"~27°52'15\",由武功山金顶(白鹤峰)、羊狮幕、高天岩、明月山、湖里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域组成;行政区域上包括江西省的安福县、分宜县、莲花县、芦溪县、上高县、新余市渝水区、宜春市袁州区以及湖南省的茶陵县和攸县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7000 km2。东西分别与武夷山地区、武陵山地区相望,南北分别与万洋山区和九岭山区相接,是华东、华中、华南三个地区的交汇地带。整体上东南高、西北低,相对高差较大,最高海拔为武功山金顶(1918.3 m),最低海拔为湖里湿地(不足200 m)。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有山地、峡谷、丘陵等地形,伴有溶沟、洼地孤峰等。武功山地区是罗霄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夏季拦截了东南方的海洋暖气流,在此交汇形成大量降雨;冬季则截留了西北方向的南下寒潮,带来丰厚雪水,使罗霄山脉地区具有各种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类型。该区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第三级阶梯重要的生态和气候交汇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植物多样性异常丰富。
..................................
本书是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2013FY111500)”成果的一部分,编写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项目牵头单位中山大学的关心指导,得到了项目参与单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叶华谷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刘克明教授、庐山植物园詹选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王蕾教授等的热情关心与帮助,得到了吉首大学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尤其是得到了“生态学”湖南省重点学科(JSU0713)的资助,得到了武功山地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理解与配合;
研究生张成、谢丹以及本科生单署芳、胡叠、刘锦源等同学也参与部分工作,作者在此一并向有关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学识和经验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定当不少,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