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文本解读”“比较之窗”“史海钩沉”“会议综述”“人物访谈”等七个栏目,收录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新移民文学》《论宇秀诗歌的世俗诗意》《印尼华文作家林义彪与陈忠实的家族叙事地景比较》等文章。
写在前面
相遇与融合: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专辑
“新作家”对“伤痕文学”类型的开拓——以曾晓文的创作为个案
多瑙河畔华人新生存景观的真实描摹—匈牙利华文作家阿心的创作风貌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新文学
逃离还是留下
——解析《龙年》主人公福来的人生困境论《喜福会》中的阈限过渡与嗅觉地景
由文本都入“第三自然”:林耀德都市诗歌研究
文本解读
论宇秀诗歌的世俗诗意
追寻与认同:陈河小说“追寻”主题中的文化身份释读《劳燕》的新历史主义解读“病树前头万木春”
——论黎紫书《流俗地》中的“疾病”书写论科幻小说《三体》的技术理批判与文明启蒙
再现人类文明原初景观的文学冒险
———朱大可《古事记》神幻三部曲的建构与担当……(加)宇秀(137)
比较之窗
印尼华文作家与陈忠实的家族叙事地景比较…论加缪《卡利古拉》“自由”中的道德困境
论尼古拉斯·周思《红线》中的中国叙述的不可靠……论自白派诗歌经典的生成与建构
史海钩沉
年欧华、澳华文学研究概况及其他
会议综述
“新世纪二十年: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境遇与走向”学术论坛会议综述
世界华文文学的“温州现象”
——张翎、陈河小说研究工作坊综述
期刊研究
抗战前期留美中国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留美学生月刊》为中心的分析
人物访谈
陈贤茂教授访谈实录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十四辑》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受疫情影响,出版困难,本期延误了一段时间。承蒙学界同人关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者的大力支持,以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化中心的资助,《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又增长一岁、了一步。本辑收录21篇论文,共计30余万字,设7个栏目。栏括《相遇与融合: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专辑》《文本解读》《比较之窗》《史海钩沉》《会议综述》《期刊研究》《人物访谈》。从17年起,新增会议专辑后,近几年连续设立该栏目,以学术动态,集思广益,世界华文研究。《文本解读》《比较之窗》《史海钩沉》,是本丛书一直开设的栏目。这三个栏目的论文皆以基础的研究方夯实研究领域,强调微观上的文本细读、视野比较,以及宏观上的研究概貌。《会议综述》与《期刊研究》是临时增设的。在越来越重视史料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当前学界中,前者呈现出强烈的文献意识与历史意识,后者与前面的会议专辑同步,体现出该研究领域的动态化与创新。《人物访谈》栏目原来有,近几年缺席,现在赓续。该栏目突出亲历与现场感,使学术研究摆脱枯燥,充满智趣之,本辑7个栏目相辅相成,有对前期的继承与沿袭,也有创新与。
“相遇与融合: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是于21年6月2527日在甘肃兰州举办的首届华裔/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课题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科“世纪海内外中文文学”,甘肃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和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以来,华裔文学和华文文学分属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传统和范式都有所不同,但血脉相承的天然联系终究会让两者相遇、走向融合。从时下的研究看,虽然两者的研究范式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但都面临着华裔作家用中文创作和华人作家用外文创作的新趋势,这给双方的学科发展与研究领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学科发展机遇。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实现创新发展必然趋势的当下语境中,华裔/华文文学迎来了相遇与融合的佳时机。该研讨会倡议并为两个领域的学者台,希望他们同行学术交流与对话,探讨文学研究的新发展,以求实现华裔文学和华文文学的跨界融通。这是华裔文学学者和华文文学学者同台成果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初次相遇。本次大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我国大力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下,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相遇与融合能够文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本次会议上组稿,选录6篇学术论文。
分别是:古大勇的《“新作家”对“伤痕文学”类型的开拓——以曾晓文的创作为个案》、樊洛平的《多瑙河畔华人新生存景观的真实描摹——匈牙利华文作家阿心的创作风貌》、刘红英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新文学》、周炜的《逃离还是留下——解析〈龙年〉主人公福来的人生困境》、阿尔曼·艾林的《论〈喜福会〉中的阈限过渡与嗅觉地景》、刘畅的《由文本都入“第三自然”:林耀德都市诗歌研究》。古大勇的《“新作家”对“伤痕文学”类型的开拓——以曾晓文的创作为个案》以曾晓文的小说论述了“海外伤痕文学”的新叙事特征,并以结出“伤痕文学”的三个类型及其特征。他认为传统的“伤痕文学”对应于“政治”、“新伤痕文学”对应于“经济”、“海外伤痕文学”则侧重对应于“文化”。“海外伤痕文学”在前两类“伤痕文学”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伤痕书写”范式,具有的存在价值。樊洛平的《多瑙河畔华人新生存景观的真实描摹——匈牙利华文作家阿心的创作风貌》认为阿心的创作在异国生存困境、华商拼搏创业、跨国文化经验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结了阿心的文学书写特征——她的写作是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坚守的。刘红英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新文学》指出了新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联,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来阐释新文学中新的人物形象、文化寓意及伦理旨意,以期对新小说研究做些许。周炜的《逃离还是留下——解析〈龙年〉主人公福来的人生困境》分析了《龙年》中主人公福来的形象特征,强调他生活在中美文化夹缝中的艰难处境。论文认为赵健秀通过塑造福来这一形象,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