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天问》到张衡《灵宪》,叩问星辰,是中国人的浪漫传统。
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天宫空间站,造访星辰,是中国人的当代征程。
《造访星辰: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以浪漫而现实的想象,记录着中国人造访星辰的点点滴滴。从精密运行的航天仪器到异想天开的太空火锅,江波、宝树等一众作家,畅想着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种种可能。他们写作的背后,既有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浪漫想象,也有中国当代航天人的不懈追求。中国人对于星辰的向往,古往今来,始终如一。
赴九天,问苍穹。从叩问星辰到造访星辰,每个中国人的一小步,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一大步。
本书源起于2021年,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活动。
2021年上半年,中国航天领域成就卓著。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太空;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在火星留下第一个脚印;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工作超过30个月昼……
身处新一轮太空探索热潮的公众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再次被点燃。如何用科幻讲述中国航天故事,传递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正在思考的问题。
2021年5月22日,恰逢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未来事务管理局与一批优秀科幻作家共同走进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与航天工作者近距离交流。
科幻作家们参观了筑梦星空展厅,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及发展历程,在模拟的实验舱内感受天宫空间站这一国家太空实验室的魅力。之后,科幻作家们走进科研场所与科学家们沟通交流,了解太空制造技术,共同畅想未来的太空工厂;了解仿真技术如何辅助支撑空间站内的科学实验分析及生命周期运维;了解空间站大数据的利用和处理以及如何对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载荷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
在随后的交流对话环节,空间应用中心特别邀请了我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以及航天领域的科学家与科幻作家们一起,围绕空间站与科幻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探月、探火任务,畅想未来人类的太空生活图景和建造太空城市的可能性。他们不仅探讨现实技术,还将目光投向远处,探讨中国航天为中国人能够走向深空做出的远景规划。
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富想象力的科幻创作者有机会感受航天技术及空间应用的前沿,也启发了他们的科幻创作。感谢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对活动的支持,参与本次活动的科幻作家们从这里出发,思考中国有了空间站之后将会有哪些改变,畅想人类探索更广阔太空的图景。于是,就有了本书所呈现的一个个后空间站时代的故事。感谢各媒体对活动的报道和关注,感谢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孔健、饶骏、张智慧等各位老师的组织统筹,感谢张璐、刘亦飞、韩培、牛冉等各位专家的倾情参与。
感谢为本书创作、编辑、出版付出努力的所有人。
@我们的空间站
未来事务管理局
2022年7月
江波,中国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生于七十年代末,2003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六十余篇,长篇小说七部。代表作银河之心三部曲、《机器之门》、《湿婆之舞》等。作品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宝树,科幻作家、译者,中国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学者。著有《观想之宙》《时间之墟》等五部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发表约百万字并出版多部选集,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主要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日、意、德等外文出版。主编有科幻选集《科幻中的中国历史》等,译著有《冷酷的等式》《造星主》等。
万象峰年,混合现实、奇观、情感的科幻作者,擅长世界构建。代表作品《后冰川时代纪事》《三界》《一座尘埃》《点亮时间的人》《赛什腾之眼》等,获得银河奖、华语星云奖、引力奖、冷湖奖等不同奖项。出版个人选集《一座尘埃》《点亮时间的人》。
(以上为部分作者简介)
江 波 命悬一线
吕默默 言语
万象峰年 湖风吹过广寒
凌 晨 437火锅诞生记
昼 温 失重的语言
杨 平 地球的光环
赵 垒 外来者
赵雪菲 密林之心
房泽宇 摇篮曲
宝 树 我们的火星人
苏莞雯 金鱼的颜色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