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我们每个人自孩提时代便耳濡目染,无比熟悉,却常常因为距离我们太近,反而让我们忽略了它的美、淡忘了它的寓意。而汉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产生与演变,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与哲学,值得我们终生探寻。
就像这简简单单的人字甲骨文中的人,侧身而立、彬彬有礼;若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身后,就组成了从字;若头顶烈日,多人聚集,就是成了众字。笔画含深意,部首蕴哲思。从许多像人这样的字出发,从远古走到现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汉字与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磨难与辉煌。
甲骨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同样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为何只有汉字成为了唯一传承沿用的表意文字?为何在众多文字中,只有汉字能发展出独一无二书法?薪火相传的汉字,又如何与中华乃至整个东亚文化、文学互相成就?
以全球视野,历史眼光,站在历史时间与空间的这个交汇点上,叩问汉字的前世今生。我们了解汉字,也是在反思自身;我们思考中华文化,也是在对观世界文明。本书编纂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其中有些已经驾鹤西去,幸而这些资料可以让我们与他们再次对话,体会汉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芒。相信读完此书,您一定会对熟悉的汉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推荐序
汉字的魅力
文化学者、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人类跨时空的沟通必须借助文字。时至今天,尽管有许多现代化的手段,比如录音录像,但这种复杂沟通仍旧依赖文字,尤其在文化传授上,如不借助文字,几乎没有办法准确有效地传授抽象的知识。人类的文明进步正是由于逐渐掌握了抽象的知识,并将其传承下去。
中国方块字以其独特的风貌与功能延续了几千年,让今人可以清晰地看懂古代时期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如果心细,今人还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汉字记录下来的历史真真切切,让我们对有文字以来的中华文明感慨,继而感激。
我们的感激来自殷商以来甲骨文、金文的发明,来自稍加训练就可以看懂的大篆、小篆;两千年前的汉隶与今之文字已无大异,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的便利,当然就是一种幸福。五千年汉字的一脉相承,让我们面对它时沾沾自喜,尽管我们不知古人的读音如何,但古人的所思所想我们会了然于心。与古人沟通,在中国人看来并非难事,无论是《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是《论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天无论谁读来都会会心一笑。
其实,我们与古人相隔不远,因为有汉字。汉字一字一义乃至多义,为我们提供了信息传达的丰富与方便。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信息传递的结果。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百个人中就有东汉的蔡伦,纸张的发明提供的不只是书写的便利,更在于信息的浓缩,这种浓缩依赖汉字的精辟。汉字,尤其古汉语,能将复杂的事物表达得极为简洁,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也能表达得极富哲理,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老子》);还能表述得极为优美,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更能表述得极为通达,如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汉字的优势,我们过去认知不深,曾有一段时间迷惘,甚至误会,以为拼音文字在表达沟通上优于汉字。百年以来,汉字与其他文字频频交流,我们忽然发现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大大超过拼音文字,以联合国各国文字的法律文本为例,中文本永远页码最少。
由于汉字的系统复杂,其表现力呈现丰富性,使得汉语表达主客观意思游刃有余。几千年来,在中国这块国土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替统治,无论统治时间长短,中华文化都是这块国土上空猎猎作响的旗帜,汉字都以其坚实丰厚的基因支撑着中华大地。
无论是鲜卑族人废除自己的文字,启用汉字,还是契丹人不使用汉字,创造自己的契丹文字,汉字都展现了它无可争议的优越性。汉字形成的脉络,通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今天已知大概,但仍有不少扑朔迷离之处。汉字以硬笔(甲骨文)形成,经软笔(毛笔)发扬完善,使之成为古代文人必备技艺。汉字流畅的书写,是每个文人的必须。毛笔的特性,让汉字在轻重缓急中摇曳生姿,让汉字在点横撇捺里保持尊严。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大大优于绘画中山水花草、翎毛走兽;书画虽一家,长幼亦有序。近代文化的普及,硬笔西风东渐,上代人软硬兼用,以软为主;这代人则弃软用硬,但仍以软笔之优劣评判硬笔,硬笔书法随即而生。
甲骨文的硬表现在刀行锥刻,故笔画多刚直少委婉;秦以小篆统一文字,则多委婉少刚硬;等汉字定型尊为楷体,一代楷模风行天下,至今仍是临摹者的必由之路。
汉字的美在于间架结构,收放自如;永字八法,在刚柔相济的毛笔之下成为书写者的基本功。美丽多变的汉字,少则一两划,多则三十余划,少可以写得饱满,多可以写得紧凑;真草隶篆,四体书法,让汉字变得美不胜收,让文人在汉字书法面前永远顶礼膜拜。
今人对汉字的了解大都限于表象。我们远离祖先造字的意图太远,只在乎用,不做深究,汉字所包含的深奥内容,非文字学家罕有掌握。汉字的确也太难学,能掌握古今汉字的十分之一就是大学者了,九年义务教育老师教给学生的汉字大约占汉字总量的6%至7%,仅这些,能熟练准确掌握也非易事。大多数人就是这些汉字伴随一生,使用一生,快乐一生。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它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幸运地留下先哲们的典籍,让我们还有机会聆听先哲们的教诲,让我们还能受益先哲们绚烂如日的思想。我们渺小,是因为面对强大的文化;我们敬畏,是因为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丰碑如此神圣。
这座丰碑由汉字铸成,中华文化之所以有惊人的持续性和能量,是因为中国人永远不放弃汉字,永远敬重汉字,永远以汉字为荣。这些优美而神秘的汉字组成的思想,让今人与古人同样享用,同样幸福。
刘军卫
导演、策划、撰稿人,北京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广告艺术委员会主委,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项目业界导师。
从业三十年来,创作纪录片上千集,曾获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特别贡献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中国电视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纪录·中国创优评析节目一等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荐优秀国产纪录片、中国电视金鹰奖、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主要代表作包括《国家宝藏》《我的时代和我》《汉字五千年》《走向海洋》《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晋商》《唐之韵》《宋之韵》等。
序一 我们真的了解汉字吗?/许嘉璐 Ⅰ
序二 站在中华文化自身的立场上描述中国历史 /麦天枢 Ⅲ
序三 汉字的魅力/马未都 Ⅺ
序四 文化的汉字与汉字的文化/叶培贵 XV
我的汉字观 001
今人不见古时月 007
读懂中国,从汉字入手。自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至今两百多年的时间中,汉字与其诞生的中华大地几经磨难,浴火重生。在这场中西磨合与对话的过程里,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悠久、气质独特的汉字,都因此获得了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为有源头活水来 053
仓颉造字只是传说,而汉字的起源到底是怎样的呢?从考古发现的最古老汉字说起,沿着汉字的发展历程层层渐进,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探寻汉字诞生的最初岁月。
轻舟已过万重山 101
文化的版图,超越了政治版图。结构方正的汉字,从黄河流域辐射到整个中国,并传播到东北的朝鲜、东方的日本、南方的越南,超越中华文明漫长悠久的历史,沐浴着整个东亚。汉字将跨越国界,将影响力延伸至汉字文化圈。
只缘身在此山中 14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世界和中国在一开始,就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古希腊很早就开始了国际贸易与殖民扩张,当欧洲大陆在人口增多和资源短缺的矛盾逼迫下跨入工业文明之际,古老的中国大陆,还在继续着千古如斯的悠然的农耕生活。农耕文明和以此为根基的家族文化、政治道德,在中华民族血脉流传。
道义长涵日月光 189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夫子的理想。循着他的脚步,不同时期的中国学者思考着道德与人性,展现他们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构思,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我们应该从汉字中发掘更多的精神资源,并且赋予汉字更多的新价值。
墨池飞出北溟鱼 231
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为什么会被推崇为艺中之艺?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又是从何而来呢?书法的修炼,正是建立在对近乎于道的技艺的追求上。中国书法超越了政治、宗教的最初使命,摆脱了权力的左右,升华为一种寄托人文理想的完美的艺术形式。
不畏浮云遮望眼 265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这样评价:对人类文化史来说,我想象不出能有比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这一更重要的题目。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它们的产生同汉字有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297
时至近代,具有五千年生命历程的汉字,在极为屈辱的情况下,与养育它的民族一起,开始了栉风沐雨的现代之旅。从废除汉字的口号,到计算机无法输入汉字的困境,汉字如何在探索中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