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如果把自我当作研究对象,那么人的一生是可以分期的,而《书景流年》就是以这样的分期方式记录了我 2135 岁的一段时光。
2007 年,大三的我开始自学中文,2010 年,读研的我对古代戏曲、小说颇感兴趣,毕业前却选了清人曹寅诗歌作为研究课题。等到 2013 年有机会读了一些诗歌后,又选择了一个与古代美术相关的题目。工作以后,远离故土,有过几年讲授中外文学、传统文化、对外汉语、创新创业的混合式教学生涯,空闲也写了几篇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直到 2020 年,才真正咂摸到一点学术的滋味。这不免让我自嘲:治了十几年的学了,才认真看知网,找到了正确的投稿邮箱。
或许是起步慢了,或许是心有分散,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先生问起我的研究方向时,我竟一怔,不知如何回答。我本想说,我也不知道我研究的是什么。后来我慢慢思考,这个问题能为我写文章提供学习履历的回顾。如果有下一个问客,我想慢慢道来,我在大学学了管理学、英语等复合知识,后喜欢人文地理学,考研前自学了现当代文学,后调剂到古代文学之类的陈年旧事,均为半途而废,不提也罢。
有时回忆是挺麻烦的事儿。遥想当年读大学时对雪的印象,读研时对海的印象,到后来对水的印象、山的印象等等,这些都是被流年推着走过的路。而一些风景,则是我力争的。22岁以后,我开始去远方,比如有一次,为了落实文本上的景观,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滕王阁,临时起意又到了黄鹤楼,后辗转桂林、海口时,发现囊中羞涩而向家里申请拨款才勉强返程。风景啊,就像记忆的时光机,旋转到任一坐标,有收获也必然有遗憾。譬如去宁夏,西夏王陵的神秘、清真寺的气息、沙坡头的风情都让我有所触动。诚然,遗憾是不能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把唐诗意象逐个做个标记。很多风景如同老照片,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尤记求学闽南,路有茶果香、远有绿蕉林,每当想起时,心中总有我曾年轻的怀旧之感。
倏忽间,人到中年,有幸成了被网络放大的青椒一代,读闲书的日子被严重压缩,我想享受喝茶看报的日子应该一去不复返了。为了安慰自己,发现专业书也可拿来充饥,这种书犹如方便面,虽不比刀削面可口,但依旧别有风味。那么把专业书读出趣味,就成了我的小愿景。自此以后,我开始留意文学上的风景,追寻三公里内的日常之美。游走书海,也不以公里数作为追求。 我感慨过往设计的文学前景,即便遭遇险滩,却依旧珍视,而别人设计好的线路,安稳省力,却缺乏了灵动之美。
闲话休提。这本书是我的学术文章自选集。自 2020 年出版《历史的绣像:清代题咏论》一书后,我一度消解了再出书的想法。一来觉得自己的学问还没有大的长进,二来出书是需要机缘的。2022 年春节后的一个工作日,我坐在办公室,突然想看看考研前写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竟在万能的网络上消失了。我没有保存自己文章的习惯,如果不能及时成书,那么届时这些文章真的就找不到了。因此,选择 20072021 年的文章结集,可能就像古人讲的过而存之吧。
这本集子收录的,时间跨度长达 14 年,内容也较为庞杂,有影视评论,有书评,有杂谈随笔,有论文。这些文章大部分发表过,个别篇什是编集时新写的,未曾发表过。编时的原则是,只改动错字、漏字,尽量存其历史本真。取名为书景流年,并无深奥之处,只是因为文章多与书有关,写的是书里的景致,至于流年不外乎感叹流转的岁月罢了。
流年可掷,未来可期,以此自勉。
孙雨晨
壬寅年于妙乐轩
上编 书里书外
003 《历史的绣像:清代题咏论》的语图互访新探索
008 给文学大师拜年
011 重读鲁迅
013 昼读西厢夜听琴
016 桃花命薄,扇底飘零
019 血中的白玉耳坠读小说《玉卿嫂》
022 船影破碎入涛声:读邱华栋《影子教授》
025 文理的选择与贬斥
028 影片《金刚川》的战争底色
031 一部流淌人间温情的怀旧力作评央视黄金档电视剧《人世间》
035 老作家们何以保持旺盛的创作力
040 副刊需要写给人背的散文
045 且慢经典
048 学习古代作家好榜样
051 古典名著的实名制
055 鲁迅为何不骂曹聚仁
058 旧学者的潇洒
061 学人的幽默
064 嘲诗的境界
067 喝一勺鸡汤也不错
070 傻心眼儿是好官
072 给真人秀节目的一封信
075 彰显赣地文化自信的历史名片评黎隆武先生《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
世今生》
078 江南的歌吟曹寅诗集《楝亭集》中的竹意象
084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可视性表达及传播
091 不必苛求作家有翻译基础致老顾的一封信
下编 学林走笔
097 构建全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互为图景
101 古典文学研究 释放当代价值
103 让边塞诗绽放新时代的艺术张力
107 曹寅诗歌的江南意蕴
114 从晏子的家俗看家风的形成
119 当下电视剧语言为何缺乏感染力?
126 清代课子图母教文化的当下意义
132 曹寅诗歌中的酒意象
139 清代乾隆朝佛画现象考述
159 《聊斋志异·翩翩》的故事情节来源
166 《桃花扇》中的雅集描写
174 曹寅诗词中梅意象特征探微
184 民国艺术期刊助成美术教育的新声与新变基于《亚波罗》《亚丹娜》视角的探析
202 论老舍对散文的态度与学理动机
214 欲望的闸口疾病视阈下影片《最爱》艾滋病叙事的新思索
223 大学生评论建设的创新思考
231 探析重塑纸媒书画版的意义与路径
239 战争史诗影片《八佰》的美学构建
246 网络视阈下舞蹈短视频的气场与祈向
258 中国纪录片如何书写平凡传奇
267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