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话语模式发展的特点,对其理
论批评的古典模式、现代模式、后现代模式这三大话语模式进行了
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剖析,并回顾了20世纪中国自传理论学术发展
史,阐述了五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传理论批评话语模式。作者认为:
不同理论派别对自传认识的理论概括,需要我们进行批判、接受、
消化与创新。
本书是对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的话语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全面总结、
挖掘、创新了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批评史的学术成果;剖析、阐释、扬弃
了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批评话语模式的得失;拓展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空
间,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提供了富有文化参照价值的学术资源。如果你从事
中国自传理论的学术研究,请把本书放到案头;如果你从事中国自传理论学
科的建设,请把本书放到案头。自传文学写作,精研本书,你将事半功倍。
┃序一┃
◇王丽
读罢这部著作,似在20世纪中西方自传理论话语模式研究大观园里走了一遭。耳畔是操着
汉语、法语、德语、英语等语言的绅士,嘈杂地说着他们自我、傲慢、羞耻、忏悔的人生故
事。作者持一把传记语言模式解剖刀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破解和研究。这位中国传记文学理
论研究者能够以此为题,向中西方传记史挖掘自传语言之启示录,是颇有学术勇气的。
这部专著的作者便是与我相识多年的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传记研究专家,江苏师范大学
教授王成军博士。他多年从事中西自传理论教学与研究,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
目,他善于用诗一般自由的语言对中外传记理论进行评析。本书研究内容便是由他主持的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理论成果。
当人类开始追问我是谁,就很可能已经进入我从哪里来的回忆与反思。而自传恰恰
来自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实现的冲动。自传以记叙人物自己的生平事迹与心
得为主。其真伪虚实颇受质疑,所以自传最初显示为文学传记和历史传记,它介于文学与历
史之间。将这种语言模式叙事方式纳入自己学术研究领地,正是作者对本文的种种方面研究
的冲动。
本书基于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话语模式发展的特点,对其理论批评的古典模式、现代模式、
后现代模式这三大话语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剖析,并回顾了20世纪中国自传理论
学术发展史,阐述了五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传理论批评话语模式。作者认为:不同理论派
别对自传认识的理论概括,需要我们进行批判、接受、消化与创新。
王成军教授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后学有所成的文学博士后。是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中青年
一代骨干。他一直活跃在中国传记文学研究的几个社团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是国家一级社
团,肩负着推动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的使命。王成军教授在学会组织的众多学术论坛和研
究项目中都发挥了骨干作用。2018年,他的学术专著《传记诗学》获评第五届中国传记文
学(理论研究)优秀作品。他的获奖感言颇有勇士之风:要为传记文学研究再干四十年!
我感动于中国传记文学事业有这样一批甘愿奉献毕生精力投身理论研究的跋涉者。在此,受
成军之命,欣然为此序。
祝愿这部凝结着成军教授心血的著作早日面世,为进一步深化中西自传理论研究开启一扇明
窗,为中国传记文学事业再添一片新瓦。
2021年11月25日于北京
(王丽: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
序二∥
┃序二┃
◇陈兰村
王成军教授撰写的《20世纪中西自传理论的话语模式研究》专著即将出版,他来信嘱我写
个序。我面前立刻浮现出一位特别英俊小帅哥的形象。那是近三十年前,在中国中外传记文
学第二届南京年会上,我们相识在随园。他当时才三十来岁。因我们都是传记文学的爱好者,
所以很快熟悉起来,此后一直保持联系,在研究传记文学的漫漫长途上互相鼓励着,结下了
深厚的革命友谊,我们共同称之为特殊的传记文学友谊。我在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时,王成军教授大力支持我,承担了清代传记文学的撰写任务。今天获悉他领衔的一本有关
中西自传理论研究专著竣工,在为他高兴祝贺的同时,写点我的感想。
一、有志传记文学研究者事竟成。我们初次相识时只是对传记文学有共同的兴趣,原来他在
江苏师大教外国文学,我在浙江师大教古代文学,但传记文学四字如一根纽带把我们连接起
来。从对传记文学的学习爱好发展为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坚持研究。他是博士毕业、博士后
出站,又到国外访学,始终咬住传记文学不放。他以前所发表的关于传记文学的多种学术论
文,已令同行们刮目相看。2011年9月他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中西传记诗学研究》,
在国内传记文学研究界,更是声名鹊起。这次新著《20世纪中西自传理论的话语模式研究》
则是他的新研究硕果,为中外自传理论的研究带来震撼式的丰富的信息。中国俗语:有志
者事竟成。王成军教授的新书给我们启示:有志传记文学研究者也可以功到事成。
二、跨文化研究的成功范例。王成军教授的研究采取走中西结合的路子。这是一条比较艰难
的路。因为走这条路的人自己既要有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功底,又要有西方文学的深
厚修养。而王成军教授对中西传记诗学的研究,对西方自传理论的话语模式的研究正是披荆
斩棘开辟出自己的路来。中国俗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王成军教
授的研究可以说是跨文化研究成功的一个范例。他的新著指出:三种话语模式,代表了西
方不同时期,不同理论派别对自传认识的理论概括,需要我们进行批判、接受、消化与创新。
又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记文化传统的国家,但由于儒家耻感文化的影响和西方忏悔
文化的缺失,因而自传写作却不甚发达,对自传理论的探究也不够深入。20世纪以来,在
西方自传文本和理论批评影响下,展开了中国自传理论学术发展史。梁启超、胡适、郁达夫、
朱东润、王元等学者,发表了诸多理论文章。新时期以前,由于政治因素制约,对西方自传
理论的研究几乎停滞。20世纪90年代迄今,国内学术界掀起了西方自传理论研究的小高潮,
形成了五种中国特色的自传理论批评话语模式。在这里,我特别要肯定他标出的附编(王
成军话语模式)文章之学术价值。
三、传记教学的先进工程。王成军教授的新著还透露一个信息,他说,专著还是他的教学成
果之一,是他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学生(本科和
研究生)科研融合、教学相长的结晶。部分学生参与了他主持的这个国家课题的具体章节的
撰写工作,不仅成了他们的本科或硕士论文的一个方向,而且与他们合作形成了论文且发表
在了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我认为这本新著是一个传记教学的先进工程。传记文学研究是
个巨大的学术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继续下去。王成军教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
学生的科研指导与写作培养,这是个值得赞扬的传记教学先进工程,对培养传记文学研究接
班人意义深远。
2021年11月2日于浙江师大丽泽花园寓所
(陈兰村: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成军,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校属研究
机构中外传记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南京大学出站博士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
比较文学学会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在《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电影艺术》
等中文核心期代外国文学》《电影艺术》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外传记诗学研究》《纪实与纪虚:中
西叙事文学研究》《传记诗学》等多部学术专著。
┃目录┃
引言
导论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话语模式的流变
上编:古典话语模式
第一章斯蒂芬·茨威格:自传真实与自我形塑
第二章安德烈·莫洛亚:自传话语的六宗罪
第三章乔治·古斯多夫:自传的条件与局限
第四章菲力浦·勒热讷:自传契约与小说契约
第五章菲力浦·勒热讷:自传契约与新自传契约
中编:现代话语模式
第六章让-保罗·萨特:自传话语的现代性
第七章保罗·约翰·埃金:自传指涉契约话语的美学价值
第八章西多尼·史密斯、朱莉亚·沃森:自传的麻烦
第九章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自传话语的艺术性
第十章弗里德里希·尼采、路易·阿尔都塞:两个现代自传话语
实验文本
下编:后现代话语模式
第十一章保罗·德曼:自传的解构和建构话语
第十二章保罗·德曼:解构自传话语模式的诗学价值与伦理缺失
第十三章罗兰·巴特:后现代自传叙事中的假体、主体与母体
第十四章罗兰·巴特:自我符旨疏离与自传的非解构性
第十五章雅各布·德里达:自我书写与自传话语
续编:中国话语模式
第十六章建构论:以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为代表
第十七章融合论:以杨正润《现代传记学》为代表
第十八章语言论:以李战子《自传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为代表
第十九章批评论:以梁庆标《当代西方自传批评辨析》为代表
第二十章认同论:以李有成《论自传》为代表
附编
第二十一章事实正义论:自传文学的叙事伦理
第二十二章论时间和自传
第二十三章论中西自传之我
第二十四章文本·文化·文学:论自传文学
第二十五章在忏悔中隐瞒论西方自传的坦白叙事
余论20世纪西方自传理论话语模式之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自传话语的生命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