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该死》是尼古拉斯·布莱克的第四部"奈杰尔·斯特雷奇威系列小说",也是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代表作。该书已被《观察家报》列为读者必读的 1000 部小说之一,并不止一次被搬上影视屏幕。故事以犯罪小说家弗兰克的日记开头,讲述他的 6 岁的儿子突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由此他悲愤交加,展开了追查禽兽的历程。故事最后,复仇者锁定嫌疑人,并潜入嫌疑人家中。然而,嫌疑人死亡后,弗兰克却对私家侦探奈杰尔坚称自己无罪。奈杰尔·斯特雷奇威依据严密的推理,做出了出乎众人意料的判断。
本书主要特色有:1,构思精巧。作者以罪犯的日记体作为开场,让读者跟随他的犯罪计划往下走,产生强烈代入感。2,情节曲折。小说中,每个人都有其犯罪的动机,让情节扑朔迷离、错综复杂。3,主旨深刻。作者本人为"桂冠诗人",其对经典文本的引用信手拈来,为小说增色不少。小说结尾巧妙地点题,给读者以思考空间,升华了小说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文豪博尔赫斯曾这样推荐他写的小说:“我希望好奇的读者把他的书借来看、偷来看、买来看,我向读者保证,他不会后悔。”
钱锺书在上海解放时期,曾摘抄过他的小说,原著也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诸多好莱坞名导、欧洲大导演对他的小说青睐有加,其小说屡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留名影史的黑色电影《禽兽该死》,克洛德·夏布洛尔导演作品。2021年,BBC将《禽兽该死》翻拍成迷你剧。就悬疑性、神秘感和逻辑性来讲,《禽兽该死》是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典范之作。尼古拉斯·布莱克细腻的情感描写、丰满的人物刻画、深刻的心理探索,远非一般侦探小说家所能做到。
提起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确实,这位昔时光顾伦敦侦探俱乐部的“常客”,自出道以来,累计创作悬疑探案小说 81
部,总销售量近 20 亿册,是地地道道的“侦探小说女王”。不过,在当时的英国,还有一位男性侦探小说家,其创作才能一点也不亚于阿加莎·克里斯蒂,只不过他的身份比较显赫,甚至有点令人生畏。尼古拉斯·布莱克(Nicholas Blake, 1904-1972),这个生于爱尔兰、长于伦敦、后来活跃在诗坛的“怪才”,不但拥有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英国桂冠诗人、大不列颠功勋骑士、战时宣传口掌门、左翼社会活动家等多种显赫身份,还在出版大量彪炳史册的诗歌集、论文集、译著的同时, 客串侦探小说创作,成就十分突出。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他创作侦探小说的原因竟然是囊中羞涩,无法支付居住已久的房屋的维修费。在给自己的诗友、同为桂冠诗人的斯蒂芬·斯潘德(Stephen Spender, 1909-1995)的信中,他坦言,因为担心失业,一直想写些可以盈利的书。于是, 一套以“奈杰尔·斯特雷奇威”(Nigel Strangeways)为业余侦探主角的悬疑探案小说诞生了。
该套小说共计 16 部,始于 1935 年的《罪证疑云》(A Question of Proof),终于 1966 年的《死后黎明》(The Morning after Death),陆续问世后,均引起轰动,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风靡欧美多地。直至今天,这套作品依然作为西方犯罪小说的经典被顶礼膜拜。《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每日电讯》等数十家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评论,称赞这套小说是西方侦探小说的“杰作”,“值得倾力推荐”。知名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恩(Elizabeth Bowen)说,尼古拉斯·布莱克“拥有构筑谜案小说的非凡能力”,“在英国侦探小说史上独树一帜”。当代著名评论家尼尔·奈伦(Neil Nyren)也说,尼古拉斯·布莱克不愧为“神秘小说大师”,“在西方侦探小说从通俗到主流的文学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a
人们之所以热捧尼古拉斯·布莱克,首先在于这套悬疑探案小说 构筑了 16 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尼古拉斯·布莱克熟谙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各种创作模式,在他的笔下,既有引导读者亦步亦趋的“谜踪”,又有适时向读者交代的“公平游戏原则”;既有转移读者注意力的“红鲱鱼”,又有展示不可能犯罪的“封闭场所谋杀”。而且,一切结合得十分自然,不留任何痕迹。譬如,该系列的第二部小说《死亡之壳》(Thou a Neil Nyren. “Nicholas Blake: A Crime Reader’s Guide to the Classics”, https://crimereads.com, January 18, 2019.Shell of Death),功勋飞行员费格斯不断收到匿名威胁信,断言他将在节日当天毙命。以防万一,费格斯请来了破案高手奈杰尔·斯特雷奇威。然而,劫数难逃,在节日家宴后,费格斯还是神秘死亡。凶手究竟是谁? 为何要选择节日当天谋杀他?谋杀动机又是什么?种种线索指向参加节日家宴的、有可能从谋杀中获益的一些嘉宾,其中包括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探险家乔治娅·卡文迪什,她与费格斯来往甚密。与此同时,奈杰尔·斯特雷奇威也开始调查死者费格斯鲜为人知的过去。又如该系列的第四部小说《禽兽该死》(The Beast Must Die),故事以侦探小说家弗兰克的日记开头,讲述他 6 岁的儿子突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由此他悲愤交加,展开了追查禽兽的历程。故事最后,复仇者锁定嫌疑人,并潜入嫌疑人家中,准备实施谋杀。然而,当东窗事发,弗兰克却坚称自己无罪。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弗兰克是有罪,还是无罪?奈杰尔·斯特雷奇威依 据严密的推理,做出了出乎众人意料的判断。再如该系列的第 14 部小说《夺命蠕虫》(The Worm of Death),开篇即以死者之口预告了自身的死亡,设置了“自杀还是谋杀”的悬念。死者名为皮尔斯·劳登,是一 个医学博士,他的尸体突然出现在泰晤士河中,全身只穿有一件粗花呢大衣,手腕处还有数道相同的刀伤。奈杰尔·斯特雷奇威奉命介入调 查,似乎所有家庭成员都对死者抱有敌意,所有人都有强烈的作案动机, 包括深受博士喜爱的养子格雷厄姆,次子哈罗德,还有小女儿瑞贝卡— 死者曾坚决反对她与艺术家男友的婚恋。随着调查深入,家中发生的又一起死亡事件陡然加剧了紧张局势。恶意谋杀仍在继续,奈杰尔·斯 特雷奇威不得不加快脚步。与此同时,他也在一艘腐烂的驳船上发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真相。
不过,尼古拉斯·布莱克毕竟是驰骋在诗坛多年的“桂冠诗人”,他在构筑上述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的同时,还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许多纯文学技巧。故事行文优美,引语典故不断,清新、优雅的风韵中又不乏幽默,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的心理和展示作品的主题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
《酿造厄运》(There’s Trouble Brewing)通过一家酿酒厂里的奇异命案, 展现了资本家的贪婪、人性的扭曲和底层劳动者的苦苦挣扎;另一方面,
《深谷谜云》(The Dreadful Hollow)又通过偏僻山村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展示了一幅幅极其丑陋的贪婪、嫉恨、复仇的图画;与此同时,《雪藏祸心》(The Corpse in the Snowman)还通过侦破豪华庄园一起诡异的“闹鬼”事件,反映了二战期间英国毒品的泛滥和上流社会的骄奢淫逸、人性丑陋。最值得一提的是《游轮魅影》(The Widow’s Cruise),该书的故事场景设置在希腊半岛东部的爱琴海上,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通过游轮上一起离奇古怪的命案,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与步入歧途的道德激情。
一般认为,尼古拉斯·布莱克对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最大贡 献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学者型业余侦探奈杰尔·斯特雷奇威这个人物 形象。在他的身上,几乎汇集了之前所有业余侦探的人物特征。他既像吉·基·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 1874-1936)笔下的“布朗神父”,善于同邪恶打交道,洞悉罪犯的犯罪心理 ;又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前比利时警官波洛”,在与人的交往中十分随和,富有人情味 ;还像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 1893-1957)笔下的“彼得·温
西勋爵”,风度翩翩,敏感、睿智、耿直的外表下蕴藏着几丝柔情。然而, 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还像尼古拉斯·布莱克及其几个诗友,温文尔雅,具有牛津大学教育背景,是个学者,以中古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诗歌为研究对象,出版有多部相关专著,断案时喜欢“引经据典”。每每,他卷入这样那样的复杂疑案调查,或受朋友之嘱、亲属之托,如
《罪证疑云》《雪藏祸心》;或直接听命于警官,如《饰盒之谜》(The Smiler with the Knife)、《谋杀笔记》(Minute for Murder);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暗夜无声》(The Whisper in the Gloom)、《游轮魅影》。
如此种种不凡的作者自身形象和人生轨迹,还屡见于小说的场景设置和其他人物塑造。譬如《亡者归来》(Head of a Traveler)和《诡异篇章》(End of Chapter),两部小说均设置了文学领域的疑案场景,而且案情也以“诗歌”为重头戏。前者描述奈杰尔·斯特雷奇威敬仰的大 诗人罗伯特·西顿的美丽庄园发生的无头尸案,其人物原型正是尼古拉 斯·布莱克昔时崇拜的偶像威·休·奥登(W. H. Auden, 1907-1973); 而后者聚焦某出版公司编辑的一部书稿,许多细节描写来自尼古拉斯·布 莱克二战期间担任国家宣传口负责人的经历。又如《罪证疑云》和《死后黎明》,两部小说也都以尼古拉斯·布莱克熟悉的校园生活为场景, 案情分别涉及英国的一所预备学校和一所以哈佛大学为原型的卡伯特大学,其中,前者的嫌疑人迈克尔·埃文斯的不幸遭遇,与尼古拉斯·布莱克早年在中学从教的经历不无相似。他被指控谋杀了校长的侄子,还与校长的年轻妻子有染。正是这些原汁原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描
写,使它们被誉为“校园谜案小说的经典”。
自20 世纪 30 年代起,尼古拉斯·布莱克的这套悬疑探案小说被陆续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广播剧,有的还被改编多次,如《禽兽该死》, 其中包括 1952 年阿根廷版同名电影和 1969 年法国版同名电影,后者由克劳德·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 1930-2010)任导演。出演奈杰尔·斯特雷奇威一角的则分别有格林·休斯顿(Glyn Houston, 1925- 2019)、伯纳德·霍斯法(Bernard Horsfall, 1930-2013)和菲利普·弗兰克(Philip Franks, 1956- )。2018 年,迪士尼公司宣布将依据《暗夜无声》改编的电影《知道太多的孩子》列为常年保留剧目。2004 年,BBC 公司又再次宣布将《罪证疑云》和《禽兽该死》改编成广播剧,导演为迈克尔·贝克威尔(Michael Bakewell)。甚至到了 2021 年,英国的新流媒体BriBox 和美国的AMC 还宣布再次将《禽兽该死》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由知名演员比利·霍尔(Billy Howle, 1989- )出演奈杰尔·斯特雷奇威。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尼古拉斯·布莱克的这套悬疑探案小说一 直未能译成中文,同广大读者见面,但学界、翻译界、出版界呼声不断。2021 年 5 月,尼古拉斯·布莱克逝世 50 周年纪念之际,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夏一鸣先生慧眼识珠,开始组织精干人马,翻译、出版这套小说。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努力,这套图书终于面世。尽管是名家名篇、精编精译,缺点仍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黄禄善
作者尼古拉斯·布莱克,1904年生于爱尔兰,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皇家文学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以英国现代诗歌著称,并于1968年至1972年期间担任英国桂冠诗人。与此同时,还出版有20部侦探小说,是英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其中以“奈杰尔·斯特雷奇威”为侦探主角的16部系列小说,囊括了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所有悬疑探案模式,文笔流畅,人物鲜明,被誉为西方犯罪小说的经典。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风靡一时。
第一部 复仇日记……………………………… 1
第二部 河上计划 ………………………… 95
第三部 必死之身…………………………… 115
第四部 罪恶昭然…………………………… 219
尾 声………………………………………… 241
第一部 复仇日记
6 月 20 日
我要杀一个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住在哪里,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是,我要找到他,杀了他……
好心的读者,请你原谅我这戏剧性的开场白。听起来像我写的侦探小说的开头,是不是?只是这个故事永远不会出版,称你为“好心的读者”,不过是个礼貌的传统—不,也许不尽然。我要做的事情,在大家眼里毕竟是“犯罪”。
任何罪犯,只要没有同谋,都需要找个人吐露心思。犯罪行为带来的孤独、可怕的孤立和悬而未决的焦虑,谁也无法全藏在心里。他迟早都要说出来。就算他意志坚强,他的“超我”也会背叛他,那可是住在他内心中的严厉的道德家,和他心中的秘密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无论罪犯信心满满还是谨小慎微,超我都会强迫罪犯出现口误,引诱他过于自信,让他留下罪证,成为秘密线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丁点儿良知,世间的一切法律和规则,都拿他没办法。然而,我们内心深处,都有赎罪的冲动—那是一种负罪感,一个随时可能摆脱束缚的叛徒。心中的是非,终将背叛我们。就算舌头拒不坦白,不经意间的行为也会。这就是为什么罪犯要回到犯罪现场。
我写这部日记,也正是这个原因。你,我想象中的读者,“伪善的读者、我的同类、我的兄弟”,将倾听我的忏悔。我对你绝不会有任何保留。如果有人能从绞刑架上将我救下来,那就是你了。在这幢小平房里坐着,很容易想象谋杀的场景。房子是詹姆斯给我租的,我精神崩溃之后,他让我在这里休养。(不,别想错了,好心的读者,我没疯。你现在就可以打消这种念头了。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我内心愧疚,但神志清醒)。看着窗外,很容易想象谋杀的场景。
窗外就是金冠山,在落日下熠熠生辉,海湾中波光粼粼,洋面如同金箔,我下面一百英尺的地方就是科布港,无数小船停靠在它的臂弯里,如同婴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只小船似乎都在向我说着小马迪的名字。如果马迪没有遭人杀害,我们会到金冠山上野营。他会穿着他最引以为傲的鲜红色泳衣,一头扎进海里。今天将是他的七岁生日,我答应过他,等他七岁的时候教他开小帆船。
马迪是我儿子。六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去村里买了点糖果回家,正要穿过家门外的那条马路时,发生了意外。在他看来,那应该就是拐角处一团令人睁不开眼的强光,片刻的噩梦之后,一切永远成了黑暗。他的身体被撞飞起来,落入了沟里。他当场毙命。几分钟后我才赶到,只见那袋糖果全撒在路上。记得我当时去捡糖果,似乎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直到我看见一粒糖果上有血迹。
后来,我病了一段时间 :脑膜炎、精神崩溃什么的,他们是这么说的。马迪是我唯一的亲人——特莎生下他就去世了。撞死马迪的人并没有停车。警察也没找到他。他们说,看尸体被抛起的距离和受伤的程度,他经过那个有盲区的拐角时,速度在五十码左右。我要找到、要杀掉的,就是这个人。
今天没法再往下写了。
6 月 21 日
好心的读者,我承诺过什么都不瞒着你,可我已经违背诺言了。
但是这件事我连自己都得瞒着,因为我还没有恢复健康,无法直接面对。那是我的错吗?我该让马迪一个人到村里去吗?好啦。谢天谢地,这话我说出来了。写下这句话,我很痛苦,笔尖差点把纸捅破。现在我有点晕眩,好像刚刚从腐烂的伤口里拔出了一枚箭头。不过,这痛苦也是一种解脱。让我来好好看看,这箭头上差点要了我性命的倒钩,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那天晚上,我要是没给马迪两个便士,如果我陪他一起去,或者派提戈太太去,那马迪现在还活着。我们就能在海湾里玩帆船,或者在科布港的尽头钓虾子,或者手脚并用,爬上那个开满了巨大黄色花朵的山坡。那种花叫什么来着?马迪总是想搞清楚所有东西的名字。可现在就我一个人了,搞清楚花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让马迪学会独立。我知道,特莎死后,我可能会对他太过宠爱,会影响他成长。我要训练他,他想要什么,让他自己去做 :我必须让他去冒一些风险。但他到村里也去过几十趟了,我工作的时候,他能和村里的孩子们玩一上午。他知道怎么过马路,何况我们这条路上也没什么车。谁能想到,这个恶魔会从拐角处冲出来呢?我猜,他的车里可能坐着一个女伴,他想在她面前出风头,或者是喝醉了。出事以后,他又不敢停车,没那个胆子承担后果。
我亲爱的特莎,这是我的错吗?如果你在,也不会让我对他过度保护,是不是?你自己就不喜欢被人宠着、被人照顾着。你比谁都独立。是啊,理性告诉我,我做的没错。但是,我脑海里总想着他那只手,紧紧抓着那个破了的纸袋子。那只手也没有指责我,只是让我不得安宁,好像在温柔地祈求我。我复仇,只是为了我自己。不知道验尸官有没有对我的“疏忽”进行批评。疗养院的人不让我看文件。我只知道,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被指控谋杀。谋杀!是杀害儿童。就算他们抓住他,也不过判刑坐牢,然后他又可以逍遥法外了——他们会终生吊销他的驾驶证吗?以前有没有这样做过?我要找到他,不能让他再去害人。杀他的人,应该戴上花冠(我在哪里读到过这样的话?),被奉为大众的恩人。好了,可不能拿自己开玩笑了。
你想要的,和人们通常所说的正义,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还是想知道验尸官说了什么。我已经恢复健康,可我还在这儿待着,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担心邻居们说闲话。你们看啊,就是那个人,让自己的孩子送了命,验尸官这么说的。噢,让他们,让验尸官,都见鬼去吧!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有理由说我是杀人犯啦,所以这根本没什么关系。
我后天回家。已经定下来了。今晚我会给提戈太太写信,让她把小屋子收拾一下。关于马迪的死,我已经面对了最糟糕的部分,我真的相信不应该责怪自己。治疗内心伤痛的过程已经结束。我可以全心全意,去完成我唯一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