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类读物以“朝代”为线索的通史类写法,分“专题”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十个侧面。按照由形而下至形而上的逻辑顺序,全书分为十章,分别介绍服饰、饮食、建筑、婚恋、教育、姓氏名字号、礼仪、汉字、戏曲、思想十个传统文化的侧面。每章内部又按照“述源理流、观器明道”的理路,为读者先厘清每一个文化点的源起、嬗变,然后阐述其特点、挖掘其内涵,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一个事物在某一阶段的特点,而且明白其过去的来路,清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十个章节彼此平行安排,读者不会出现“一章学不会,后面没法学”的现象。全书行文力求简洁明了,化繁为简,生动形象,不仅有较好基础的文科读者可以读懂,其他专业的读者也可以有较好的学习入手点。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美育素质教育方面的通识课程教材
1.本书精心选择了十个传统文化的主要侧面:衣、食、住、婚姻、教育、礼仪、文字、戏曲、姓氏、传统思想,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和内容,抛砖引玉、采英撷华,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本书拟采用双色或四色印刷,通过大量照片、图片、作品等全方位展示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与体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3.本书还引用大量古代文献介绍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侧面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4.本书配套智慧树在线课程,学生可以扫封面二维码码观看。
王祎,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天津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等。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献、文学、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等。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专题》《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等课程。曾获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天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内 容 提 要
本书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类读物以“朝代”为线索的通史类写法,分“专题”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十个侧面。按照由形而下至形而上的逻辑顺序,全书分为十章,分别介绍服饰、饮食、建筑、婚恋、教育、姓氏名字号、礼仪、汉字、戏曲、思想十个传统文化的侧面。每章内部又按照“述源理流、观器明道”的思路,为读者先厘清每一个文化点的源起、嬗变,然后阐述其特点、挖掘其内涵,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一个事物在某一阶段的特点,而且明白其过去的来路,清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十章彼此平行安排,读者不会出现“一章学不会,后面没法学”的现象。全书行文力求简洁明了,化繁为简,生动形象,不仅有较好基础的文科读者可以读懂,其他专业的读者也可以有较好的学习入手点。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也适合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爱好者及海内外的汉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1 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2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2 一、什么是“文”
2 二、什么是“化”
3 三、关于“文化”的诸多阐释
4 四、他者眼中的中华文化
5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及特点
5 一、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5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特点
6 三、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7 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8 第一章 垂衣裳而天下治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9 第一节 中国传统服饰史概说
9 一、中国服饰发展的源头
10 二、各个朝代主要的服饰形制
26 第二节 从头开始——首服
29 第三节 衣深理更深——深衣
30 一、什么是深衣
30 二、深衣的主要形制——裾
32 三、深衣的其他分类
33 四、深衣的文化内涵
34 第四节 一行一停皆传情——襦裙
34 一、什么是襦裙
34 二、襦裙的分类
35 三、襦裙的历史演变
36 四、襦裙的美学内涵
36 第五节 衣冠并禽兽——补服
37 一、补子溯源
38 二、补子的形状及区别
38 三、清朝补子的纹样
39 四、清朝补子纹样的寓意
40 五、补服的文化内涵
42 第二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43 第一节 吃什么,怎么吃?——传统 饮食文化概说
43 一、古代的食材
44 二、古代的器具
46 三、古代的烹技
46 四、古代的调术
47 第二节 备尝世味,品味人生——传统 饮食的特色与内涵
47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49 二、中国传统饮食风貌
51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53 第三章 栋宇间显三才之妙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
54 第一节 以何为席,以何为盖?——中国古典建筑的分类
54 一、古典建筑的分类
59 二、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样式
63 第二节 星光点点,河汉璀璨——中国古典建筑特征词汇举隅
64 一、斗拱
64 二、吻
65 三、须弥座
65 四、瓦当
66 五、影壁
66 六、雀替
67 七、藻井
69 八、窗
70 九、罩
71 第三节 境外之象,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71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73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
77 第四章 仪程繁复 形态多样 ——中国传统婚恋文化
78 第一节 由内而外,由多而专—— 中国古代婚恋形态的演变
78 一、什么是婚姻
78 二、人类婚姻形态的历史演变
80 第二节 有情人终成眷属吗?——中国传统婚恋文化的形态分析
80 一、男女情爱主导的婚姻
80 二、政治目的主导的婚姻
81 三、强权统治主导的婚姻
82 四、经济利益主导的婚姻
83 五、宗教信仰主导的婚姻
84 第三节 三书六礼——中国传统婚姻的仪程与制度
85 一、婚前礼
85 二、正婚礼
86 三、婚后礼
87 第四节 身不由己的被动——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
87 一、七出三不去
89 二、和离制度
89 三、义绝制度
89 四、呈诉离婚
90 第五节 祭祀、继嗣、内助——中国 传统婚恋文化的内涵
90 一、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
90 二、中国传统婚姻的原则
91 三、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
95 第五章 私学与官学 学而优则仕 ——中国传统教育考录文化
96 第一节 学在官府——中国历代官学 教育
96 一、夏、商、周的官学
97 二、秦朝的学室
98 三、汉朝的太学
98 四、魏晋南北朝的官学
99 五、唐朝的“六学二馆”
99 六、明清的国子监
100 第二节 学术下移——中国传统私学
教育
100 一、私学的兴起
101 二、私学教育的发展史
102 三、私学教育的形式
104 第三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历代科举制度
105 一、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105 二、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106 三、宋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
107 四、明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衰落
108 第四节 柳暗花明——科举考试之后
109 一、三鼎甲
109 二、中进士后的主要庆祝活动
110 三、中进士之后的任职
111 四、落第后的幸与不幸
113 第五节 科举制度的利弊与世界影响
114 一、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
114 二、中国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115 三、中国科举制度西传的过程
116 四、西方文官选用制概况
118 第六章 寻根问祖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119 第一节 中国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119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120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121 第二节 古代的大姓和郡望
121 一、大姓
122 二、郡望
122 第三节 古人的名、字、号
122 一、名
123 二、字
124 三、号
126 第七章 礼仪之邦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127 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形式及特点
127 一、礼仪的概念及常见的见面礼仪
129 二、中国常见的古代礼仪
131 第二节 祀神祭人——吉礼
131 一、祭天神
132 二、祭地祇
132 三、祭人鬼
133 第三节 征伐之礼——军礼
133 一、军礼概说
135 二、征战之礼
136 三、校阅之礼
137 四、田猎之礼
137 第四节 待客之礼——宾礼
137 一、什么是宾礼
138 二、时聘、殷覜
139 三、时会、殷同
139 四、士相见礼
141 第五节 亲万民礼——嘉礼
141 一、饮食之礼、飨燕之礼
141 二、射礼
143 三、婚冠礼
144 四、脤膰之礼
144 五、贺庆之礼
144 六、巡守礼
144 七、即位改元礼
145 第六节 丧灾之礼——凶礼
145 一、丧礼
147 二、荒礼
147 三、吊礼
147 四、恤礼
147 五、禬礼
149 第八章 由古而今 由繁而简 ——中国古代汉字文化
150 第一节 “四体”——中国古汉字的
“造字法”
150 一、原始的记事方法
151 二、汉字的构造方法——六书
154 第二节 “二用”——中国古汉字的 “用字法”
154 一、古汉字的使用方法——转注
154 二、古汉字的使用方法——假借
155 三、六书小结
156 第三节 “古文字阶段”——汉字的 形体演变(一)
157 一、甲骨文的出现
158 二、金文的得名及特点
158 三、大篆的出现及特点
158 四、小篆的出现及特点
159 第四节 “今文字阶段”——汉字的 形体演变(二)
160 一、隶书的生成与隶变
160 二、楷书的特点与欣赏
161 三、草书的特点与用途
162 四、行书的特点与欣赏
164 方寸舞台演绎百态人生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165 第一节 兼取百家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戏曲的源流
166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167 二、唐朝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168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168 四、元朝——戏曲的成熟期
170 五、明朝——戏曲的繁荣期
170 六、清朝及近现代——戏曲的转型期 与革新期
171 第二节 程式化、综合化、虚拟化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点
171 一、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方式
174 二、中国戏曲综合化的表现方式
175 三、中国戏曲虚拟化的表现方式
176 第三节 东方歌剧——中国的国粹“京剧”
176 一、京剧的孕育与形成
177 二、京剧的行当划分
180 三、京剧“四大名旦”
181 第四节 南曲柔美优雅,北曲苍凉悲壮——戏曲的南北代表剧种
182 一、南方戏曲的代表剧种及地域特点
183 二、北方戏曲的代表剧种及地域特点
186 第十章 向古人借智慧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187 第一节 古代思想与人之初
187 一、性善说
188 二、性恶说
188 三、性静说
189 第二节 古代思想与人之学
189 一、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中成长、壮大
189 二、学习的时间——活到老,学到老
190 三、学习的态度——学而持谦,进步长足
191 四、学习的目的——学而后馈、报本反始
192 第三节 古代思想与人之困
192 一、由苦而静以苦为乐
193 二、磨砺出真金
194 三、祸福相依
195 第四节 古代思想与人之世
195 一、损己利他他己兼利
196 二、积善有庆积恶有秧
197 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198 四、良善有度暴恶有制
199 含英咀华
2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