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一书共载医案500余个,记载了李时珍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临床实践资料。本书对《本草纲目》中的医案进行了详细的收集整理,针对这些医案,在文字上进行了翻译,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在医理上进行了阐释,让读者在阅读医案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读者能把握其理,应用于临床,做到古为今用。本书有较强的专业性、趣味性、故事性,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研读,也适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本草纲目》在我国医学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一部闻名中外影响深远的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对《本草纲目》中的医案进行了详细的收集整理,加以白话译解及医理阐释。
便于读者理解、参考,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
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穷毕生之精力,采众家之精华,实地考察数省,书稿增删三次,始完成巨著《本草纲目》。该书问世以来,屡付剞劂,反复再版。习本草者,以其为渊薮;著本草者,以其为依归。国内风行,海外流传,赞誉之词,不绝于耳。
余自潜心中医以来,览灵兰秘典,诵金匮真言,专注古籍,醉心本草。恩师王绪前教授尝谓:《本草纲目》之精华在于发明一栏,可精读之。余谨遵师命,授课之余暇,临证之闲隙,即参悟文辞,探究医理。偶见零散医案夹杂其间,读之令人兴趣盎然,爱不释手。盖李时珍不但精于本草,而且医术高超,为证明药物之功效,常以医案为佐证,读之可彰功效之理,可知配伍之用,可察疗效之确。自此以后,对《本草纲目》医案留心搜求,揣摩其理,推敲其用,施之于临床,果然大放异彩,试举几例:
《卷13·延胡索》:荆穆王妃胡氏,因食荞麦面着怒,遂病胃脘当心痛,不可忍……乃以玄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延胡索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此案用治胃痛疗效甚佳,受其启发,凡遇胃痛则加入此药,果真止痛效速。
《卷16·车前》:欧阳公常得暴下病,国医不能治。夫人买市人药一贴,进之而愈。力叩其方,则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服二钱匕。患者腹泻,不治泻而利小便,即开支河之法。治腹泻时参用此法,真能事半功倍。
《卷17·大黄》:治风热积壅,一切牙痛,去口气,大有奇效。好大黄瓶内烧存性,为末,早晚揩牙,漱去。都下一家专货此药,两宫常以数千赎之,其门如市也。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大黄《本草纲目》医案译注可清泻胃肠,故为治牙疼之良药。余治火热牙疼,不论患者便秘与否,于清胃散中加入酒大黄,一二剂牙疼即止。
《卷18·牵牛子》: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患者症状类似急性前列腺炎,李时珍所用之药皆入肝经,余推测前列腺隶属于肝。后治前列腺肥大、增生,用济生肾气丸为主方,加入疏肝散结、活血化瘀之品,果收佳效。
《卷30·银杏》: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此方即定喘汤,文中极言其效,临床试验,方知所言不虚。一男性患者,六十余岁,患哮喘二十余载,辗转治疗,求治于余。余以病久难治,告之需长期服药,始能见效。忆及此案,径书定喘汤原方,嘱服一周。复诊之时,患者笑容满面,谓病已去大半,诘问医生既有回春妙手,何故谦虚如此?余谓此皆李时珍之功也!
凡此等等,越读越领略到《本草纲目》之博大精深,越读越感受到《本草纲目》之实用性强。为使《本草纲目》惠泽后世,遂萌发编撰之志。对零落散布的医案加以收集归类,便于汇观;对佶屈聱牙的文字加以翻译疏通,便于众览;对晦涩难懂的医理加以发微抉隐,便于参考。历经七载,始得成书。
本次编撰,对原著中涉及鬼神,荒诞离奇等医案,未予收录;对于现在临床已不适用的药物、食物等,为保留文献原貌,未做删减,仅供研读参考,不做使用依据。然笔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尚请同道不吝指正。
徐荣鹏
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2 年11 月1 日
医学博士,从事《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教学及临床工作10余年,临床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皮肤科疾病等。对《本草纲目》有一定的研究。主编及参编中医著作4本。
一、 肺 系 病 案 /1
(一) 咳嗽 /1
1. 时珍咳嗽(1) 2. 痰饮咳嗽(2) 3. 肺热咳嗽(3)
4. 虚乏咳嗽(4) 5. 一切咳嗽(4) 6. 痰嗽并喘(5)
7. 咳嗽上气(5) 8. 顽固咳嗽(6) 9. 经年气嗽(6)
10. 经久咳嗽(7) 11. 病嗽多日(8)
(二) 哮喘 /8
1. 哮喘痰嗽(8) 2. 寒痰气喘(9) 3. 多年喘咳(9)
4. 小儿齁喘(10) 5. 小儿痰喘(10)
(三) 肺痨 /11
1. 劳瘵求食(11) 2. 劳瘵吐血(12) 3. 多年劳瘵(13)
4. 劳瘵传染(13) 5. 劳瘵发热(14) 6. 传尸劳疰(14)
(四) 肺痈 /15
久嗽肺痈(15)
二、 心 脑 病 案 /17
(一) 中风 /17
1. 中风汗出(17) 2. 中风不语(18) 3. 中风口噤(18)
4. 中风神昏(19) 5. 中风偏瘫(20) 6. 中风瘫缓(21)
8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二) 心悸 /21
心下悸动(21)
(三) 不寐 /23
1. 离魂恶梦(23) 2. 离魂异疾(24)
(四) 癫狂 /25
1. 喜笑不止(25) 2. 失心颠狂(25) 3. 麦毒致狂(26)
4. 狂病登树(27) 5. 受惊发狂(27) 6. 发狂杀人(28)
三、 脾 胃 病 案 /30
(一) 呕吐 /30
1. 小儿呕泄(30) 2. 蓝汁止呕(31) 3. 呕吐不止(31)
(二) 吞酸 /32
妇人吞酸(32)
(三) 呃逆 /32
1. 因怒病呃(32) 2. 病后呃逆(33)
(四) 胃痛 /33
1. 胃痛数年(33) 2. 怒食胃痛(34) 3. 心脾疼痛(34)
4. 心脾气痛(35) 5. 一切胃痛(36) 6. 心气痛(37)
7. 食冰太过(37)
(五) 痞满 /38
饱食致痞(38)
(六) 噎膈 /38
1. 妇人病噎(38) 2. 贫叟病噎(39) 3. 食梗难下(39)
(七) 反胃 /40
1. 反胃呕吐(40) 2. 富人反胃(41) 3. 三世反胃(42)
4. 反胃关格(42) 5. 呷气反胃(43) 6. 幼年反胃(43)
(八) 食积 /44
1. 食粉成积(44) 2. 食桃成积(45) 3. 食积黄肿(45)
4. 心腹积滞(46)
(九) 腹胀 /47
1. 胸腹饱胀(47) 2. 膈脘气滞(47) 3. 腹胀如鼓(48)
(十) 痢疾 /49
1. 久病气痢(49) 2. 太宗气痢(49) 3. 下痢白脓(50)
4. 泄痢赤白(51) 5. 痢血百日(51) 6. 脓血恶痢(52)
7. 时行血痢(52) 8. 多人血痢(53) 9. 赤痢热躁(54)
10. 久痢五色(54) 11. 暑痢不瘥(55) 12. 热毒下痢(55)
13. 脏毒下痢(56) 14. 孝宗冷痢(57) 15. 下痢咳逆(57)
16. 下痢将绝(58) 17. 一切下痢(59) 18. 一切痢疾(60)
(十一) 泄泻 /60
1. 风邪客胃(60) 2. 水泄不止(61) 3. 大肠寒滑(61)
4. 老妇病泻(62) 5. 水泻不止(63) 6. 暴泄如注(63)
7. 老妇溏泄(63) 8. 急性腹泻(65) 9. 夜数如厕(65)
10. 滑泻数年(66) 11. 久泄不愈(66) 12. 腹痛作泻(67)
(十二) 便秘 /68
痰阻便秘(68)
(十三) 酒毒 /69
1. 酒积酒毒(69) 2. 饮酒发热(69) 3. 饮酒虚乏(70)
4. 酒果积热(70)
(十四) 肥胖 /72
身体过充(72)
(十五) 食物中毒 /72
1. 蟹柿同食(72) 2. 荆芥忌鱼(73) 3. 豆腐中毒(74)
4. 好食豆腐(74) 5. 嗜食鱼鲙(74) 6. 鱼鲙成积(75)
7. 多食山鸡(76) 8. 多食鹧鸪(76) 9. 多食竹鸡(77)
10. 好食紫樱(77) 11. 嗜食胡椒(78) 12. 好食炙煿(79)
13. 饮酒过多(79) 14. 嗜好饮茶(79) 15. 多食瓜果(80)
16. 食蕨成疾(81) 17. 中仙茅毒(81)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十六) 误食异物 /82
1. 吞针入腹(82) 2. 误吞金馈(82) 3. 误食头发(83)
(十七) 嗜食异物 /84
1. 嗜食污泥(84) 2. 嗜食灯花(84) 3. 好食生米(85)
(十八) 寄生虫病 /86
1. 蛔咬心痛(86) 2. 寸白虫病(86) 3. 蒜汁吐虫(87)
4. 蛊毒中人(88) 5. 应声虫病(89)
四、 肝 胆 病 案 /91
(一) 黄疸 /91
1. 面身皆黄(91) 2. 黄疸吐血(92)
(二) 头痛 /92
1. 伤风头痛(92) 2. 气虚头痛(93) 3. 气郁头痛(93)
4. 头风畏冷(94) 5. 偏正头痛(94) 6. 风痰头痛(94)
(三) 受惊 /95
1. 受惊喑哑(95) 2. 饱食受惊(96)
(四) 痫证 /97
风痫频发(97)
五、 肾膀胱病案 /98
(一) 水肿 /98
1. 一切肿胀(98) 2. 气壮肿满(99) 3. 水肿尿涩(99)
4. 气虚水肿(100) 5. 身面浮肿(100) 6. 胕肿喘急(101)
7. 水气肿满(101) 8. 水气浮肿(102)
(二) 淋病 /102
1. 男妇血淋(102) 2. 血淋不愈(103) 3. 血淋胀痛(103)
4. 血淋不痛(104) 5. 多饮痛淋(104) 6. 痛淋尿血(105)
7. 各种淋病(105) 8. 多人病淋(106) 9. 老人淋病(107)
10. 秋日患淋(107) 11. 淋病不愈(108) 12. 淋病食疗(109)
13. 小儿淋病(109) 14. 小儿气淋(110)
(三) 癃闭 /110
1. 立则尿闭(110) 2. 小溲不通(111) 3. 小便不通(112)
4. 尿闭中满(113) 5. 尿闭腹胀(114) 6. 二便不通(114)
7. 小便不利(115) 8. 转脬尿闭(116)
(四) 关格 /116
吐逆便闭(116)
(五) 遗精 /117
肾虚遗精(117)
(六) 阳痿 /118
补肾壮阳(118)
(七) 阴缩 /118
两肾缩入(118)
(八) 腰痛 /119
1. 腰膝疼痛(119) 2. 腿脚乏力(120) 3. 腰脚软弱(121)
4. 虚寒腰痛(121) 5. 气滞腰痛(122) 6. 腰部沉重(122)
7. 发瘕腰痛(123)
(九) 脱发 /124
拔白换黑(124)
(十) 牙痛 /124
1. 风牙痛肿(124) 2. 风气牙痛(125) 3. 风虫牙痛(125)
4. 虫牙作痛(126) 5. 龋齿疼痛(126) 6. 虫牙疼痛(127)
7. 风热牙痛(127) 8. 牙齿不生(128)
(十一) 脚气 /128
1. 脚气肿急(128) 2. 脚气疼痛(129) 3. 脚气病危(130)
4. 脚气攻注(130) 5. 童贯脚气(131) 6. 宗元脚气(131)
7. 脚风用药(132)
12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六、 外 感 病 案 /133
(一) 风邪 /133
1. 风疾数年(133) 2. 患暴中风(133) 3. 体虚有风(134)
4. 解母病风(134) 5. 诸风纵缓(135) 6. 风入腠理(136)
7. 病风数年(137) 8. 风湿痹痛(137) 9. 风疾已深(138)
(二) 寒邪 /138
1. 卧簟受冷(138) 2. 素羸中寒(139) 3. 受冷寒中(140)
4. 伤寒坏证(141) 5. 时疫热疾(142)
(三) 暑邪 /143
暑月中暑(143)
(四) 热邪 /144
1. 伏火为病(144) 2. 武宗心热(146) 3. 热证已极(146)
4. 发斑怪证(147)
(五) 疟疾 /148
1. 作劳发疟(148) 2. 久病劳疟(149) 3. 脾虚寒疟(149)
4. 疟疾寒热(150) 5. 疟疾疲乏(151) 6. 病疟半年(151)
7. 病疟吐下(152)
(六) 霍乱 /153
1. 宗元霍乱(153) 2. 暴病霍乱(153)
(七) 麻风 /154
1. 病大风疮(154) 2. 大风不愈(155) 3. 病癞历年(155)
4. 大风恶疾(156) 5. 麻风遭弃(157) 6. 久病疠风(157)
(八) 瘟疫 /158
1. 天行虏疮(158) 2. 天行病后(159) 3. 疫疠发肿(159)
4. 雷头风证(160) 5. 烧香辟疫(161) 6. 涂香辟疫(162)
7. 萤火辟邪(162) 8. 治邪除病(163) 9. 戴茱萸囊(163)
10. 冒雾晨行(164) 11. 飞丝缠阴(164)
七、 气血津液病案 /166
(一) 气证 /166
1. 闻雷即昏(166) 2. 气短不接(167)
(二) 血证 /167
1. 鼻衄不止(167) 2. 常年鼻衄(168) 3. 鼻衄不止(169)
4. 鼻衄甚危(169) 5. 衄血不止(169) 6. 妇人衄血(170)
7. 肺损咯血(170) 8. 肺伤呕血(170) 9. 吐血不止(171)
10. 阳虚吐血(172) 11. 吐血下血(173) 12. 九窍出血(173)
13. 肠风下血(173) 14. 大肠下血(174) 15. 脏毒下血(174)
16. 脏毒下血(175) 17. 齿缝出血(176) 18. 血痣溃血(176)
19. 灸疮出血(177)
(三) 痰饮 /177
1. 痰饮吐水(177) 2. 久患饮癖(178) 3. 痰疾咳嗽(179)
4. 痰饮不愈(180)
(四) 消渴 /181
1. 久病消渴(181) 2. 消渴饮引(181)
(五) 瘿瘤 /182
1. 忽生瘿疾(182) 2. 众人病瘿(183) 3. 腋下瘤瘿(183)
(六) 癥瘕积聚 /184
1. 癥癖腹胀(184) 2. 卒暴癥块(184) 3. 癥瘕腹痛(185)
4. 食鸡成瘕(185) 5. 食鸭成瘕(186) 6. 食米成瘕(186)
7. 鳖瘕疼痛(187) 8. 一切壅滞(187) 9. 痃癖内灸(188)
10. 脾之冷积(188) 11. 楚王吞蛭(189)
(七) 内伤发热 /190
1. 骨蒸劳热(190) 2. 热蒸如燎(191) 3. 骨蒸发热(192)
(八) 虚劳 /192
1. 早衰齿落(192) 2. 筋病损伤(193)
(九) 痹病 /193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1. 全身疼痛(193) 2. 历节风痛(194) 3. 风湿痹痛(195)
4. 风热臂痛(196) 5. 风痹髀痛(196) 6. 颈项强急(197)
7. 手足不遂(198)
八、 妇 科 病 案 /200
(一) 月经诸症 /200
1. 女子痛经(200) 2. 崩中带下(201) 3. 血风攻脑(201)
4. 热入血室(202)
(二) 难产 /204
1. 妇人难产(204) 2. 生产困闷(204) 3. 胎滑易生(205)
4. 缩胎易产(205) 5. 苦于难产(206) 6. 死胎不下(207)
(三) 产后诸症 /207
1. 产后血运(207) 2. 产运已死(208) 3. 产后中风(208)
4. 乳汁不行(209) 5. 怀子不乳(210) 6. 子宫脱垂(210)
(四) 脏躁 /211
妇人脏躁(211)
九、 儿 科 病 案 /212
(一) 惊风 /212
1. 皇子惊风(212) 2. 慢肝惊风(213) 3. 慢脾惊风(213)
4. 小儿急惊(214)
(二) 痘疮 /214
1. 痘疮倒黡(214) 2. 痘出倒黡(215) 3. 痘疮陷顶(216)
4. 痘疮不出(217) 5. 痘疮不泽(218)
十、 外 科 病 案 /220
(一) 痈疽 /220
1. 痈疽发背(220) 2. 一尼发背(221) 3. 痈疽恶疮(221)
4. 乳痈外治(222) 5. 阴下悬痈(222) 6. 李 病痈( 223)
7. 简子杀骡(223) 8. 酒毒生疽(224) 9. 发背溃坏(224)
10. 背疽虚证(225) 11. 背疽阴证(227) 12. 甲疽延烂(228)
13. 蒜灸治疽(229)
(二) 疮疡 /230
1. 乌梅疗疮(230) 2. 恶疮不愈(231) 3. 多年恶疮(231)
4. 恶疮近死(232) 5. 恶肉毒疮(232) 6. 毒疮肿毒(233)
7. 疔疮日重(233) 8. 疔疮肿毒(234) 9. 老人发背(234)
10. 孩子热疮(235) 11. 服丹生疮(236) 12. 热毒湿疮(237)
13. 湿疮遍生(237) 14. 湿疮浸淫(238) 15. 粪敷头疮(239)
16. 颊生疮疡(239) 17. 口中疳疮(240) 18. 背疮外治(241)
19. 囊疮痛痒(241) 20. 妒精下疳(241) 21. 两股生疮(242)
22. 左膝疮痒(242) 23. 两足生疮(243) 24. 病鱼脐疮(243)
(三) 肿毒 /244
1. 手臂肿痛(244) 2. 风背肿痛(244) 3. 背部虱瘤(245)
4. 额角肿痛(246)
(四) 痔疮 /246
1. 肛门痔痛(246) 2. 痔瘘作痛(247) 3. 痔疮不愈(247)
4. 槐汤灸痔(248) 5. 痔热肿痛(248) 6. 野鸡痔病(249)
7. 痔漏疮发(250)
(五) 烧烫伤 /250
1. 炭火烧伤(250) 2. 热气蒸面(251) 3. 脚疮生虫(251)
(六) 疝气 /252
1. 疝气重坠(252) 2. 产妇寒疝(252) 3. 寒疝病发(253)
4. 寒疝囊肿(253)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十一、 伤 科 病 案 /255
(一) 跌打损伤 /255
1. 打扑伤肿(255) 2. 爪甲掰裂(255) 3. 骨碎筋伤(256)
4. 坠马折足(257) 5. 坠马扑损(257) 6. 踠折伤骨(258)
7. 覆车跌扑(258) 8. 破伤风毒(259) 9. 治破伤风(259)
10. 胡雁折翅(260) 11. 山鸡伤足(260)
(二) 金疮外伤 /261
1. 金疮外伤(261) 2. 金疮磕损(262) 3. 金创出血(262)
4. 金疮出血(263) 5. 刀割舌头(263) 6. 刀伤出血(264)
7. 飞矢中目(265) 8. 箭镞入肉(265) 9. 箭镞入骨(266)
10. 如意伤颊(267) 11. 恶刺生疮(267)
(三) 疯狗咬伤 /268
1. 狗咬伤( 268) 2. 犬咬伤(268)
(四) 蛇虫咬伤 /269
1. 蚯蚓咬毒(269) 2. 蚯蚓咬人(269) 3. 蝮蛇咬伤(270)
4. 毒蛇咬伤(271) 5. 蛇蛟蝎螫(271) 6. 误吞蜈蚣(272)
7. 误饮蚂蟥(272) 8. 误吞水蛭(273) 9. 虫豸咬伤(273)
10. 蜘蛛咬毒(274) 11. 蜘蛛咬伤(275) 12. 蜂螫伤毒(275)
13. 蚰蜒入耳(276) 14. 壁虱入耳(276) 15. 天蛇毒疮(277)
16. 天蛇螫毒(277) 17. 误饮蛟龙(278) 18. 龙伏藏内(279)
十二、 五官病案 /280
(一) 目疾诸症 /280
1. 赤目肿痛(280) 2. 目赤痛肿(280) 3. 赤眼肿痛(281)
4. 睡起目赤(281) 5. 赤眼生翳(282) 6. 赤眼内障(282)
7. 目赤失明(283) 8. 目病生翳(284) 9. 目中生翳(284)
10. 痘后目障(285) 11. 痘后目翳(285) 12. 内外翳障(286)
13. 青盲内障(286) 14. 青盲洗法(287) 15. 酒毒目盲(287)
16. 目盲虚证(288) 17. 阳虚失明(289) 18. 目昏羞明(289)
19. 至夜目疼(290) 20. 目不得闭(291) 21. 烂弦疳眼(292)
22. 烂弦风眼(293) 23. 各种目病(293) 24. 火盛目病(294)
25. 治眼奇法(294) 26. 蛴螬复明(295) 27. 蛇胆复明(295)
28. 石蟹复明(296) 29. 露珠明目(296) 30. 羊肝益目(297)
(二) 咽喉诸症 /297
1. 咽喉肿痛(297) 2. 九种喉痹(298) 3. 缠喉风肿(299)
4. 患缠喉风(300) 5. 喉痹吐方(300) 6. 食饴噎喉(301)
7. 骨鲠咽中(302) 8. 肋肉哽喉(302) 9. 鱼刺鲠喉(303)
10. 鸡骨哽喉(303)
(三) 舌胀 /304
1. 舌胀塞口(304) 2. 舌胀满口(304)
(四) 酒渣鼻 /305
鼻上酒齇(305)
(五) 痄腮 /306
仁宗痄腮(306)
(六) 面黑 /306
郁久面黑(306)
十三、 养生服食病案 /308
(一) 服食延年 /308
1. 煎露饮服(308) 2. 服食黄精(308) 3. 服食玉竹(310)
4. 服食苍术(310) 5. 服食仙茅(311) 6. 服食热药(312)
7. 服食乌附(312) 8. 服补骨脂(313) 9. 服万年草(315)
10. 服食苍耳(315) 11. 服食地黄(316) 12. 服何首乌(316)
13. 服食菖蒲(318) 14. 服食柏叶(318) 15. 服食楮实(319)
16. 服食乳汁(320) 17. 服交感丹(320) 18. 服地仙丹(321)
《本草纲目》医案译注
19. 服食丸药(322) 20. 服豨莶丸(323) 21. 服首乌丸(325)
22. 服大造丸(326) 23. 苏合香丸(327) 24. 服食散药(328)
(二) 服食中毒 /329
1. 朱砂中毒(329) 2. 水银中毒(330) 3. 热药中毒(331)
4. 礜石中毒(332) 5. 服玄明粉(333) 6. 服金花丸(333)
7. 服食川芎(334) 8. 多服毒药(335) 9. 木鳖中毒(335)
10. 附子中毒(336) 11. 冰片中毒(336) 12. 杏仁服法(337)
13. 服食杏仁(338) 14. 烟熏中毒(338) 15. 壁鱼食字(339)
病 症 索 引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