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绘本的呈现方式, 内容涵盖大量的基本乐理知识, 融合了奥尔夫器乐配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以及身体打击乐等多种形式, 引领小朋友全方位地综合感受理解音乐。4年来, 作者已在多家教学机构开设实验课, 先后有百余名儿童受惠于课程。基于中国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范畴及学习特点, 本书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不同于常见的专业乐理书籍, 颇有新意。事实证明, 本书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小朋友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乐理启蒙, 可以与之后的音乐学习无缝连接, 是一套成功的乐理启蒙教学用书。
“白小胖和黑小瘦的音乐启蒙”……我了解这个儿童乐理课程得有快5年的时间了,但是这个标题写起来感觉又很生疏,我更习惯叫这个课程“学前班”。作者孙盼和孙鑫,大家都叫她们大孙小孙老师,为了创编这个课程,前前后后花了近5年的时间。她们就像姐妹俩一样形影不离,一起授课、一起讨论、一起到各地参加不同的研修班——奥尔夫、达尔克罗兹、身体打击乐……为了实践她们创编的这个课程,她们每周从很远的地方开车来我创办的“乐趣101”钢琴工作室开班上课,就为了可以得到实际操作的经验,也通过实际教学不断改进这个学前班课程。我很认同她们的理念和方法,但也没少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她们争论,比如拿什么水果打比方,什么地方进度快了,该不该用英语单词一类的。她们这样热爱她们的追求,以至于我一度认为她俩前些年各自生孩子就是为了给这本书做实验。后来发现好像我理解错了,她们的这本书,献给了她们的孩子张亦弛和李拜天——一个白小胖、一个黑小瘦。
孩子们学说话,在张嘴说之前已经听了很多别人说话,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说出来的话才有自然的语气。我觉得学习音乐也应该是这样,孩子在开始学一件乐器之前应该已经有了对音乐的爱和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这样演奏出的音乐才是活的。这个课程就是为了孩子们开始学习用音乐“说话”之前做良好的准备。她们把不同节奏和音值、音高等音乐元素的听觉体验和在谱子上的表现,用游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融入课程中,同时还加入了一些乐器演奏所需的身体协调训练。当然,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老师藏在游戏里的“预谋”,完全就是音乐维生素,孩子们吃了觉得甜甜的,殊不知这些都是帮他们长身体的营养。
这几年,在我的“乐趣101”,很多的孩子都体验过并受益于这套课程。我听她们的课,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也能变成课堂里的孩子。更多的话不说了,愿未来中国的孩子们都可以借“白小胖”和“黑小瘦”的光,跟他们的妈妈大孙小孙老师一起,快乐幸福地走上音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