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贯通戏曲、话剧在岛城发展的历史, 对各个戏曲剧种的起源、演变、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和总结, 戏剧门类虽各有自己生发的过程, 但也是彼此影响和作用的一个整体, 本书以宏观的视角, 书写了青岛戏剧发展的历程。
青岛历史悠久,人文荟 萃,尤其近代以来,受西风 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影响,逐 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特质与 艺术传承,积累了丰富的艺 术养分,开拓了多元的艺术 表达途径。整体而言,20世 纪之前的青岛本土艺术,基 本延续光大了华夏文化系统 的精神脉络与表现方式;20 世纪之后的艺术实践,则开 始大规模融入不同来源的文 化因子,并融会成具有鲜明 城市特征与地方特色的表达 形式。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的发展历程来说,所有发生 在青岛本地的艺术思潮、观 念与创作活动,都是这一精 神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丰 富并创新了此自系统的生机 勃勃的区域样本。其中许多 经典个案与形态革新,更是 在相当意义上推动了某些艺 术门类、派别、品种的成熟 与进步。 遗憾的是,面对如此丰 富多彩的艺术成长历程和不 同时期的大量具有差异化特 质的艺术实践活动,近百年 来尚无一部青岛本土艺术史 著述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描述 与总结,这对一座城市的历 史文化研究而言,不可谓不 是一个缺失。近年来,随着 青岛各个门类艺术创作活动 的日益活跃与创新表达的不 断涌现,人们对本土艺术发 展脉络的认识与价值认同不 断强化,社会各界就加强相 关领域研究的呼声逐渐增大 ,青岛文化研究院及其前身 青岛市艺术研究院倍感责任 在肩,唯担纲此任并身体力 行,以求本着客观、理性、 科学的态度,深入发现、发 掘、梳理历史资源,真实还 原历史人物、现象与艺术演 变过程,弥补本土艺术史整 体研究与出版的空白。 《青岛艺术史》的编纂 工作从2013年开始启动, 计划在十年以内,陆续编纂 出版音乐、影视、美术、舞 蹈、文学、戏剧、非物质文 化遗产、书法、曲艺各卷。 因这一工作规模较大,所涉 时间长度、门类特性、关联 人员、学术评价等内容繁杂 ,相关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 持续关心帮助,特别是青岛 市文广新局、青岛市编办和 青岛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 这是这项起始性的历史研究 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保证 。 把本土艺术史放在不同 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历史还原 ,将其起源、发展、演变、 融合视为一个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整体,是《青岛艺 术史》编纂的基本方针。唯 此,我们才可能找到本土艺 术发展的独特逻辑与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各卷所涉不 同艺术门类,在青岛出现的 历史时期各不相同,如美术 史可上溯至东夷时期,而电 视艺术的兴起则要晚至20世 纪80年代,由于各卷对其产 生、发展都有详尽的描述, 在此不一一赘述。《青岛艺 术史》的编纂,既有丰富的 内容可供记叙,也有较多困 难而一时难达完满。首先, 这项工作****,几乎没 有旧志可供参考借鉴,幸得 编审委员会诸位专家、学者 的鼎力支持,对编纂原则、 体例、标准、纂述要求和结 构框架几经研讨修改,成为 诸卷编纂依据。其次,编纂 工作任务繁重而人员缺少, 文献发掘、线索梳理、事件 还原、作品分析、口述采集 ,诸事环环相扣,虽兢兢业 业奔波忙碌,其间的困难仍 可想而知。正由于存在种种 困难,因而欲全面、完整、 准确、概括地记录青岛艺术 的历史脉络、发展过程和现 实成就,实非易事。在相关 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大力襄助 下,在诸位编著者的艰苦努 力下,《青岛艺术史》终于 在2017年开始陆续出版发 行,接受读者的评判。在此 ,我代表《青岛艺术史》编 审委员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 谢! 《青岛艺术史》的出版 ,不仅可以使读者以脉络清 晰的方式了解青岛艺术事业 的历史与现实,创造与成就 ,前进与曲折,亦将为后人 研究本土艺术留下可供借鉴 的文献资料。由于客观条件 的因素,这套书系肯定会存 在疏漏与差错之处,尚希读 者和艺术界同人赐予指正。 迟涛
绪论
引子
第一章 青岛戏曲溯源
第一节 青岛远古时期的歌舞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歌舞仪式
第三节 秦汉至明清之际青岛戏曲活动探究
一、秦汉时期民间歌舞与礼乐文化对后期戏曲形成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时早期戏曲文化的多民族融合发展
三、隋唐盛世时期歌舞得到高度全面发展
四、宋元杂剧的兴起为青岛地区戏曲的声腔带来重大影响
五、明清时期北曲南戏催生青岛地方戏萌动
第二章 青岛地方戏曲
第一节 青岛地方戏曲产生的渊源
一、弋阳腔与青岛地方戏声腔来源
二、青岛地方戏曲形成进程
(一)关于“肘鼓子”曲调的渊源
(二)“肘鼓子”最初流行的历史背景
(三)“肘鼓子”的起源说种种
(四)关于“肘鼓子”的戏曲
(五)从“肘鼓子”到“本肘鼓”
第二节 茂腔戏
一、茂腔声腔与音乐
二、茂腔发展趋于成熟
(一)茂腔的音乐特色
(二)茂腔的乐器伴奏及其曲牌
(三)茂腔艺术特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腔峥嵘发展
四、改革开放后,茂腔再度绽放
(一)青岛市茂腔剧团发展
(二)胶南茂腔艺术发展
(三)乡村茂腔剧团
第三节 柳腔
一、柳腔的初步形成
二、柳腔的历史演变
(一)初始孕育期
(二)萌芽生长期
(三)日臻完善期
三、柳腔音乐艺术的特征
(一)音乐的演变与风格
(二)柳腔板腔
(三)乐队与主要乐器
四、柳腔艺术的涅檠重生
……
第三章 京剧
第四章 吕剧
第五章 秧歌戏
第六章 话剧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