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幼儿游戏基本理论范畴的著作,主要包括前言、基于CI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幼儿象征性游戏案例及数据、基于CI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结果与分析、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对策与教育启示等内容。全书强调以改进为目的、以决策为中心、以社会效用为价值取向的CIP教育评价理论模型,基于“以人为本”“多元融合”理念,全面总结幼儿游戏中的决策特征,提升幼儿象征性游戏水平。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为主题,确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得到有效落实,培养良好教育理念,定期开展多样性宣传活动,强调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家长及幼儿教师能够深刻意识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能增长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机会,引导其不断参与游戏过程,体验更多游戏的快乐。避免自身将关注重点始终停留在知识技能培训过程中,干扰幼儿参与游戏,电子产品取代游戏地位,将导致幼儿身心过早成熟,致使成人化特征显著。幼儿园阶段是幼儿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学前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始终将关注重点集中在独特价值创造方面,把游戏看作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主张和倡导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①在众多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典型的也是最常见的游戏形式。象征性游戏能够通过想象满足相关活动需求,同时将想象与实际有效融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适合幼儿需要,在使幼儿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激发幼儿产生新的需要,促进幼儿的情绪、认知、语言、身体动作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均开展课程评估体系改革活动,教育人文特征逐步体现出来,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共同为满足和谐化发展需求打下坚实基础。21世纪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强调作为幼儿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单位,教育评估能够确保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有效性、适应性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同时不断进行工作改善,确保对幼儿成长进行有效关注,从根本角度全面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新一轮课程改革评估活动开展强调理论与行动必须一致,而且突出甄别与选拔功能的重要性,进而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使教职员工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激励及评估水平往往可以对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在相关激励政策的作用下,采用观察方式,确保相关实践工作价值全面体现出来。因此,对幼儿象征性游戏进行评价不仅影响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促进相关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方式,教师也能够满足自我成长发展需求。CIPP模型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思想,将评价的功能定位为改进导向。研究正是采用了以强调改进为主要目的、以决策为中心以社会效用为价值取向的CIPP教育评价理论模型,在充分融合相关发展理念基础上,对角色特征进行全面总结,以提高幼儿象征性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旭红,女,1984年出生,蒙古族,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职于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从事高校心理学、教育学本科、研究生教学教研工作10年,心理咨询工作14年,个案咨询累计时长达3000小时。
1 基于CI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
2 基于Cl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
2.1 象征性游戏评价的多元化主体和以幼儿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2.2 基于CI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理论模型
2.3 基于CI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指标体系
3 幼儿象征性游戏案例及数据
3.1 幼儿象征性游戏案例
3.2 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资料的扎根编码处理
3.3 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的样本数据
4 基于CIPP的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幼儿象征性游戏环境评价
4.2 教师对幼儿象征性游戏的支持与指导评价
4.3 象征性游戏中幼儿行为评价
4.4 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评价
4.5 幼儿象征性游戏综合评价与分析
5 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对策与教育启示
5.1 幼儿象征性游戏评价对策
5.2 以评价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