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社会学》详尽阐述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介绍了高等教育不平等、学术职业、大学组织、高等教育制度及政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社会学》还探讨了高等教育社会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知识生产、课程变革、科学技术影响、国际合作与全球化等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状况。
《高等教育社会学》可以作为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教材使用,也适合对高等教育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高等教育管理者与决策者以及普通读者参考阅读。
帕翠西亚·冈伯特(Patricia J. Gumport),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副教务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朱志勇,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教育管理、族群教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范晓慧,现任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影视翻译研究、课程与教学等。
第一编 高等教育社会学起点及发展
第一章 高等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过去与现在
发展前景
第二章 高等教育社会学:一个逐步发展的领域
Clark早期的研究视角
情境因素
社会影响
组织情境
变化轮廓
第二编 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四个领域
第三章 不平等之研究
期刊评论
大学入学研究综述
不足之处
结论
第四章 大学的影响研究
学科框架中的社会学前提
环境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影响的社会学研究展望
第五章 学术职业研究
学术职业研究的发展概况
Clark对学术职业研究的贡献
被管理的职业人员
管理职业人员
逾越界限
总结
第六章 大学:组织研究视角
组织研究综述
组织模式与环境:一种权变视角
传统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高等教育:1950-1972年间
从稳定到扩张
新兴的高中后教育产业:1972-1995年间的
机构变化时期
中学后知识产业:1995年及其后的转型期
权变视角:形塑组织的模式
一些演变的启示
第三编 研究的新兴领域
第七章 作为一种制度的高等教育
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
高等教育中制度的阐释
总结与启示
第八章 学术系科的社会学研究
学术工作的构成
学系内部的竞争、冲突和变化
资源依赖与权力关系
学科差异的组织含意
……
第四编 展望未来
质量指人们加强了对学术评估的要求,更强调对学生学习、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教师生产力、课程以及机构绩效等的问责问题。这影响了我们教与学的传递过程,也影响了我们鉴定组织的模式。于是,出现了特殊的学校部门执行这一功能,改变了国家政府与公立大学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用质量好坏来安排计划,决定如何分配资源。这个压力程度丝毫没有减低。
新的学习市场指人们愈来愈要求为年长学生提供中学后学习机遇,为那些寻求高级文凭的人、寻求职业提高以及职业培训的人提供继续教育。这些市场主要包括非传统性的学生,他们有着特殊的课程兴趣、新的学习需求,这就常常需要新的传授模式来实现。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吸引着许多私有机构、培训与发展公司、商业与政府组织中的培训项目。提供这些服务的,可能是以机构为基础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竞争者,也可能是潜在的客户或者合作者。
经济生产力指人们要求学校培训学生,以便他们能够获取收入颇丰的职业,向其他院校提供研究结果以供使用,同时又要借助科研和服务更直接地促进地区、州乃至国家的经济富裕。这种需求已经迫使学校和教师将教学和科研更紧密地与产业的生产需求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科学研究园(research parks).这种科学研究园是机构进一步地扩展,科技传授能力增强,甚至酝酿出了新的企业。它刺激了各种中学后院校中新的合作关系的出现,也促成了学校与政府机构、私营公司之间新的合作关系。这样的活动成了更多创业型院校的资金来源。
全球化现象不只是指交换留学生、交换教师、关注国际与全球问题上的教学与研究,也指日趋增多的一系列跨国、国际安排。一些教育机构已经发展到了国外,另一些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远程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资料的传递成为可能,教师甚至不用离开自己的学校,就可以建立国际性研究型机构。此外,也出现了研究者所谓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ies)这种逐渐发展的模式。这些研究型机构通过网络将大学教师、政府政策制定者、商业代表汇聚在一起,解决全球问题,讨论全球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