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概论、物流系统现状调研与需求预测、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节点选址规划、物流系统优化、配送系统优化、配送中心规划、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评价等内容, 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理论应用进行了深入、生动的探讨, 使读者更容易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讲授“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课程已经十余年。作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综合了物流学、系统科学、管理科筹学及现代优化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课程的学够培养学生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角度对物流系行规划与优化,并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给出合理的物流系统方案。笔者综合现有国内外教材、文献资料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结合多年来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经验,着眼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和社会对高端物流人才的需求,编写完成了本教材。
本书按照物流系统规划的一般步骤及战略层面规划一战术层面规划一操作层面规划的顺序,依次讲授了概论、物流系统现状调研与需求预测、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节点选址规划、物流系统优化、配送系统优化、配送中心规划、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评价。全书的整体编排符合“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课程教学的特点,层层铺垫,逐步,科学合理。
本书的编写工作主要由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国华、薛克雷、刘圆圆三位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共同完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郝慧敏也参与了教材部分章节的编写。全书共九章,由孙国华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编写、校对、统稿和定稿工作。薛克雷参与了全书的统稿工作,刘圆圆参与了第三章的校对工作,郝慧敏参与了章、第八章、第九章的编写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娅姿、魏美蓉、刘欣在资料收集、文字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核同方创新管理有限公司的袁正磊(高级经济师)参与了本书的框架制定与校对工作,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帆博士对本书涉及的模型和算行了校对,山东高速临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刘行超(工程师)对规划方面涉及的工程问行了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同行的著作和论文,作者已尽可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学者表示真诚的感谢!也有可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有所疏漏,若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笔者表示万分歉意,并愿意在得知具体情况后予以纠正,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项目编号:SDYKC21135)的阶段性成果,在此对山东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流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用作从事相关专业管理、规划和研究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限于作者的知识范围和学术水平,加之“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仍在不断发展之中,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章概论
节系统概述
第二节物流概述
第三节物流系统概述·
第四节物流系统规划与优化概述
/p>
第二章物流系统现状调研与需求预测
节物流系统现状调研
第二节物流系统需求预测
/p>
第三章物流网络规划
节 物流网络概述
第二节物流网络结构模式
第三节多枢纽站的轴辐式网络优化模型
第四节 物流网络规划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第五节物流网络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p>
第四章物流节点选址规划
节物流节点选址规划概述
第二节物流节点选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物流节点选址模型的分类
第四节选址问题中的距离计算
第五节单节点选址模型
第六节多物流节点选址模型
/p>
第五章运输系统优化
节运输概述
第二节运输方式的选择
第三节运输线路优化
第四节 车辆装载问题
第六章配送系统优化
节配送概述
第二节配送系统概述·
第三节配送线路优化
第四节拓展的车辆路径问题·
第五节 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元启发式算法
第七章配送中心规划
节配送中心概述
第二节配送中心规划的步骤·
第三节配送中心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第四节 配送中心能规划
第五节配送中心区域布局规划
第六节配送中心设施设备规划
第八章物流园区规划
节 物流园区概述
第二节物流园区规划概述
第三节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
第四节物流园区选址及规模的确定
第五节物流能布局规划
第六节物流园区内部路网规划
第七节 物流园区绿化系统布局规划
第八节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
第九章物流系统评价方法…
节物流系统评价概述…
第二节物流系统评价指标分类与数据处理·
第三节物流系统评价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五节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
第六节 TOPSIS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