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分析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现状及运营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产业投资基金的代表性案例, 系统总结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详细阐述了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运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及绩效评价方法等。在此基础上, 本文利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产业投资基金的行业经验 (从业时间) 对其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而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规模对其投资绩效水平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正在耗尽经济增长动力,迫使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与领域,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产物,产业投资基金的产生、发展是我国投融资制度和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连接产业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纽带。产业投资基金在促进产融结合、提高资本运营绩效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显现,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虽然当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但作为新生事物,有关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厘清。其中,宏观层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来源有限;二是产业投资基金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运作较不规范,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三是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发展的效力较低,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产业与基础战略性产业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
微观层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投资基金自身的运营机制与体系存在较多缺陷,基金建立、运作、退出等环节的相关制度设计与评价不完善;二是相关研究更多集中于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的宏观发展政策层面,而对产业投资基金需求端——微观层面企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即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治理水平、运营绩效等方面的影响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影响产业投资基金从企业退出的因素仍缺乏相关研究。
本书分七章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对研究问题、背景、意义、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进行简要的说明,然后介绍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特点、组织形态及模式;在此基础上,整理与归纳了产业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以及基金退出等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相应述评。本书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运营机制。通过分析产业投资基金的代表性案例,系统地总结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详细地阐述了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运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及绩效评价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书进行了两部分实证分析。第一部分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对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相关问题及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并进行说明,建立实证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产业投资基金的行业经验(从业时间)对其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规模对其投资绩效水平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投资规模与其投资绩效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行业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绩效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相较于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能获得较高资本收益;而产业投资基金的注册地址与其绩效水平并不相关。第二部分为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该部分系统地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公司治理综合指标,量化公司治理水平,得出公司治理指数;通过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估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表明:产业投资基金的介入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绩效有着正向影响;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公司绩效越好;相较于其他类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更大;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存在传导效应,公司治理起着中介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策及战略选择。结合前文研究,本部分提出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策、方向定位及模式选择;确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战略原则及措施,并针对企业如何运用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支持和增值服务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最后,对本书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本书的研究局限做出说明,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建议。
整体而言,本书通过系统梳理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研究文献,借鉴前人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
本书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查阅相关文献,当前国内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较少,认识尚停留在较为狭窄的层面上,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一是简单、粗略地将产业投资基金限定为一种金融直接融资工具或投资金融产品,忽略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其他特性内容(投资范围、对所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介入等);二是一些研究将产业投资基金与普遍的私募投资基金或一般的风险投资基金等简单等同,忽略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政府背景特征,以及政府在其中所起的引导、支持作用。本书试图通过界定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范畴与内涵,明确产业投资基金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本书认为产业投资基金集中表现为政府单位针对某一特定行业进行导向性的集合投融资的一种管理型资本,是为了促进产业成长、解决产业普通渠道融资困难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实践,是以实现产业政策为投资原则、产业引导为主要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设立的投融资机制。
(2)构建了公司治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特征、管理层特征三个方面共9个指标对公司治理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公司治理指数,并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公司绩效。研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优化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进而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产业投资基金与公司绩效之间起着中介效应的作用。
(3)考虑到产业投资基金与其他类投资基金之间存在差异,本书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与其他类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效力。研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相较于其他类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更大;通过分析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绩效低于其他类投资基金,这间接地说明了产业投资基金对投资项目的筛选并不完全以投资收益作为主要考量,还要帮助政府实现其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收起全部↑
路祖强,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贵州水业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金普新区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第十三届贵州省委委员、人口和环境资源专委会委员;中共贵阳市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国有企业改革高级专业顾问、大连金普新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
擅长国企改革路径设计、国有资本运作及信用资本体系搭建,熟悉产业金融、PPP模式理论及实际运用,擅长组织与公司金融且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善于产业投资基金设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现金流和风险化解制度设计以及投融资模式运作。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1 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
2.2 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理论分析
2.2.1 产业壁垒与规模经济理论
2.2.2 企业投资理论
2.2.3 投资组合理论
2.3 产业投资基金与公司治理
2.3.1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2.3.2 产业投资基金与公司治理
2.4 产业投资基金与公司绩效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2.5 产业投资基金与投资绩效
2.5.1 国外研究综述
2.5.2 国内研究综述
2.5.3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行为与企业中长期绩效的关系
2.6 研究评述
3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运营特征
3.1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3.1.1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介绍
3.2 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定位与特点
3.3 产业投资基金分类及组织模式
3.4 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3.4.1 资金筹集机制
3.4.2 退出机制
3.5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3.5.1 技术风险及控制
3.5.2 市场风险及控制
3.5.3 经营管理风险及控制
3.5.4 环境风险及控制
……
4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社会效益:基于完善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
6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